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联安基金总经理邵杰军:打破一言堂看市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看市 >> 文章正文

国联安基金总经理邵杰军:打破一言堂看市

加入日期:2013-12-9 0:33:18

  “从一个长的时期来看,我只是国联安的一个过客。人,可能是过客,但公司需要长期持续发展——这是我到国联安的目标之一。”邵杰军说。

  步入“不惑”的年岁,邵杰军稳重内敛、智慧成熟——15年前,他三十而立,业已成为了中国基金业首批拓荒者,一路走来,并仍将坚守。

  在空降国联安、担任总经理的近24个月的这段时光,邵杰军有条不紊地做了很多事情——重组高管团队、推行全员绩效考评体系、调整渠道和产品架构、打破内部层级障碍、提高业务流程效率……这些动作有条不紊、环环相扣,目的明晰——“安顿人心”。

  “每个人,把心安顿好,很重要。”邵杰军学管理出身,深谙“人”对基金公司的重要性:“基金公司要有好的回报、增强竞争力,靠人;没有好的人,‘给投资者带来回报’就是一句空话。”

  邵杰军强调:“我们努力创造了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优秀的人才在国联安能得到好的工作环境、公正客观的评价、相对有竞争力的收入。”

  邵杰军使出的这招“安顿人心”给国联安带来的成效显著:业绩方面,据银河证券统计,截至9月30日,今年以来沪指下跌3.22%,而国联安旗下权益类基金全部取得正收益,且整体超额收益率为20.50%;其中,国联安优选今年以来总回报47.63%,国联安红利今年以来总回报31.59%,均进入同类产品排名前1/5。

  2012年,据海通证券数据,国联安基金荣登权益类基金绝对收益排行榜榜首,旗下权益类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4.57%,远超行业4.02%的平均水平;固定收益团队业绩也跻身行业前1/5。邵杰军执政两年来,国联安基金整体投资实力不断提高。

  在投资业绩全面开花的同时,国联安的资产管理规模也从2011年4季度的122亿元,攀升到2013年3季度的189亿元,增幅超过50%,其中今年1季度其资产管理规模首度突破200亿大关。值得注意的是,从2011年4季度到2013年3季度,与国联安同期成立的基金公司普遍规模增幅只有10%左右,有的甚至不增反减。

  在人员流动频繁、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国联安的悄然崛起为业界提供了一个差异化生存的别样观察视角。

  “从一个长的时期来看,我只是国联安的一个过客。人,可能是过客,但公司需要长期持续发展——这是我到国联安的目标之一。”邵杰军说。

  【 对话邵杰军 】

  邵杰军语录:

  谈团队:在我的观念中,没有“他们属于前任的”这种观点。如果是这样的话,岂不是换一个老总就要换一批业务骨干?

  谈规模:国联安年内应该能突破200亿。不过,200亿不能成为我们的目标,应该挑战更高。当然,我们不会为了凑足200亿特地去做规模。

  谈策略:在“给投资者赚钱”和“给股东赚钱”的平衡中现阶段我们考虑“给投资者赚钱”更多一些,更多考虑怎样做好投资业绩。让客户赚到钱,让渠道认可后再把规模做大。

  谈经营:经营层要做的,就是帮股东考虑,在风险和投资经营之间形成平衡,实现投入产出比的平衡。

  谈风格:“稳健”其实是好事情。不要单纯为了创新而创新,对基金公司来说,创新不应该成为目标,而只是手段。

  谈股东:公募基金领域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国泰君安筹备公募业务,再多一些竞争对手,并没有多大区别。

  谈文化:CEO午餐会让大家习惯充分发表观点,业务上不搞“一言堂”。

  “Do my best!”

  《机构投资》:新总经理往往会遇到一个难题——如何让前任治下的团队接纳自己?

  邵杰军:这首先是建立在大家互相信任、充分授权的基础上。在我的观念中,没有“他们属于前任的”这种观点。如果是这样的话,岂不是换一个老总就要换一批业务骨干?

