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加银基金总经理吴剑飞:不忘初心惟精惟一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分析 >> 文章正文

民生加银基金总经理吴剑飞:不忘初心惟精惟一

加入日期:2018-2-5 10:21:11

中国基金业发展20年来,在1000多位公募基金经理中诞生了这样一个极少数群体,他们既是拼搏在投资一线的基金经理,又是领导基金公司发展的总经理。在122家有产品发行的基金公司中,这样有着双重身份的总经理仅有3位,民生加银基金总经理吴剑飞就是其中的一位。

在国内公募行业,投研出身的公司总经理大多慢慢从投资一线退出,而吴剑飞从2015年6月正式出任民生加银基金总经理以来,依然一个人管理着民生加银景气行业混合基金。

除了是总经理身份的基金经理,吴剑飞还是从业时间最长的现任权益投资基金经理之一。吴剑飞2000年入行,2005年正式担任基金经理,此后担任过建信基金部副总监、平安资管部总经理;2011年入职民生加银基金,现任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董事、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

作为基金经理,吴剑飞的投资业绩可圈可点。他先后在泰达宏利基金、建信基金及民生加银基金任职,他曾经管理的建信恒久价值混合在近4年的任期里共计为投资者赚取了201.17%的收益;截至2018年1月19日,他目前管理的民生加银景气行业混合成立以来每个完整年度均取得正收益,自成立以来收益率为134.10%。

作为总经理,吴剑飞自2015年执掌民生加银基金后提出了体制革新三大战略,并着手改革优化投研体系。三大业务战略即客户服务战略、产品战略和战略,其中,客户服务战略稳居核心,产品战略为基础,而战略则为新的发展路径,三大战略联合发力,助力公司腾飞;在投研体系优化方面,他提出了投资研究“三化”的要求,即研究方法标准化、研究品种模型化、研究管理流程化,这种严格统一的标准,既能保证高水准的研究质量,又能够高效地让基金经理提取信息。2015年6月,吴剑飞上任之初,民生加银基金的公募管理规模为545亿元,截至2017年底,规模已达1058亿元,接近翻倍。他提出的“责任、超越、志趣”的公司文化和“风控第一,反省共享,兼容并包”的投研文化已逐渐成为民生加银基金的风骨。

近期,吴剑飞接受了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分享了近20年的从业心路历程、身兼总经理与基金经理的价值追求,阐释了颇具儒家智慧的投资理念,既分享了成功心得,也不讳言曾经所遇的压力与阻力。

不叫坚守,而是享受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投资感兴趣?发现兴趣后,你是如何选择投资这个领域作为终身职业?

吴剑飞:我对投资感兴趣是上大学的时候,因为我父亲是教授计算机的老师,我在他的实验室正好看到K线图,就很好奇。当时我在想,那么多公司,为什么那么多互未谋面的人独立决策,股价却经常在一天当中同涨同跌?这个波动是怎么来的?其中的规律是什么?我就是带着这些问题走上投资之路的。

中国基金报记者:身兼资产管理者和公司管理者两个身份,有什么体会?

吴剑飞:基金公司总经理是一个事业,基金经理是一个专业,基金经理做投资更多的是我的一个兴趣,而总经理则要求更多的是一份责任,比如说服务,要服务我们的员工,服务我们的股东,更需要有开拓的精神。基金经理更多的是要强调内省和个人的修养。能够把兴趣结合到事业当中,这可能是中国人比较希望的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于我个人而言,需要不断省察、存养,更好地为民生加银、为投资者服务。

中国基金报记者:作为业内为数不多亲自管产品的总经理,如何平衡管理与投资工作?

吴剑飞:做好平衡,还是跟方法论相关。做任何事情,第一要提炼出自己的方法论,第二要巩固好自己的价值观,第三要找到关键点。把这三个事情做好了,就能够完成多线程工作。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从业将近20年,几乎伴随中国基金业共同成长,你会一直坚守公募行业吗?

吴剑飞:不叫坚守,是一种享受。

我投身公募基金的重要原因是特别喜欢这个“公”字,“公”字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个“公”字体现了人类对未来社会最美好的向往,从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到马克思提的共产主义,确确实实是天下大同观,包括中国的“天下为公”,所以,这个“公”代表着一种美好的理想,虽然个人收益不是最大的,但人本质上是依靠理想生活的。

第二个“公”字是传统知识分子在中国最高的修养境界,《金刚经》里面讲究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最终是要摆脱自我的困扰和烦恼。在儒家学说当中叫做“存天理、去人欲”,讲究不要有过多的私欲烦扰,虽有点极端,但也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修养的一种最高境界。

此外,公募确确实实可以为最底层的老百姓(55.780, -1.07, -1.88%)提供专业的投资服务。

有所为,有所不为

中国基金报记者:民生加银基金这几年取得了很好的业绩,而且2017年底剔除货币基金以后资产管理规模排名也提升了不少,公司这些年做了哪些工作,使得业绩和规模实现了高增长?

