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华香港银行指数(LOF)基金经理 崔俊杰
历史经验表明,在居民财富快速增长的过程中,财富全球化配置的需求日益强烈,从而推动资本出海寻找投资机会。港股通的推出解决了外汇额度的问题,投资港股不再需要外汇额度。截至2018年3月15日,根据wind统计数据,恒生指数2017年以来累计上涨43.36%,跑赢全球主要指数。整体来看,港股之所以能够领跑全球,在于占尽“天时、地利、人和、钱足”:
天时:沪港通、深港通相继开通,香港和内地股市互联互通不断强化。年初以来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有利于增强海外资金配置港股的信心,同时企业盈利改善,内地经济复苏推动上市公司盈利在2018年继续改善。
地利:与全球主要市场指数比较,港股估值仍处于“价值洼地”,2018年3月15日,恒生指数PE估值为13.1倍,恒生国企指数估值为11.5倍。目前恒生AH溢价指数为125左右,港股相比A股仍有较大程度的折价。
人和:港股“高分红”的特质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此外,港股回购趋于活跃,特别是自2015年下半年起显著升温,在港股上市的中资股频频回购。
钱足:海外资金对港股再配置,新兴市场基金对香港市场处于持续低配的状态。自2017年4月开始,港股市场每月资金均为正流入,一定程度上显示海外资金在回流港股;内地资金南下,自深港通开通以来,南下资金累计流入6500多亿,每日港股成交中南下资金的占比在10%-15%,对港股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大,A股的力量和投资逻辑会逐步影响港股。
港股赚钱效应持续显现,港股银行获得广泛关注。2017年以来,截至2018年3月15日,根据wind统计数据,上证综指上涨6.04%,中证银行指数上涨17.63%;同期恒生指数上涨43.36%,中证香港银行指数上涨38.62%。银行行业正迎来基本面的持续改善:从短期来看,一季度银行股具有向上的确定性,主要逻辑是:估值、业绩、流动性三点支撑;利率下行带动银行股估值修复;周期复苏银行先行。
从中长期来看,最新公布的2017年四季度监管数据显示行业基本面在改善。主要是商业银行NIM在环比回升,四季度达到2.10%,环比回升3个bp;资产质量保持平稳,潜在信用风险继续降低。不良率在持平,四季度为1.74%;关注类贷款占比在环比下降,四季度为3.49%,环比下降7个bp。
展望未来,银行板块即将迎来众多催化剂,行业基本面持续改善。一方面,在监管影响边际减少下,银行负债端成本压力减少,同时在资产收益率持续改善下,带来NIM的回升;另外一方面,行业不良生成率明显在下降,资产质量在逐渐改善。
受金融去杠杆、整治金融乱象等影响,2017年商业银行ROE仅12.56%,处于历史底部。2018年在行业基本面持续改善下,行业盈利能力将会有所增强,ROE将回升,带来估值的修复。经过一年多的金融风险防范和控制工作,银行体系的隐含风险已经明显下降,陆续出台的政策将驱动银行业务规范化、标准化。如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的下调,将提高银行不良的真实性,带动银行PB重回1以上。
另外,A股将正式纳入MSCI指数,对银行股来说也是一个重大利好。在纳入MSCI指数之后,预计将会有千亿增量资产入场,其中银行股的占比较高,对于A股和港股来讲都算是有利的因素,有一定的持续性。
香港银行板块历来属于权重板块,加权股息率为3.32%,加权PB仅1.06倍,在所有行业中估值最低,具有较高的配置价值,受到保险和银行理财等资金的青睐,也是海外资金重点配置的品种。未来随着经济企稳和企业盈利改善,银行的信用风险也随之下降,息差已经开始收敛,商业银行不良率预计见顶,有望推动银行估值的提升。目前中资银行相对A股折价也在相对高位,价差收敛为香港银行板块提供一定安全垫。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由于两地投资者结构和市场投资风格的差异,港股银行一直比A股银行便宜,然而这并不是必然的规律。未来,港股的表现也可能与A股背离,使得AH溢价率小于100,即港股贵于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