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地域优势 宁夏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_顶尖财经网

依托地域优势 宁夏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

加入日期:2010-10-28 4:53:56

  背景:走低碳经济之路是在化石能源枯竭、污染排放和温室效应日益严重的大背景下,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人类对环境资源保护重要性认识和整体理性水平提高的标志。哥本哈根会议提出了解决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协调行动框架,面对全球化行动,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大国。新能源已经成为拉动经济的领头羊,市场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新能源装备为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升级带来了新机遇。

  装备制造业被誉为工业的“母机”。对上游的钢铁、电子、有色金属等等,形成巨大的需求,对下游则是与社会的每一个环节息息相关。发电要靠装备工业提供的发电设备,服装业需要相应的纺织机械来加工,汽车更是要靠机械制造生产出各类零件…… 这些最终产品的生产过程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装备。装备制造业决定着其他行业的发展水平,是工业发展的先导和基础产业。200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若干意见》,把发展大型清洁发电设备,包括大功率风力发电机作为第一个支持的领域。2009年,再次颁布《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应对措施和行动方案。依托重点建设工程,开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是规划的最大亮点。规划在2009—2011年,在发展高效清洁发电设备中,以东北、西北、华北北部和沿海地区大型风电场工程为依托,推进风电设备自主化,重点实现变频控制系统、风电轴承、碳纤维风叶等产品国内制造。规划同时提出提高基础配套水平,坚持整机发展与基础配套水平提升相结合,基础零部件首次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2010年西部大开发开工23项重点工程,西部风电基地建设、西部光伏电站建设,宁夏宁东等地都有在规划以内的风电、光伏发电重点工程。

  我国实施新能源战略,需要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创新,而科技创新的基础性载体是装备制造业。宁夏装备制造业依靠“三线建设”时的企业,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机床、轴承、铸造、仪表等企业都有较高的建设起点,产业地位突出,曾经是宁夏工业的支柱。宁夏地处中国西部,东临陕西,西靠内蒙,南连甘肃,自古以来就是内接中原,西通西域,北连大漠,是甘肃、内蒙、辽宁大风带地区,风能资源较为丰富,理论蕴藏量为2253万千瓦,适宜风电开发的风能资源储量达1214万千瓦,属风电开发适宜区。太阳能方面,光资源丰富,是全国太阳能辐射的高能区之一。年日照时数为2250—3100小时,日照百分率50%—69%,是全国日照资源较丰富地区之一。对利用太阳能8项指标经过综合比较后,宁夏地区的太阳能可利用状况在全国排序占第三位,开发太阳能、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具有极大的潜力。发展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无疑是宁夏装备制造业的最佳突破口。宁夏发电集团以电为核心,放宽视野,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和国内外市场需求选择产业、定位产品。坚持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两翼并重的发展方针,第一个在贺兰山风口建成大型风电场,第一个在太阳山荒漠地带建成全国最大的光伏发电站。在太阳能光伏产业领域,宁夏发电集团以冶金物理法突破太阳能级多晶硅技术难题,相继建成从工业硅—高纯硅—多晶硅—光伏材料到光伏电站完整的产业链。银星能源(000862,股吧)立足自身特点,从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光伏发电跟踪器入手生产制造光伏发电设备,加入集团产业链中,已形成100MWp电池组件、100MWp单轴、双轴跟踪器生产能力,是中国最早期大型光伏电站—太阳山10MWp光伏发电站整体方案的设计者、建设者和产品的提供者。2010年6月,扩建500MWp电池组件、500MWp太阳能跟踪器,200MWp电池项目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建设将进一步打通光伏产业链瓶颈环节,使光伏产业的成本优势得到提升。

  银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2006年进入风力发电领域,开始引进制造兆瓦级风电设备,它以循序渐进、质量第一的原则,以小步快跑的做法消化技术,改进工艺,注重机组运行的稳定性,使产品越来越适应国内环境。五年来生产风机几百台,安装宁夏、内蒙古等多个风电场,发电效率、安全稳定可靠性都优于同风场其他机型。面对国家对风电设备颁布的准入标准,单机容量2.5兆瓦及以上、年产量100万千瓦,累计不少于50万千瓦的装机业绩,具备5年以上大型机电行业的从业经历。对于银星能源来说是一个前进的助推器,在2008年,已经着手引进2.5兆瓦风机的准备,100万的产量正是企业的发展规划,50万装机业绩已经接近。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出台《关于加快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意见》。银星能源的兆瓦级整机、齿轮箱、塔筒等关键零部件都在发展重点之中,银星能源被列入宁夏重点支持企业的第一位。

  银星能源是有50年机械制造历史,具有多次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制造技术的经验,“引进再创新”是企业30年探索走出的成功之路。企业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加工设备覆盖车、铣、刨、磨、钻等所有机械加工工艺,企业最早就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以及相应的国际体系认证等。研发、设计、生产过程率先应用信息化技术。“甩帐表、甩图纸”项目成为宁夏两家通过国家“863计划”制造业信息化验收示范企业之一,整体管理水平已接近国外同类企业。工人队伍中50%以上的是高级工和工人技师,有一大批技能工人,技术精湛,经验丰富。参加过各种技能大赛的技工有几十名,多次代表宁夏参加全国数控机床操作、钳工、电工等技能比赛,能工巧匠队伍实力雄厚。而在各个管理、技术岗位的中坚力量都是工科毕业十几年的大学生、研究生。正是凭借着这样的基础和优势,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转化了风机组装和运行技术,从整机生产向重点零部件配套发展。几年来,我们深刻意识到,在风机的整机生产中,一些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主机价格居高不下,很大一部分成本被进口零部件吃掉,利润流失国外。做好基础零部件国产化对推进装备自主化非常重要。银星能源风机齿轮箱经过研发、试制,现在开始小批量生产;电控部分也在合作推进;风机塔筒已经在宁夏地区是规模最大、技术条件最成熟的制造企业。走持之以恒,“引进再创新”打造百年企业是银星能源的不懈的追求。风电设备主机的生产引来了叶片、机舱、轮毂、轴承等国内厂家落户银川,一个以银星能源为核心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正在形成,银川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集聚、配套效应迅速凸显。在“十二五”期间,银星能源装备制造业将达到100亿元生产能力,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超过100万千瓦装机规模。银星能源立足比较优势,以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推动新能源发展,新能源发展反过来推动新能源装备的技术升级。

  装备制造产业是一个长期积累和探索的产业,是一个来不得半点浮躁的产业。一项成熟的制造技术要经过几十年的持续研发,需要技术人员长期不断地进行技术能力和技术经验的积累。也许一辈子都做不好,但是如果持之以恒几十年去打造,肯定能做好,比如日本、德国等国家。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发展风能、太阳能、核电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将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是能源结构调整的方向,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确保能源安全的重大举措。从能源发展的高度看待新能源装备制造,宁夏有银川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集聚,有一批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带动,有国家和宁夏新能源产业政策的扶持,有良好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的优势,更有在建、待建的风电、光伏发电重点工程依托,相信在宁夏乃至西北地区发展装备制造业,特别是新能源装备制造一定会大有可为,一定会走出一条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简介: 任育杰 男 1963年4月8日出生 工商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国第一批高级职业经理人,曾任宁夏电力公司西吉供电分局局长兼党支部书记、青铜峡水电厂副厂长、宁夏黄河水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宁夏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宁夏发电集团副总经济师。现任宁夏银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兼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顶尖财经网无关。顶尖财经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