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华尔街“暴发户”掉头资源大亨_顶尖财经网

中投:华尔街“暴发户”掉头资源大亨

加入日期:2010-12-17 14:57:42

  “作为财务投资者,中投公司的投资是以金融组合产品为主,也包括一定比例的直接投资,但不寻求通过投资对行业、企业的控制或影响。”11月8日,中投香港子公司成立酒会上,中投董事长楼继伟再次向台下一干国际金融界要人宣慰中投像大熊猫一样没有恶意。

  成立之后的前两年,中投在黑石、大摩和Reserve Primary Fund货币基金等金融产品上数以百亿美元计的出手,一直被看作一个“横冲直撞”的“暴发户”,不仅败笔累累,而且“心智不够健全”。真正让同行感到威胁的是2009年,中投突然开始转向对资源品和实体经济进行的直接投资。

  “果断、耐心和细嚼慢咽的老练,令人吃惊。”一家与中投公司深入交锋过的澳洲律师事务所并购律师告诉《商务周刊》,过去两年来,中投的投资风格发生了惊人的转变,已经没有出手动则数十亿美元的豪放,而是“分散多元投资资源矿产,全面转向新兴市场,加码配置中国周边市场”。

  2009年,3亿美元收购俄罗斯石油公司诺贝鲁项目45%股权和1.5亿桶原油;9.39亿美元购买哈萨克斯坦石油天然气勘探公司11%全球存托凭证;12亿美元收购蒙古3.04亿吨铁矿石项目53%股权和1.14亿吨煤炭项目22%的股权;15亿美元入股冶金煤生产商加拿大泰克资源公司;8.5亿美元购入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商新加坡来宝集团15%股权;19亿美元认购印尼煤矿商Bumi债券;15.8亿美元投资美国爱依斯电力公司。

  2010年,一方面连续10次减持大摩股份,宣布全部收回对Reserve Primary Fund的53亿美元投资资金,近半美股仓位调整为资源股,在美投资持股已不足百亿美元;另一方面,继续加仓资源品的股权投资和直接投资,12.52亿加元收购加拿大重油生产商畔西能源45%的权益和5%的在外信托单位。

  ?短短一年间,中投完全扭转了投资方向,加紧针对自然资源项目的投资步伐。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一位研究员在内部会议上总结为三大变化,地域上由美国扩展到东亚及西亚,投资行业由金融服务扩展到资源和能源等领域,配置从发达国家分散到邻邦国家。

  清醒下来的中投,选择投资未来中国会消费几十年的资源性产品,一方面源于前两年在金融产品投资上“自以为是”的惊人失误。截止11月26日,中投投资黑石和大摩浮亏累计约30亿美元,浮亏率高达35%。庆幸今年全部收回了53亿美元对美货币基金投资,否则这样的巨亏持续下去,肯定会损及中投公司几位省部级老总的职业生涯。

  另一方面,则是不少央企海外资源收购频频得手带给中投的巨大压力所致。尽管仍不时传出央企海外投资铩羽而归的消息,但事实上,过去三年来,国资委旗下“一百单八将”在能源、高新技术和矿产上斩获之丰超乎想象,完成了一系列漂亮的“抄底”,成为全球金融危机最大的赢家。

  如此背景下,中投全面转换思路。去年年初,在民企华凌集团入股澳洲第三大矿业生产商FMG谈判最紧张的时候,中投一度企图“第三者插足”,惊得发改委主管人士不得不亲赴首都机场堵住正要赶赴澳洲的楼继伟。这个小细节凸显了中投转型压力下的急切情绪。

  正如一句英谚所说,“800磅的大猩猩在什么地方睡觉?爱在哪儿睡就哪儿睡”,中投会改变其投资方向,但作为国务院直属的主权基金,一往无前的投资性格绝不会改变。今年以来,中投副总经理汪建熙在“两会”上暗示所剩资金过低,9月份期望政策层面允许自己“更加自由地投资海外”。这意味着,中投会调动自己特殊的背景继续增强投资规模,甚至在北京通往全球的投资道路上申请一条标有“CIC”的专用车道。

  7月29日,中投公布了2009年年报,其全球投资组合回报率由负转正,从2008年的-2.1%飙升为2009年的11.7%。在付出昂贵学费之后,中投交出了第一份成绩不俗的答卷。但对楼继伟而言,这仅仅是松了一口气,最艰难的时刻还没有到来。

  8月17日,中投所持大摩可转换股权单位转换成普通股后,账面亏损达9.1亿美元。明年5月,黑石股票解禁期也将到,按照目前股价,有超过19亿美元亏损风险。所以,转换了投资方向的中投,面对日益拥挤的海外资源市场,其投资手法可能比两三年前在华尔街更为强悍和激进。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