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指导,中国经济时报社主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产业经济研究部合作支持的“第二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全国经济界年会,于2010年12月18~19日(周六、日),在北京希尔顿酒店举办。主题为“‘十二五’:区域经济/能源产业”。进行全程直播。以下是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王一鸣先生致辞:
中国区域的差异性反映很明显,从经济密度来看,差异性是非常大的。我想围绕三个方面来谈,一是“十一五”区域发展的态势和问题。二是“十二五”区域发展面临的机遇和趋势。三是“十二五”的战略和重点任务。
第一,基本态势。我们差距扩大的趋势在趋缓,趋势的一个标志年份就是2008年以后,2008年以后,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速都超过了东部地区,今年前三季度依然呈现这样一个格局。我前一段时间去上海,去浙江,因为到那个发展阶段,增速上不去,不是说想上去就上去的,为什么?一个重要的动力就是投资增幅上不去了,比如浙江这几年大概就在10左右,上海更低,投资增幅上不去。所以,从这个态势来看,这种差异性在趋缓,这也表明“十一五”区域总体战略的实施是有成效的。东部的份额在2008年是在缩减的,它以前是一直上升,但是2008年以后开始有细微的调整,其他地区的份额相对来说有所提高。这是人均GDP(图),差异性依然很大,中间这条蓝线是平均值,高于平均值的省份和低于平均值的排列关系,前面三位还是三个直辖市,从省区来看,浙江排第一位。但是内蒙排在很前面,内蒙的人均GDP最近的统计已经超过山东了,这个也是很有意思的现象。
第二,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度提高。因为要素的流动是向回报率高的地区流动,如果不是受政府的干预,相对来说空间的集聚度是提高的,像这种集聚,首先它表现为向大都市圈的集聚,比如现在北京和上海,北京现在控制人口增长,北京统计口径不一样,大致要1930万人,有的说可能是2000万,上海也是这个概念,1900多万人,这反映经济资源和要素配置的集聚。二是向城市群的集聚,我们也做了一个统计,如果全国十个主要的城市群占全国GDP的份额是提高的,城市群里面最主要的还是沿海三个城市群,它的集聚度最高,接近30%。
第三,区际的分工还是在强化,总的表现为沿海和中西部的产业差异性在扩大,现在一些有利于在沿海配置的产业,加快在向沿海转移,包括好多原材料产业,比如钢铁,我们内陆地区因为资源不丰富,比如武钢,现在想跟柳钢合作,推到沿海去,因为资源依赖国外,包括一些有色行业都是在向沿海转移,在临海配置。包括一些重型加工业,比如东方锅炉厂,它的配件做1000瓦的核电机组,在内地运都运不出来,到广州的南沙就是临海配置。内地越来越趋向于能源和资源的产业,当然也包括一些农产品加工业,产业的分工在强化。比如西南地区的水电、西北的油气开发、中部的粮食,这个特色在强化。
第四,“十一五”采取了对特殊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包括几类,少数民族地区,比如西藏、新疆,对资源型城市、对生态功能区,比如三江源,现在国家发改委马上要批的就是关于三江源的规划,这些支持是在强化的。
第五,与周边的次区域合作也在全方位展开,包括与中亚的油气合作,与东南亚的泛亚铁路的建设,与俄罗斯西伯利亚油气合作,这种次区域合作正在进入新的阶段。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还会进一步强化。
(责任编辑:郝艳)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