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业从业近10年的资深人士观察到。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也表示:“长期来看,基金公司股东和管理者发生矛盾,总会表现在业绩上。”
2010年12月1日,益民基金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祖煜不再担任公司总经理职务。知情人称,这是益民基金股东和管理者矛盾激化的结果。
而反观益民旗下有两只偏股型的混合型基金,益民红利和益民创新,其业绩皆不理想。截至12月21日,益民红利年内净值增长率为-11.5342%,在167只混合型基金中排名倒数第二;益民创新年内净值增长率为4.5302%,在169只混合型基金中排名第102名。
益民基金的固定收益类产品表现同样令人失望。截至12月16日,债券型基金益民多利债券今年收益为3.07%,在166只债券型基金中位列120位,而两年的收益更是落在81只债基中的倒数第三位。货币型基金益民货币的境遇更糟糕,今年以来的年化收益率为0.808%,倒数第一。
“凡是公司下滑的,多半可以追溯到股东问题。”江赛春表示。
不单单是小基金公司存在这样的问题,大型基金公司同样存在。博时基金同样可算作此类个案。而“华夏基金股东问题悬而未决,对这家名气最大的基金公司同样是一颗定时炸弹”。一位已离开华夏基金公司的业内人士如此评论。
股权变动引发的人事震荡
基金公司股东同管理者的矛盾存在明显和隐蔽两种类型。
前者是基金公司股东变更,进而出现公司管理团队或投研人员发生变更。而管理团队的人员变更往往同股东变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股东和管理团队的变化都会公告,因此这种矛盾有着公开的逻辑线作为佐证,较为明显。
后者因为没有股东明显变更,其管理者和股东的矛盾逻辑难以从公开渠道获得,较为隐蔽。
回到益民基金,该公司股权变更非常频繁,成立以来发生过三次股权变动,仅在过去两年股权就发生过两次变动。
2005年年底,益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第一次股权变动发生在2006年6月,调整后股东分别是重庆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重庆信托)、重庆路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重庆路桥)、中国新纪元有限公司(下称新纪元)和华夏建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夏建通)共四家公司发起设立,依次占股30%、25%、25%、20%。
2008年12月中山证券取代了华夏建通成为益民基金公司股东;但刚过半年,益民基金又发生股权变动。2009年6月重庆路桥退出益民基金,重庆信托、新纪元、中山证券的持股比例分别为49%、31%、20%。
伴随着股权的变动,益民基金管理层和投研核心也进行调整。公司原总经理,从事金融、证券工作长达18年,曾任基金法起草小组成员的刘义鹏,在去年股权变动前夕,即2009年5月黯然离任。
同一年,原益民多利的基金经理郑可成,原益民货币的基金经理胡振仓、宋瑞来也不再担任基金经理。
2010年,益民基金旗下产品名落孙山。
和其他同业一样,益民基金成立之初也有志于干一番事业。益民基金旗下的益民红利也曾在2007年上半年昙花一现,以接近翻倍的业绩成功杀入半年收益排名的前十强。在当年下半年,益民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一举冲到了42名。此后逐渐下跌。到今年三季度末,已经回落到54名。
益民基金从股权变动到业绩下滑,有一段时间的时滞。
在2009年发生股权变动的基金公司中,有类似发展轨迹的基金公司不止一家。其中,身为前十大基金公司的博时基金较为典型。
2009年11月,博时基金的股东总数从三家扩张到七家,分别是招商证券、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丰益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璟安实业有限公司、上海盛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广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股东变更后,部分管理层和投研核心人员相继离职。