  国联安的投研核心骨干并没有根本改变,还是原来那批人,他们的过往业绩都不错,没有理由在现在的国联安就做不好。对人才,需要充分信任,且让他有充分发挥才能的空间。

  从一个长的时期来看,我只是国联安的一个过客。人,可能是过客,但公司需要长期持续发展。我到国联安来的一个目标,就是怎么使国联安可持续地发展,而不是让公司变成朝代更替那样,总经理更换了,朝代就倒了。

  我们要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优秀的人才在国联安就能得到好的工作环境、公正的客观的评价、相对有竞争力的收入。这个是我的目标。

  《机构投资》:董事会对公司的规模有怎样的目标和要求?

  邵杰军:我们现在的公募基金资产规模大约是190亿,年内应该能突破200亿。不过,200亿不能成为我们的目标,应该挑战更高。当然,我们不会为了凑足200亿特地去做规模。对一家基金公司来说,重要的是持续发展,一时吹大的规模没有意义。

  《机构投资》:国联安如何在“给投资者赚钱”和“给股东赚钱”中实行平衡?

  邵杰军:实事求是讲,现阶段我们考虑“给投资者赚钱”更多一些,更多考虑怎样做好投资业绩。对一家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来说,要使得业绩好,必须要有好的人。所有基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在于人的竞争——智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这是架构在人的基础上的,若没有好的人,投资业绩做不好,市场也做不大。而要有这些人,必须有一定的实力——财力和物力。

  我们经营层要做的,就是帮股东考虑,在风险和投资经营之间形成平衡,实现投入产出比的平衡。

  《机构投资》:听说大股东国泰君安正在筹备开展公募基金业务,这会对国联安产生什么影响?

  邵杰军:这是个行业性的问题,并不仅是国联安一家面对的问题。公募基金领域已经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在公募放开之前,券商的集合理财计划等本身就与公募正面抗衡,公募基金公司已经有80家,且还在不断增加,再多一些竞争对手,并没有多大区别。以后就是拼谁做得更好!

  《机构投资》:作为职业经理人,董事会对您也有量化的指标吧?

  邵杰军:指标有高有低,作为职业经理人,怎么把自己最大的能力发挥出来,是最重要的。尽力把它做好,Domy best!

  现在团队已经构建完毕,人力、物力、财力已经从业绩上有所反溃我们总要给股东创造价值吧,关键是机会来了能不能抓祝

  国联安的“邵氏”路径

  《机构投资》:现行以净值排名为主的绩效考评体系甚至具体到每一天的排名,这种情况下对投研“充分授权”、“给员工充分发挥的空间”,会不会让总经理背负很大风险和压力?

  邵杰军:投资是相对主观的判断,大家对市尝行业、个股会有不同看法,比如今年大盘没怎么涨、创业板涨幅100%、中小板近30%……这种情况下,是否所有的产品都投资小盘股?是否允许基金经理有其他意见?我的观点是,尽量给基金经理一个自己操作、实现自己想法的空间。

  同时,充分授权不等于放任自由,对员工的评价也要跟上。我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考评体系,尽量客观地评价和考核员工。在我们的考核体系中,每个员工都有考核指标,考核指标就是你的目标导向——能量化的就量化,不能量化就定性,做不到就淘汰,比如不续约、换岗、降工资等。

  简单地说,投研的考评以量化为主,但我们不只看短期业绩,而是长、中、短结合起来考虑。一年半年业绩好与不好不能说明什么,我们会参考两年、三年的业绩,并进行归因分析,并细致到选板块、选行业、选股等方面的能力评价。

  《机构投资》:今年国联安在渠道方面做了大调整,目的是什么?

  邵杰军:我们的想法是,第一,把现有产品做好,让客户赚到钱,让渠道认可后再把规模做大。第二,希望增加销售端的实力,尤其是增加对零售客户的销售能力。

  今年我们做了较大的人员布局调整,划分六大区域营销中心,配备相关负责人员并从市场招聘了较多有经验的销售经理,充实了渠道团队。目前六大营销中心共有20多人,相对全公司100多人的规模来说,我们的渠道团队配置已经比较充实了。

  事实上,如果我们不强调公募,可以不扩充渠道人员的配置,但国联安还是希望把公募做大做强,服务好零售客户是我们重点要做的。

  《机构投资》:具体来说,国联安现在的产品策略是?

