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爆炸式的发展和应用,随着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的大幅度提高,世界经济生活的一体化成为当代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与之相伴的世界金融的国际化,是70~80年代以来引人注目的最新发展,金融渗透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鲜明。而汇率作为国际金融关系乃至国际经济关系正常发展的重要纽带,已渗透到包围经济生活的几乎一切领域,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确分析与预测汇价波动,对于政策制订与投资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汇率决定因素分析
①西方汇率决定理论。西方国家关于汇率的理论很多,它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汇率的决定与变动。其中,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国际借贷说、资产市场说与购买力平价说三种。
第一,国际借贷说。国际借贷说是比较早的汇率理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甚为流行。该理论认为汇率决定于外汇的供给与需求,而外汇的供求又是由国际借贷所引起的。商品的进出口、债券的买卖、利润与捐赠的收付、旅游支出和资本交易等都会引起国际借贷关系。在国际借贷关系中,只有已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即国际收支,才会影响外汇的供求关系。当一国的外汇收入大于外汇支出,即国际收支顺差时,外汇的供大于求,因而汇率下降;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外汇的需求大于供给,因而汇率上升;如果外汇收支相等,于是汇率处于均衡状态,不会发生变动。该学说由于强调国际收支在汇率决定中的作用,故又被称?quot;国际收支说。
把国际收支说作为确定两国汇率的依据,要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首先,两国必须都具备比较发达的外汇市场,国际收支的顺、逆差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在外汇市场的供求上。其次,在两国的国际收支都处于均衡状态的条件下,根据该理论就无法确定汇率的实际水平。
第二,资产市场说。进入70年代以后,工业国家实施了浮动汇率制,欧洲货币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各国金融政策进一步向自由化转换,国际资本流动量越来越大,流动频率也越来越快。同时,外汇汇率经常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动,且经常不能反映各国国际收支的动向,利用传统的国际收支分析法无法解释汇率变动的原因。进而一些经济学家发现人们的资产选择行为与汇率的变化关系密切。所谓资产选择是指投资者调整其有价证券和货币资产,从而选择一套收益和风险对比关系的最佳方案。资产市场说认为各国货币的比价决定于各种外币资产的增减,各种外币资产的增减是由于投资者调整其外币资产的比例关系造成的,这种调整往往引起资金在国际间的大量流动,对汇率发生很大影响。
资产市场说对汇率普遍浮动时期的汇率波动异常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但是,把资产市场说作为确定两国汇率的依据,其限制条件更加严格,要求国内国际金融市场十分发达,短期资本移动对利差变动敏感,资本管制和外汇管制比较松,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普遍实行。
第三,购买力平价说。购头力平价说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它在外国具有对一般商品的购买力。因此,一国货币对外汇率,主要是由两国货币在其本国所具有的购买力决定的,即两种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两国货币的交换比率。许多实证研究表明,一战以后的一段时期与二战后的固定汇率时期,汇率大体与购买力平价相一致。70年代以来,在浮动汇率制下,由于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日常的汇率波动较大地偏离了购买力平价,但仍然是围绕购买力平价上下波动。因此,购买力平价说作为长期利率决定理论是能够成立的。这个学说至今仍为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并继续对西方国家的外汇理论与政策发生重大的影响。例如:1985年后期以来,在日元对美元汇率的上升过程中,日本的货币当局常常使用购买力平价说来解释干预的必要性。
同样,把购买力平价说作为确定两国汇率的依据。也要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它要求两国的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大体相同,价格体系相当接近,否则两国货币购买力就失去了可比性。它还要求两国对贸易和资本流动基本上不加管制,商品和资本的流通比较自由,否则两国货币购买力对平价的偏离很难自行消除。
由此可见,国际借贷说、资本市场说、购买力平价说均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因此,必须把三者结合起来,并进一步分析影响汇率变动的其他因素,才能作出正确判断。
②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一国汇率的变动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既包括经济因素,又包括政治因素与心理因素等。而各个因素之间又有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更何况,同一个因素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间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所以汇率变动是一个极其错综复杂的问题。下面选择几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来集中分析它们对汇率变动的影响。
第一,国际收支。国际收支状况是一国汇率变动的直接原因,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顺差,就会引起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的增长与外国货币供应的增加,顺差国的汇率就上升;反之,一国国际收支逆差,它的货币汇率就下降。例如,美国对前西德的贸易逆差使美元兑西德马克的汇率从1985年的3.4390跌至1988年底的1.7685,跌幅高达48.6%。因此,有些经济学家至今还坚持汇率决定的国际收支说。
第二,经济增长率。两国经济增长率的差异,往往构成汇率变动的基础,因为它会影响对外贸易和外汇市场交易活动的变化。一般而言,经济增长加速,国内需求水平提高,会引起更多的进口,从而造成本国货币汇率向下的压力。
第三,通货膨胀。一国货币价值的总水平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影响着一国商品、劳务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由于通货膨胀,国内物价上涨,一般会引起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的增加。这些变化通过影响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和该国货币在国际上的信用地位,导致汇价下跌。例如:1974~1975年,美国国内通货膨胀率从11%降为9%,同时,美元汇价保持上升趋势;1977~1978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上升立即引起美元汇价下跌。
第四,财政赤字。政府的财政赤字常常用作预测汇率变化的重要指标。如果一个国家的财政预算出现巨额赤字,则意味着政府支出过度,一方面可能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另一方面可使国际收支恶化,二者都会导致汇率的自动下浮。
第五,利率。利率下降,国内资本流出;利率上升,国外资本流入。这种由两地利差引起的套利活动是国际资金流动的一种主要方式。资本流动将引起外汇市场供求变化,从而对汇率发生影响。在通常情况下,一国利率提高、信用紧缩,将导致该国货币升值;反之,则引起货币的贬值。如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提高利率,西欧大量游资流入美国,导致美元汇价上涨,并特别坚挺。
第六,外汇储备。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表明一国干预外汇市场和维持汇价的能力,所以它对稳定汇率有一定的作用。英国政府从1932年起就用部分外汇储备设立外汇平准基金。当英镑汇率下跌时,就卖出外汇买入英镑,促使英镑汇率上升;当英镑汇率过高时、就买入外汇,卖出英镑,使英镑汇率下跌。
后来,美国、加拿大、瑞士等国纷纷效法,设立外汇平准基金。
这一作法也一直沿用到现在,需要指出的是,只有一国拥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才能有效地干预外汇市场,影响汇率短期变动的方向与程度。
第七,心理预期。现实生活中,投资者往往根据自身对未来汇率的主观评价来决定资本转移的数量和方向,这对外汇市场有很大的影响,往往起到加大外汇波动幅度的作用。如1995年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持续上升,其中市场交易者的心理预期起到了很大作用。
③人民币汇率现状分析。从1988年起,我国实行官方牌价与外汇市场调剂价并行的汇率双轨制,并对两种汇率都采取了有管理的浮动方式进行调整。在此其间,人民币汇价波动频繁,尤其1992年以来,调剂市场汇价大幅度变动,对经济生活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其主要原因是,自1992年春天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推动了进口的需求,对外汇的需求压力加大。同时,通货膨胀日益加剧,城乡人民对人民币信心不足,纷纷购买外汇保值。因此,这段时期人民币汇率大幅下跌。另一方面,外汇调剂市场存在严重缺陷以及官方干预手段无力,市场失真非常严重,投机因素得以乘虚而入,大量的炒买炒卖加剧了外汇的波动。
共 2 页 1 [2] 下一页 末页
声明:外汇网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