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场精彩纷呈,热点频出,俨然一副牛市气势。除去重组复牌的个股,短短2个月,有些股票的上涨幅度已经达到惊人的200%,但也有700多只股票依然录得负收益。再看各个基金涨跌幅,上下相差30多个百分点,这在过去几年也可以算得上是收益差异最大的2个月了吧,由此可见今年市场分化之大。
总结下来,涨幅好的股票大部分来自于军工、医药、大众消费品、消费电子、环保等领域,而过去牛市中常见的煤炭、有色、水泥、钢铁等则不见踪影。究其原因,大概在于中国经济确实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2012年4季度开始,各项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开始步入复苏期。在开始阶段,我们看到了一些投资相关数据的好转,因此水泥、重卡等领域的股票领涨市场但最新发布的1、2月份数据似乎在说明这种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工业产出增速低于预期、CPI涨幅高于预期,显示中国未来已经很难再靠基建和制造业产能扩张的投资带来整个经济的繁荣。重要原因在于之前已经积累了巨大的制造业产能,因此经济的复苏很多时候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库存修复周期,而由于过去几年的天量信贷投放,一旦经济增速上行,通胀的压力随之而来,随之又会带来紧缩政策,在这样的循环过程中,经济周期被压短,经济增速的高度被压低。
都说股市是经济的先行指标,今年以来的个股涨幅榜已经显示市场对未来可能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行业的认可。我们看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多年来GDP增速一般,但股市却是连续上涨,尤其是美国,经历次贷危机之后,目前道琼斯指数已经创了历史新高。
在较低的GDP增速下,欧美市场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ROE(净资产收益率)持续提升,原因在于其经济的发展更依赖于效率的提升、品质的改善等。典型如iphone 、ipad的推出带来消费电子的消费狂潮。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极佳的消费体验,其产业链也足够长,但与基建投资等相比,其占用的资源却少得太多。
中国目前尽管在基础设施方面已经可以与很多发达国家媲美,但在软环境方面却还有巨大的可提升空间,这就从结构上为投资者提供了方向。(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