2010年4月3日,为博时基金效劳12年的公司副总经理李全正式辞职;紧接着4月13日,博时正式公告,基金裕泽、博时特许的基金经理兼量化组投资总监陈亮离任。一年内,离开博时的基金经理还有过钧、张晓军、邹志新等。
从业绩表现看,2010年是这家老牌基金公司的痛楚之年。
截至12月21日,在股票型基金前50名中,找不到一只博时旗下产品。在372只股基中,最好的产品博时创业成长排名51位。
博时旗下其他产品均排名在同类基金的二分之一之后,博时特许价值排名187位、基金裕阳203位、博时行业轮动248位、基金裕隆256位、基金裕泽257位、博时第三产业258、博时新兴成长298位、博时精选307位、博时主题行业315位、博时超大盘ETF倒数第一位。
混合型基金中,博时表现同样不佳。167只混合型基金中,博时平衡配置、博时策略、博时价值成长、博时价值成长二号分别排名101、122、149、164,全部在后二分之一。
博时资产管理规模也从2009年上半年末的全行业第二位下滑到今年三季度末的第四位。规模较前减少近200亿元。
老股东背后的矛盾
而基金公司股东同管理者的矛盾并非全部体现在股权发生变化后。
例如今年以来负面消息不断的宝盈基金。一年来的糟糕业绩成为宝盈基金亟待摆脱的噩梦。
截至12月21日,宝盈基金旗下的泛沿海基金仍然排名居后,在372只股基中排名倒数第三,即使单论主动型的股基,该基金仍然排名垫底。
与业绩欠佳相伴随的是今年宝盈基金从上到下都进行了大换血。
今年,8月6日,公司总经理陆金海辞职,督察长刘传奎、副总经理于志辞职,汪钦及孙胜华分别担任总经理和督察长。9月初,投资总监陆万山离职;11月9日,副总经理胡东良离职。11月19日,负责投资管理工作的基金经理夏和平辞职。
实际上,陆金海担任宝盈基金总经理以来,一直深受大股东中铁信托(现更名为衡平信托)的青睐。2006年大股东中铁公司物色了原在南方基金任职后台技术部门总监的陆金海担任宝盈基金总经理。陆金海常常出席在期货业大会,而基金业的会议却很少露面。虽然宝盈基金的其他股东多次对于陆金海就任公司总经理表示异议,但中铁信托是这位总经理的坚挺后盾,陆也在总经理的位置上坐了四年。
陆金海领衔期间,宝盈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从2006年下半年的34位,一直回落到了今年三季度末的49位。
宝盈基金股东同管理者的矛盾实际上并不是始于陆金海时代,而是金旭时代。
2005年1月,中铁信托获得了宝盈基金49%的股权,另有26%的股权由成都工投代持。1年后,即2006年年初,现任国泰基金总经理的金旭离开宝盈。
“金旭和中铁是有分歧的。”某知情人士透露,中铁从事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良久,在他们看来,人才并不值钱。
在金旭辞职时,中铁方面曾表示:“两条腿走路的人还不好找?”
于是宝盈基金迎来了陆金海时代,随之走上了下坡路,并且问题在2010年集中爆发,促成了2010年陆金海的离职。
申万巴黎的中外股东分歧则是另外一类股东影响公司业绩的案例。在2006年末,申万巴黎的资产规模为64.72亿元,排名上升至第30位。
但四年后,该公司股管理资产规模排名降至43位。
观察申万巴黎的股东结构,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只是在2008年的时候进行了一次增资。股权比例还是申银万国67%,法国巴黎资产管理公司33%。这两家机构都是享有盛誉的机构,但合作起来却出现了分歧,以致带来了管理层的矛盾。
有说法称,申银万国向申万巴黎派去了董事长姜国芳,姜国芳招入了不少自己熟悉的原申万旧将,从而引起外资机构的不满。也造成了姜国芳同原总经理唐熹明的矛盾。后者为巴黎资产管理公司派驻公司的代表。
“作为法国巴黎银行派去的总裁,唐熹明应该有义务代表巴黎银行与申万沟通,争取权益,从这方面来说,唐是失职的。”有媒体曾这样评价唐熹明。
唐熹明之后,外资机构派驻了毛建鸣,但有说法称毛不过是稻草人,并不太管事。总之中外矛盾并没有因此得到根本性的调和。
之所以股东同管理者之间发生矛盾会带来业绩的下滑。江赛春认为,当股东和管理者之间发生矛盾时,往往会造成公司人心不稳,一有机会,公司就有可能发生人才流失。于是影响到了基金业绩。
近期天治基金总经理的离职亦透露出该公司股东同管理者的矛盾;而今年绯闻缠身的华夏基金也被传股东同管理者存在矛盾。并且今年发生了11起基金公司股权转让事宜。如果新股东同管理层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最后受到伤害的则是投资者。
(责任编辑:姜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