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上周,今年新发基金147只,全年超过150只的发行量将创下新的发行纪录,但两年以来基金份额规模却出现小幅下滑,基民资金一直上演着“左手换右手”的游戏。
WIND统计显示,截至上周,年内已有147只新基金成立,加上马上要成立的一批基金,超过150只已经毫无悬
念。这一成绩也将成为新的单年基金发行纪录。不过,2010年基金首发规模不大,平均规模在过去5年排名倒数第二。
而另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基金业这两年在规模上突破甚微。WIND统计显示,从2008年底至今,两年间已有265只新基金成立,募集总份额达到6600亿份。而这两年间总份额却从期初的2.57万亿份下滑至最近的2.52万亿份。据悉,以工行为例,每年销售几千亿规模的基金,但赎回规模与申购规模几乎相等,真正的基金客户数保持在1400万到1500万的水平,增量并不明显。
这些数据表明,基金审批放宽之后,新发基金已经成为常规营销手段,一大批中小型基金公司疯狂发行产品,拼命丰富产品线。而在两年之前,新基金审批被用作调节市场的一种手段,通常影响力较大的公司或者业绩较优秀的公司才容易获得批文发行新产品。两年之前,产品线齐全的公司不超过20家,而现在前 40名排位的基金公司都构建了齐全的产品。
基金审批的放宽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产品严重同质化。以2010年的创新产品为例,各家公司的产品几乎就是分级产品的各类型细分产品,而这一思路基本延续了此前国投瑞银分级产品的创新思路。这种同质化导致了基金营销卖点缺失,单个基金首发规模都不大。
基金产品发行数量创出新高,以银行为代表的销售终端获益最大。客户经理热衷于游说投资者赎旧买新,争取手续费,而投资者本身在两年中收益并不高。对于基金公司而言,这种大跃进式的基金发行也对其造成了伤害,基金首发规模不高,成本却不降反升,渠道拥堵,基金公司需要支付更多的“通路费”。而产品迅速增多,基金业人才紧缺的矛盾更加尖锐,一拖二、一拖三屡见不鲜。
(责任编辑:姜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