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超限”被勒令整改 中信证券错得离谱_股票_证券_财经

“股权超限”被勒令整改 中信证券错得离谱

加入日期:2010-1-26 11:05:35

  黄利明 赵娟 刘欣

  在中信证券渐渐成为业内翘楚的同时,它涉及到的股权问题却如芒在背,一天比一天紧迫了。因为这将令中信建投与中信证券均无缘融资融券试点资格。

  “逾期超限”持有中信建投证券公司、华夏基金公司股权,连监管层都不愿再看此局面下去。1月1 5日晚间,中信证券披露,其100%控股的华夏基金收到证监会基金部监管函,要求规范股权结构,并就此暂停华夏基金新产品申请。

  与此同时,有证监会人士透露,由于中信证券持股中信建投存在同业竞争,后者亦收到监管函。

  消息称,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将接手中信建投。但中信建投一位内部人士却表示,如今方案更倾向于中信集团接手。而华夏基金的股权则因为利益复杂还在出售给内资与外资中博弈。

  政策理解有偏差?

  如果股权在2010年4月1日前仍不能得到规范,证监会基金部将视情况对华夏基金采取进一步监管措施。

  而对于中信建投的股权问题,在未达到监管要求前,中信建投甚至中信证券提出的新业务、新产品、新网点行政许可申请,将面临冷淡对待的审慎监管措施——即不受理申请,已受理申请的中止审核。

  2010年,是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即将推出的业务创新年,如果在业务上受到监管层的冷遇,这对于中信证券系下的这三家公司可不是什么好消息。1月22日下午,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在融资融券试点条件时明确表示,是否达标“参一控一”和解除“同业竞争冲突”等监管政策,将成为证监会考虑发放首批试点牌照的条件之一。

  中信证券对华夏基金100%的控股,按照相关规定,基金公司主要股东最高出资比例不超过49%。不过,中外合资基金的中方股东出资比例则不受此限制,但按照规定亦是一般不低于25%。

  证监会“一参一控”政策则规定,同一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只能同时控股一家证券公司、参股另一家证券公司。

  其实,中信证券控股中信金通、中信万通两家证券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100%、91.40%,亦是有违“一参一控”政策。但去年11月,通过设立划定经营区域的子公司方式,该问题得以解决。但中信证券持有中信建投60%股权导致的同业竞争,明显有违政策红线。

  令证监会方面甚为不快的是,对这上述两大“逾期超限”持股问题,监管层一直对中信证券有所警示,并给予了两年的充裕时间解决股权问题,然而如今,中信证券却一直没有推出好的方案,导致久拖不决。

  2009年7月6日,在《关于核准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吸收合并中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批复》中,证监会曾明确指出中信证券应于自此起6个月内,将所持华夏基金的股权比例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证监会相关人士非常肯定地向本报证实,关于中信建投与中信证券之间的同业竞争问题,解决时限被明确在2009年年底。

  但是这些时限现在都已经被中信证券突破,这被业内视为是对监管权威的挑战,这也引发了证监会对它点名式的批评。

  然而,在中信证券这边传出来的解释非常有趣。中信证券一位人士告诉本报,中信证券方面原来一直都认为解决旗下股权问题的大限是2010年年底。比证监会的说法整整晚了一年!“正是认识上的差异,才导致了问题的显现。”中信证券这位内部人士表示。

  在政策红线这种原则性问题上,被监管方对监管方政策的理解竟然能错得这么离谱,实在是非常罕见的事情。

  多方博弈

  “现在既然监管层提出了这样的整改要求,我们就尽力配合完成,少说多做。”中信证券一位中层表示,公司正在积极解决这个问题。

  据悉,中信证券已向证监会上报解决方案,但尚需要时间完成。对于方案具体内容,该人士表示暂时无法透露。

  其中,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被认为是正在洽谈的一方,但尚没确定。有消息称,该公司将以约70亿元价格收购中信建投45%的股权。

  中信建投人士则表示,中信证券现有的方案基本确定将其持有的中信建投部分股权转让给中信集团。

  如此设计的微妙在于,在被迫转让的境地下,如今已是优质资产的中信建投不会“肥水流入外人田”,而且未来作为一致行动人亦可以继续掌控中信建投全局。

  但该方案设计的弊端在于,同为双方大股东的中信集团,这种持股架构是否符合监管政策尚值得证监会下定论。另外,由于涉及关联交易,价格如果太低将有可能无法获得股东大会通过。

  据记者了解,一开始就有上述方案,包括基金在内的中信证券的机构股东对于转让给中信集团的方案不满意,因为转让价格过低直接影响中信证券的财务指标。

  华夏基金的股权,中信证券则倾向于向外资出售25%,以尽可能多地保留华夏基金的股权份额。如果中信证券向内资转让,其至少需寻找两个买家,并将至多能留下49%的华夏基金股权。

  据悉,华夏基金部分管理层倾向于将股权向内资转让,以分散中信证券的话语权。另外,作为国内最为优秀的基金管理公司,监管层会否将如此优质的行业资产拱手外资亦是一大疑问。

  这就是一个多方博弈的过程,对于管理层向来强势的华夏基金来说,其管理层内部的声音亦不能忽视。当年中信基金与华夏基金合并时,由于华夏基金管理层的强势,最终中信基金高管均未能进入华夏基金管理团队而回归中信证券。

  挫伤中信证券

  有基金业内人士评价,此番“逾期超限门”是“中信证券叫板,华夏基金遭殃”。

  但现实的情况是,如果股权问题延续太长,这将是一个并无赢家的牌局,而中信证券将是“受伤”最重的。

  出售股权对中信证券的影响是长远而巨大的。虽然短期内出售股权,能获得巨额现金和提升每股收益,但一旦出售中信建投45%的股权,中信证券将损失至少一半的营业部资源,市场份额削减约41%。

  2009年中信建投净利润约为26亿元,该部分股权出售将对中信证券每股收益影响约为-0.34元。

  国泰君安分析师梁静表示,保守估计,2009年转让华夏基金带来的投资收益将达到30亿元左右,业绩有望达到1.86元,较早前预期高35%-40%,但2010年以后,对业绩的负面影响为4%-5%。

  最近数月,正是由于股权“逾期超限”持有,中信证券虽然连续获得各研究机构增持评级,但股价一直没有起色,对于业绩稳定、盈利良好的中信证券来说,这只曾经到达过百元以上的股票,股价一直在30元左右徘徊,实在不是好的评价。去年年底,中信证券的一位高层人士就对这个问题颇为忧心:“都说中信证券做得好,可是股价不涨啊。”

  当然,现在股权的悬而未决,对于中信证券还不仅仅是股价上的影响。如果证监会对中信证券很多创新业务暂停审批,这家行业内的重要公司将会失去很多先机。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