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四季度,一系列的价格变动信息接踵而至。从新一轮电价调整方案,再到近期各地天然气价格调整,基础产品价格密集上涨可能会加剧人们对物价普涨和通货膨胀的忧虑。
10月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从公布的两套改革方案看,虽然超过70%的居民家庭不会受影响,但却有10%的高用电量家庭每度电价可能被提高0.2元以上。
至于“高烧”不退的国际油价,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纽约油价继续维持在80美元之上,10月份成品油价格上调的可能性很大。
近期,天然气涨价潮又开始蔓延。在今年6月份,国家发改委上调了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每方调整了0.23元,同时允许在出厂基准价的基础上上浮10%。所以当前各地大都是“照此规定”在执行,观察目前各地民用天然气价格的调整方案,绝大部分高于0.23元这个基准价。
与能源价格“上涨”相应的是CPI的高位运行。根据金融机构最新出炉的预测报告,9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很可能在8月份的同比上涨3.5%之后继续走高。
尽管绝大多专家认为,目前资源价格的调整是相对温和的,“对CPI的影响不大”。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他们在能源的“涨声”中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都贵了”。
如果仅仅考察一个“CPI”指标将是危险的。面对密集的能源价格调整,一旦居民形成通胀预期,可能又会导致通胀本身的持续上扬。因为,消费者和投资者形成强烈的通胀预期,就会改变其消费和投资行为,从而加剧通胀,并可能造成通胀螺旋式的上升。
此外,油、电、气等基础性产品的上涨和楼市、股市等资产性价格上涨是截然不同的,作为价格源头,本身又会带动下游一系列产品成本上升。
因此,笔者认为,政府在资源价格调整问题上,不能仅仅只盯着“CPI”这一个指标,更多地还要倾听老百姓的呼声,把好关口,尤其要加大监管力度,绝不能让资源价格出现不合理的上涨,进而加剧通胀预期。记者 晏琴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责任编辑:郝艳)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