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宛男
从新规看, “三高”基本得到抑制,垃圾股退市可能从严,但A股市场能不能真正吸引好企业上市,能不能真正从“概念市”变身为“投资市”,尚有待观察。
近期证券市场最大新闻莫过于证监会推出新股改革在内的四项新规,尤以IPO新政对市场影响最大。
12月2日,新政发布后第一个交易日,沪深股市400余家个股跌停,创业板指数暴跌逾8%.当时,笔者就隐隐感到,此情此景与2005年股改政策刚出台时颇为相似。8年多前,股改给人的第一个直觉是,三分之二非流通股即将上市流通,一个市场将大扩容至三个市场,指数为此打到998。但日后的事实证明,正是股改奠定了大牛市的基矗
本来,经过股权分置改革,中国股市已经是全流通,谁知“大小非”之后又有“大小限”,每上一只新股(25%先流通),后面就拖着三只老股(75%后套现),2007~2009三年新股发下来,弄得市场千疮百孔,熊气弥漫,在全球表现屡屡垫底。 其原因说到底,就是新股发行这个“进水口”和退市制度这个“污水口”没有管好。而这次包括IPO改革以及从严借壳上市等四个新规,正是企图管好这两个“口子”,监管思路无疑是正确的。
就新股发行而言,问题主要有二:一是发行人和中介机构串通一气,搞“三高”发行;二是存量发行始终不见动静,大量的解禁股年复一年永无穷荆这两者又互有联系,正是因为“首发”只发25%,才引发发行价畸高;也正是因为“后发”遗留75%,才使市场永无宁日。这次IPO新政,在抑制“三高”和存量发行上采取了一些量化措施,尽管是过渡性的并且力度远远不够。
首先是存量发行。据报道,伴随着新政改革意见还有三个配套规则,如今第一个出台的就是存量发行的暂行规定。暂行规定明确,老股转让需持股三年以上(新进的PE难以快速套现),若有超募老股必须转让。低成本的老股转让既有可能使发行价下行,当然也为日后限售股上市减轻了压力。但从目前的情形看,存量发行尚处在“鼓励”阶段,估计步子不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