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大戏轮番上演:聚贤、致歉、除名、自购……_基金投资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私募基金 >> 文章正文

私募大戏轮番上演:聚贤、致歉、除名、自购……

加入日期:2023-1-2 21:53:02 【顶尖财经网】



分享到: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3-1-2 21:53:02讯:

  大浪淘沙,沉者为金。对于私募来说在市场中长久地存活下去并不容易。但是,穿越周期、长期坚守,或许好戏就在后头。

  2022年,私募基金行业迈入20万亿新时代。

  这一年,是A股变幻莫测的一年,也是私募基金危与机并存的一年。

  对于跌宕起伏的私募行业来说,2022年也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大戏。

  顶流基金经理的奔私拉开了2022年私募大戏的帷幕,为稳住投资者情绪,致歉成为了私募2022年的一个高频词汇。

  监管层针对私募市场乱象频频“亮剑”,打击“伪私募”、出清“乱私募”贯穿了整个2022年。而为提振投资者信心,百亿私募纷纷大手笔自购,愿与投资者风险共担。

  大浪淘沙,沉者为金。对于私募来说在市场中长久地存活下去并不容易。但是,穿越周期、长期坚守,或许好戏就在后头。

  第一幕:聚贤

  2022年,越来越多知名基金经理“公奔私”,也加快了百亿私募“俱乐部”的进一步扩容。私募基金十年来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公募领域的人才输送。

  2022年1月份,近15年证券投资经验,曾掌管600亿元规模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董承非的离职无疑备受市场关注。

  董承非的去向在2月份曝光,正式加盟百亿私募睿郡资产,任公司管理合伙人、首席研究官,昔日的“兴全三剑客”齐聚,也拉开了年内顶流基金经理奔私的大幕。

  另一位管理规模一度超过500亿元的顶流基金经理周应波在3月份因个人原因离任。周应波从中欧基金离职后,创立了上海运舟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

  此外,年内还有知名基金经理林森、崔莹离开公募,成为勤辰资产的合伙人和投资经理;肖肖离开宝盈基金,成为海立上海润时的实控人;葛晨离开博时基金,加入高毅资产。

  顶着昔日光环的明星基金经理,投身私募后也有着强大的吸金能力。

  董承非在加盟睿郡资产后,于今年5月发行的首只私募产品募集资金达45亿元,在今年的震荡行情中实属爆款。

  8月份,周应波“奔私”后的首批新产品发售,募集首日就大卖超30亿元。而如今,成立不足一年的运舟私募规模已经突破百亿元。

  对于基金经理奔私后业绩的持续性,招商证券(行情600999,诊股)在研报中指出,基金经理奔私后仍能获得正超额,且相对公募时期更高,奔私后同类排名有所提升,业绩持续性较好。同时,月度胜率和月均超额收益也有显著提高,业绩稳定性更强。另外,选择加盟的基金经理奔私后业绩提升显著,原因或在于选择加盟方式不需负责公司管理、运营等,精力可以集中于投研。

  “近年来,私募基金行业不断发展壮大,专业化、规范化水平越来越高,吸引人才方面也是‘薪’意满满,投资决策流程更为自由灵活。加盟成熟的私募平台,公募基金经理还可以利用平台已有的投研资源和运作体系更好更快地上手发挥。”中国CFO百人论坛理事、高级经济师邓之东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邓之东认为,“公奔私”给私募基金行业带来大量的人才补给、先进的管理经验、丰富的业务资源和商业机会,注入行业发展新动力(行情300152,诊股),加速行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幕:致歉

  2022年,随着市场的震荡,多数私募产品并没有实现正收益。在此背景下,致歉算得上是2022年的一个高频词汇。

  为稳住投资者情绪,年内已经多位百亿私募大佬反思致歉。

  10月份,百亿私募和谐汇一掌舵人林鹏发表了《致和谐汇一远景系列产品持有人的一封信》,向投资人致歉。

  “过去两年对我这样偏价值风格的投资人是非常艰难的,产品的净值表现让各位持有人包括我自身都感到非常失望,可以说是我从业 20 多年来最困难的时光,这里要向各位持有人表示诚恳的歉意。”林鹏坦言,在相当长的时间,感觉一直处于“心灵被拷问”的状态。

  10月底,百亿私募慎知资产掌舵人余海丰在社交平台检讨道歉。他写道:“市场内在因素引致的大跌,基本上还能比较轻松应对。但去年7月,还有今年10月的大跌,我终究是逃不掉。我的道行太浅了……我的站位太低了……sorry”。

  9月上旬,千亿私募景林资产相关负责人公开表示,“和大家说声抱歉,这一两年我们业绩不太好,高点进来的投资者很多都亏钱了。”

  今年以来,还有正心谷资本、希瓦投资、正圆投资、敦和资管等多家私募公开道歉。

  为安抚投资者情绪,有不少私募公开致歉,但是也有私募掏出真金白银补偿,采用免征管理费的方式来致歉。

  2022年2月,东方港湾掌门人但斌发文称,从2021年春节后至今东方港湾的A股与港股投资没有做好,决定针对私募基金东方港湾旗下所有累计净值低于1元的产品将不再收取管理费用,待净值回升至1元以上之后再收取。