吴剑飞:我觉得基金公司的方向比速度更重要,速度是方向的一个结果,不能刻意追求速度。把基金行业作为一个资产管理行业的本质和规律弄清楚、把握好,规模自然而然就上去了。我觉得这几年最重要的是把握住基金公司的基本经营规律,无非三点:第一,在投资能力上的点滴积累;第二,在管理规模上的循序渐进;第三,对待风险控制要战战兢兢。把握好这三个基本原则,任何工作都围绕这三个基本原则开展,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就会越来越顺手。

至于说做了什么工作,我认为没做什么事更重要。比如,在2015年分级基金盛行时,我们经过慎重考虑,认为分级基金是不符合投资者或者说老百姓投资公募基金的初衷,是一个高杠杆且带有博弈色彩的纯工具,我们就没做。虽然当时损失了一些规模和管理费,后来看我认为是值得的。第二,没做保本基金,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保本基金发展迅速,但是我们经过考虑也觉得保本基金不适合公募的 “买者自负、卖者尽责”的基本原则,所以我们也没做。短期看来也有一些损失,但长期看来是对的。第三个是没投乐视网(6.610, -0.73, -9.95%),大家看到很多机构都买了,有的甚至持有不少,但我们所有的基金一股没买,不是说谁要求的,而是基于长期以来形成基本的战略判断和风险收益的评估。

中国基金报记者:民生加银基金当前的战略布局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管理规模迅速发展,未来三到五年还有什么规划和布局?

吴剑飞:我认为战略的规划要从经营的原则出发,从两个方面贯彻:第一个方面是养老金,因为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老龄化的大国,公募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中坚力量,应该战略性布局。第二个是智能化的投研,我们想逐步开发一套系统,把主观的人为决策体系适度地固化到系统当中去,从信息的搜集,到信息的处理,乃至信息的反应都能够智能化处理。

激励是一个体系,

而不是一两项制度

中国基金报记者:民生加银属于双银行系基金公司,激励机制建设受到的约束相对较大,你是如何突破激励机制创新?未来三到五年,民生加银的激励机制还会有改革吗?

吴剑飞:银行系基金公司有两大特点,第一是总体更加注重规范运作和风险控制,第二有银行这个强大的平台支持,这个平台不仅是在销售,在其他的各个方面,包括组织建设、党建、运营、风控及信用风险,我们也是跟银行同步合作,这是银行系基金的优势。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银行系基金天然占据了大量的金融资源和客户资源,有利于银行系基金比较快地做大。但是,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银行系基金在市场化精神、激励机制的灵活性等方面,它可能会受一点约束。民生加银基金正好把这两个优势结合起来了,一方面,它有银行的平台提供强大的支持和规范;另一方面,民生银行(9.170, -0.05, -0.54%)也是所有中大型股份制银行里面唯一的一家民营银行,能够提供一个既能把银行的优势充分发挥,又能把市场化的机制融合到一起的平台。

激励机制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基金公司核心问题是投资者、员工、股东三者之间的利益平衡或者最大化。所以,核心的激励机制解决的是投资者和基金经理利益的不对称问题,例如我们实施的虚拟持基制。如果在考评中增加规模的权重,那这个激励方式是解决了基金经理和基金管理公司利益问题,因为基金经理更关注的是业绩,基金公司同时也关注规模。

最后,如果要解决员工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即是解决一个内部的信托和代理人关系的问题,因而要靠股权激励来实现,所以激励是一个体系,而不是一两项制度。

让每一位员工找到

价值和成就感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基金经理到投资总监,再到执掌基金公司的总经理,既要做好投资,同时又要做好管理,你对留住优秀人才特别是基金经理有什么思考和体会?