  邵杰军:我们毕竟在公募行业里,面对的是财富管理的大行业,我们会在比较受市扯迎的产品类别上寻找突破口,比如固定收益类产品。虽说现在信托、银行理财的规模已经上10万亿了,但老百姓的存款余额仍有40多万亿——这也是我们产品开发的方向、能够吸引老百姓的存量资金。

  接下去,国联安会加大对固定收益类产品的研发投入,这里的“固定收益”概念外延比较宽泛,除了传统债券类产品外,还包括私募债、结构化产品、资产证券化等都会陆续纳入我们的产品池,专户和专项资产管理业务都会抓起来。

  《机构投资》:您以前曾主持、参与过多起基金产品创新,而到国联安之后作风明显更务实、稳剑为什么?

  邵杰军:对金融机构来说,“稳健”其实是好事情。我国的基金行业发展迄今15年,仅就产品种类来说,我们的发展水平跟国外已经相差无几了。不是说创新不重要,而是要看有没有市锄会,要看创新是否符合市场的需求,不要单纯为了创新而创新,这不是企业的理性行为。

  对基金公司来说,创新不应该成为目标,而只是手段,是把公司整体做强的手段之一。当然,国联安现在也在想方设法拓展一些符合市场需求的业务。创新未必只局限于产品,创新的增值服务也是有生命力、能符合市场需求的。

  《机构投资》:什么是符合市场需求的业务?

  邵杰军:目前这个市场上的创新,有成功也有失败,有一些创新产品的效果并不好,如果把视野扩大到整个资管领域,包括银行理财产品、保险、券商资管、私募、信托等,在公募基金的主要业务走向上,有哪些主要的竞争产品在跟公募PK?哪些产品是投资者比较认可的?在公募的范围内,我们可以创新出什么产品,来跟那些已经得到投资者认可的产品去竞争——我们创新的目标应该是在公募、专户、专项资产管理等领域提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业务上。

  打破“一言堂”

  《机构投资》:听说国联安有个“CEO午餐会”,为什么推行这种交流方式?

  邵杰军:午餐会是今年开始推行的,每个月一次,员工轮流参加,高层不参加。我一直觉得公司各个层面之间的沟通要多、要顺畅,尤其在初始阶段,大家能发表不同意见,充分沟通,打破层级观念、打破固化的思维模式。主要是让大家习惯充分发表观点,尤其业务上不能搞“一言堂”。我比较注重每个人独立的想法,充分交流,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个个体的动能。这样对公司的发展是有利的。

  基金公司不是企业流水线,每个部门都把守着一块业务,并在做业务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的信息,因此大家都会形成自己的判断。就以总经理来说,虽然信息来源多,但对一线情况的了解不一定有业务部门多,因此应该鼓励大家对业务充分发表意见,而不是盲目唯上,大家都等着主管下指令。

  《机构投资》:谈什么话题?

  邵杰军:刚开始大家以为我会讲公司发展、工作层面的话题——我一般不谈这些。主要还是交流日常生活、社会现象、价值观等方面的认识,比如子女教育、读书等话题。有时候大家也会给我提建议,沟通一些比较具体细致的问题,比如出差的报销流程等。

  午餐会上反应的问题处理效率比较高,因为都是很具体的操作细节。解决了员工在实际运营中遇到的障碍,比如简化报销流程等,大家空出来的时间就能办其他事情,发挥更大效用。

  《机构投资》:除了高层的努力外,其他跨部门间的沟通又如何呢?

  邵杰军:跨部门间的交流有许多方式,有形式严肃的会议,也有聊天式的互相启发。目前在公司内部形成了务实上进、畅所欲言的工作氛围,比如在投资研究上,打破了部门间的界限,跨部门交流很顺畅。比如,投资、研究部门除了每周有固定的例会外,还会在公司茶水间利用休息时间就热点问题积极讨论,整个过程中,部门领导很少说话,话语权充分授予每个团队成员,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他们经常会为不同的观点争得面红耳赤。

  我们还安排了下午茶、团队活动、各种丰富的文体活动,初衷就是为了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加深前后台业务部门的交流,互相促进业务的发展。

  《机构投资》:为我们的读者推荐一本书?

  邵杰军:哲学家周国平有本书《把心安顿好》写得不错。周国平结合自己的生活,阐述了对哲学、生命的理解,怎么把生活过得有意义。这书我也会用来送同事。

编辑: 来源:新浪 黄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