  但斌坦言,这样公司收入会少近1亿元,并会给公司经营带来一些压力,但希望与客户一起共渡难关,另外也认为如果给客户赚不到钱,我们就不应该收这个费用,也希望以后发产品,合同中可列明1以下不收管理费。

  经过了反思,私募基金经理们也重整旗鼓,对后续行情进行了布局,争取为投资者创造更好的回报。

  受行情提振刺激,百亿私募在11月份也普遍迎来反弹。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11月份有业绩展示的百亿私募有92家,百亿私募11月平均收益4.94%,其中有79家百亿私募月度收益为正,赚钱私募占比高达85.87%。海南希瓦、景林资产在11月份反弹均超过20%。

  尽管有11月份的大反攻,但是百亿私募今年“战绩”依旧不容乐观。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百亿私募前11个月平均收益-6.13%,收益中位数为-3.75%,首尾业绩差高达53.50%,正收益占比为30%。

  第三幕:除名

  随着私募基金发展进入“快车道”,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私募罚单更是接连不断。

  这些私募罚单涉及的违规行为包括违规向投资者承诺收益、有关责任人员从事与私募业务存在利益冲突的活动、未及时备案私募基金产品、公司人员和场地不符合登记要求、不配合协会自律核查等。

  因为存在多项违规事实,被中基协取消会员资格,并撤销其管理人登记的私募基金也不在少数。中基协数据显示,在2022年已经注销了逾2000家私募基金。

  比如,引领投资有限公司存在违规向投资者承诺本金不受损失及承诺收益、不适当宣传、未及时向协会报告重大事项、未及时更新登记备案信息四方面问题。中基协决定对其作出取消会员资格,撤销管理人登记的纪律处分。

  前海实盈因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个人募集资金、向投资者承诺保本保收益等违规事实被取消会员资格、撤销其管理人登记。而前海实盈的实控人凌山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公司涉民间借贷,也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已被警方立案调查。

  北京昌民律师事务所主任柯荆民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强化监管是基金行业发展趋势。注册制与强监管是密不可分的。注册制为私募基金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但不可避免地,造成前段时间行业的“野蛮生长”,“害人之马”也不断涌现,产生了诸多问题。这种情形不利于保护私募基金投资者的利益,从而不利于私募基金行业的进一步壮大和发展。监管部门逐步加强监管会让不规范的私募基金进一步出清,为整个行业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私募基金由于其本身的信息不透明性,其监管难度比公募基金大,而且往往只能采用事后处罚的方式。

  “私募基金的监管,也可能考虑适当前移,以及采用更为灵活和柔性的方式,以监管产生的结果为导向。比如加强对私募管理人的教育,加强投资人的私下监督和举报。这样,就能够起到预防危害投资人事例发生的作用。”柯荆民指出。

  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私募基金专业律师贺俊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中基协的纪律处分是监管手段,并非监管的最终目的,只有行业机构与监管部门、行业组织继续共同努力,我国私募基金行业才能走出一条理念先进、制度完备、运作规范、特点鲜明的合规诚信治理之路。

  第四幕:自购

  2022年,A股出现大幅调整,呈现分化行情,市场恐慌情绪蔓延。

  但是,基于对我国资本市场长期的坚定看好,百亿级别的头部私募在2022年纷纷自掏腰包申购自家产品,掀起新一波“自购潮”。年内私募合计自购金额超过30亿元,单家私募最大自购金额约为10亿元。

  根据私募排排网不完全统计数据,截至11月30日,年内一共有23家私募发布自购公告,合计自购金额约31.26亿元,其中12家私募自购金额在1亿元及以上,单家私募最大自购金额约为10亿元。私募自购军团中,百亿私募为自购主力军,年内一共有16家百亿私募自购金额约28.58亿元。

  玄甲基金总经理林佳义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私募自购源于两方面原因:客户压力,希望客户能够继续耐心持有;市场回调力度已经非常可观,部分行业、标的回调幅度非常巨大,相对便宜。

  “私募自购,一方面是基于对市场行情和自身投研能力充满信心,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自购来稳定投资者情绪,引导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此外,不排除私募自购也有一定的营销成份,能提升公司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排排网旗下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胡泊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百亿私募大手笔自购,是否意味着到了布局良机?

  林佳义坦言,短期市场还将在加息、加税,以及中美博弈地缘冲突等导致的流动性枯竭风险上博弈。但中长期周期上确实已经具备了配置的性价比。投资人应该聚焦高安全边际、低估值领域内的优质企业,从中寻找稳增长及高增长标的,从而在下一轮反弹及反转的牛市中,获得更高的组合回报。

  业内人士认为,在市场情绪悲观时候,私募纷纷大手笔自购,与投资者风险共担,有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一定程度上对市场走强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胡泊指出,私募自购会给A股市场带来积极的影响,一方面提振了投资者的信心,因为私募作为A股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宣布自购,往往会被市场解读为对后市行情的看好,有助于带动市场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从过往数据来看,当私募、公募等机构大批量自购潮出现的时候,往往意味着市场底部已经来临,因此从长期角度来看,往往会是不错的布局良机。

编辑: 来源: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改正!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顶尖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文不作为投资的依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发布本文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顶尖财经网赞同或者否定本文部分以及全部观点或内容。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