吴剑飞:我想真正优秀的人不需要很强的外在的激励,更不需要很多外在的管束,这是最重要的前提。基金经理不是靠管的,老想着去管人家,根本点就出了问题,作为总经理更多的是为他们提供服务。

第一,要让优秀的人有自由施展能力和才华的平台和空间,干得愉快,这是本质。在工作中,除了能养家糊口外,更多要感到工作的快乐。民生加银讲究兼容并包,就是要让基金经理的个性和他的投资方式相匹配,他喜欢怎么投,就放手让他怎么做,人只有在愉快的环境中才能干好事情,才能创新发展。因为我是基金经理出身,尊重他们就是尊重自己。我们要打造一家尊重个体的基金公司,要以人为本、发自内心地尊重。

第二,要提供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及激励。激励不能太高,但也不能太低;太低了容易造成人才流失,太高了容易扭曲和异化基金经理的心理。

第三,要激励中后台人才,这是很重要的一点。现在一说激励好像就是说激励基金经理,这不是正确的观念,基金经理是基金公司的一个组成部分,少了一个基金经理没关系,但要少了一个后台,比如做运营的,做清算的,做IT的,那基金公司一天就开不了张,所以,我非常关注后台,基金经理基本不需要我怎么管的。我倡导后台要中台化,中台要前台化,核心是要让公司的每一位员工在这里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感。

风控为基 价值为体 策略为用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管理的民生加银景气行业混合基金的业绩非常优秀,过往管理过的产品亦有不错的业绩表现,从业近20年,你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模式是什么?形成这种投资风格经历了哪些比较大的心路变化?

吴剑飞:要做好投资一定要了解资本市场的特点和规律,特别是要理解中国资本市场的特点和规律。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找到一套适应中国市场的投资策略和体系,这个是最重要的,除此之外都是教条主义和刻舟求剑。中国的目标市场和GDP的相关性比较弱,波动性比较强,风格轮动比较显著,股价的核心驱动因子在不停变化,优秀公司的比例较低,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要求我们第一要以风险控制为基,第二要以价值为体,进入组合的任何一个公司,是要经过严格的公司分析和财务评价。第三要策略为用,在不同的时间段,策略、打法都应该是不同的。这三个是基本的投资逻辑。

形成这种投资风格基于实践,从经验中来,但是又要对经验不断地扬弃。“风控为基”、“价值为体”都比较容易理解,不具体展开。什么叫策略为用?策略包含了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打法,简单把它分成进攻阶段、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在每个阶段打法都不一样,每个阶段都要处理好这些关系:

第一,集中和分散的关系,有的时候该集中持有,有的时候要分散持有,从西方理论来讲,集中就是巴菲特指的要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做自己懂的东西,分散要根据马克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做到分散管理,一定要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什么时候该集中,什么时候该分散。

第二,顺势和逆势的关系,有的时候该尊重市场,敬畏市场,顺势投资;有的时候要保持自己的独立判断和个体精神,独立思考做逆势投资。

第三,进攻和防御的关系。策略清晰后,再进一步到选股层面、风格层面,要处理周期和消费的关系,成长和价值的关系,大盘股和小盘股的关系等。

不忘初心,惟精惟一

中国基金报记者:中国基金业发展至今已20年,你在公募基金工作的经历也非常长了,能不能在整个行业变迁当中分享几件印象最深刻的事情?简单概括一下你在公募行业这么多年的一个心路历程。

吴剑飞:我觉得三件事情对整个公募基金行业来讲都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

一是封闭式基金转化为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原来是挂牌交易,投资者在场内互相买卖,更多带有博弈色彩;开放式基金让净值和价格完全对应,更多地体现了投资的设想,能引导投资者更多地关注价值或净值,而不是关注交易价格的波动。封转开是对投资者理念的引导和改善,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二是2005年监管开始允许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在此之前是券商和信托可设立基金公司,这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分业经营的传统格局,是一个重大的制度突破。

三是2017年11月一行三会发的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其重要意义在于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金融大发展后,资管新规将重新让资产管理行业确实回归本原,杠杆、嵌套、保本、资金池等,都要被逐一清理,真正回归到“买者自负、卖者尽责”净值化的资产管理。资管新规如果严格实行、逐步消化的话,将给公募基金带来一个历史性机遇,也会带来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至于心路历程,我想说的是“不忘初心,惟精惟一”,万里长征才走了一小段。

中国基金报记者:回首中国基金业20年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你认为哪些经验与教训最值得反思?对于中国基金业未来的发展,你认为哪些创新最值得期待?

吴剑飞:我认为最值得总结的经验就是2015年的分级基金,我们刚才讲开放式基金对封闭式基金是一个重大的思路改变,就是把一个博弈性工具变成一个投资型产品,但分级基金刚好相反,是把一个投资型的产品变成一个博弈性的杠杆工具。目前很多分级基金流动性受限,这个可能是最重要的教训。

我想最值得期待的创新还是养老金投资在政策、投资管理模式乃至税收方面的一些突破和创新,这对公募基金乃至资产管理行业来说,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编辑: 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