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斌:货币过多根源在于对冲力度减弱_顶尖财经网

夏斌:货币过多根源在于对冲力度减弱

加入日期:2010-12-18 14:33:38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指导,中国经济时报社主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产业经济研究部合作支持的“第二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全国经济界年会,于2010年12月18~19日(周六、日),在北京希尔顿酒店举办。主题为“‘十二五’:区域经济/能源产业”。以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夏斌的演讲:

  各位下午好,我参加下午的区域论坛,我也是搞区域经济的,是搞金融,金融尽管是个部门、是个行业,也无所谓。实际上金融涉及的业务内容全是宏观的,宏观经济要干这个,要干那个,最后取决于钱,各地方政府都取决于钱,实际上是个研究总量政策,研究总量问题的。我主要讲货币政策面临的问题。比如对今年的货币政策总结、明年的货币政策预期。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货币比较多,怎么会那么多?我今天主要讲这个问题,如果大家能认识了,这样对我们各种各样政策的理解就好理解了,因为我看了这么多媒体,刚才休息的时候媒体要采访,我说等我讲完之后再采访,其实很多问题媒体宣传还不够,大家并不了解。

  在讲之前,去年也是时报社开这个年底的会,当时有点不同的声音,我说我们主要的问题是个结构问题,是消费不足,他们说消费很多,我说的不是消费多,而是针对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在外需减少,我们又要保持相对高速增长的前提下,不可能大量投资,最后要保持高速增长,必然是提高消费。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消费不足,我们相对消费不足。实际上“十二五”已经讲了一个主题,科学发展,一个主线是增长方式转变,怎么转变?一个主攻方向就是结构调整,什么结构调整?地区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等很多结构。我跟有关国务院领导曾经写过东西,我说中国经济在美国危机之后保持可持续增长的最大的结构问题是投资、消费、出口间的结构问题,这是最大的消费结构,你说产业结构、区域结构,那是投资分配的问题。我们经济增长现在往下滑,担心往下滑,担心什么?是出口减少以后,消费起不来,投资又不敢太猛,担心投资、消费、出口之间的结构。

  今年从物价谈起,我们知道,眼前都在讨论物价,特别是最近一个月以来都在讨论物价,确实11月份的物价已经破5,为什么物价会上涨?从现象看,媒体报道、专家说得也很多。第一,成本因素,就是劳动工资提高了,资源税的改革等等,一些适当成本的上涨推动了物价的上涨。第二,有人说是输入的因素,有了危机之后,第二次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我跟媒体说直接告诉老百姓就是滥发货币的政策,全球流动性过多,全球流动性过多自然对全球大宗商品要往上推,在全球商品价格往上推的过程中,在当今世界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的环境之下,研究中国问题就是研究世界问题,全球的物价在上涨,我们的进口中间典型的大豆,我们自产量1000万吨,我们消费量4000万吨。我们的植物油、橡胶都是自给率是很低的,因此外面在涨价,里面能不涨价?就是输入的因素。

     第三,前一阵子媒体的语言是,算你狠、逗你乐,什么意思呢?就是都在炒,也就是说前一阵子在国务院十六条措施发布之前,一些市场上的投机行为对物价上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有投机因素。但是仔细一想,我们学习经济、学习金融的,从根上讲物价现象是个什么现象?物价现象从根上讲是货币现象,货币多了物价就涨,货币少了物价就跌。外部输入的因素也是全球货币多了,我们说投机炒作因素,我们放在1998年到2000年、2001年、2002年那期间再炒物价都涨不起来,大家都不愿意炒,为什么?是通货紧的时候。所以,投机炒的作用是推波助澜的作用,根本的原因是货币原因,货币多了物价就涨,几百年的各国物价上涨都证明了这个基本的道理。当然在一定的特殊阶段,要具体分析有很多原因,基本的原因是这个原因。这是我想讲的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现在货币很多,大家都说多,有的媒体上说超发多少多少亿,我不尽然同意他们说的一些观点和一些例证和推力,有很多可以分析。货币为什么会多?中央银行的货币是怎么出去的?我不是讲你我口袋里的现金钞票,我是讲M2,就是货币供应量,就是全国人民的现金,包括流到柬埔寨、缅甸的现金,这都是人民银行发出去的,包括流到境外的现金,企业、居民的活期存款,加上企业、居民的定期存款,这是大的概念,就是M2,货币作为货币供应量是怎么出去的?我给大家讲一些情况,近八年来,也就是2003年、2004年这几年过来,M2怎么出去的?近七八年之前,中央银行货币供应是怎么出去的?是中国人民银行贷款给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商业银行,也就是说再贷款,中央银行再贷款给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货币出去原来主要是再贷款,贷款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拿到了贷款,以及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以往留下的存款共同去发放贷款给企业,企业购买原材料,企业支付工人的工资,货币就这么出去了。

    企业在支付工资的时候要到银行拿现金,拿钞票,支付给工资,工资又存到卡里,又买东西,又回到人民银行,货币是通过再贷款出去的。近七八年来,中央银行几乎没有再贷款,大家知道货币这么多,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中央银行几乎没有再贷款,不贷款了。中央银行的钱怎么出去的呢?就是买一些出口企业出口商品赚了外汇,外汇通过商业银行代理卖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按照原来的1:7,现在按照1:6点几,把外汇收进来,人民银行把钞票出去了,货币是这样出去的。如果说就此而已,中央银行不采取动作,今天的物价不知道涨到什么地步,今天的房地产不知道涨到什么地步,因为我们的外汇、我们的出口太多、外汇太多,中央银行买出了很多人民币,为了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中央银行怎么办?就采取了对冲操作。什么叫对冲操作?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人民银行买了外汇,钞票储蓄了,变为企业放在银行的存款,银行存款就要发放银行贷款,就要做房地产,货币太多了,因此中央银行看到商业银行吸收了存款多了,比如提高0.5个点,规定一定的存款准备金,这个钱不能贷款,必须放在人民银行的帐上,给你一点点利息,很少很少,零点几的利息,在国外是没有利息的,就是无偿占有率。通过这种形式,这是一种对冲。

    另外,中央银行又不需要钱,是发钱单位,中央银行又不欠钱,但是中央银行为了看到社会上因为外汇多而流出的人民币多,所以不停地发债,中期票据,中央银行发债给商业银行,让商业银行用吸收老百姓、企业的存款来中央银行的债,中央银行债再出去,市场上的货币又回来了,这就是对冲操作的其中一个方面。存款准备金、发债,都是中央银行在不停地对冲,因为外汇多、人民币多,而形成的物价压力,形成的货币供应量来对冲操作,把这个钱收回来。

  在近七八年来,中央银行几乎没有再贷款放货币,中央银行针对外汇帐款不断上升,外汇越来越多,放出人民币越来越多,不停地对冲,在2008年底之前,80%到90%放出去的钱全部给收回来了,剩下10%到20%左右那是为了维护中国经济稳定增长需要多发点货币。2008年,雷曼破产,2008年底,美国危机的实体性的影响慢慢渗透到中国。2008年底,特别是2009年,我们以四万亿为代表的一揽子刺激经济政策是非常及时的,方向是对的,配套四万亿,大量的银行贷款跟进去了。2009年,银行贷款是天量贷款,97000亿,从来没有过的天量贷款。前七八年,我们出去的货币80%、90%都对冲了,到2008年底开始,对冲的幅度下降了,对冲60%到70%,也就是30%到40%的货币在社会上。因此,对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样不排除资产价格的泡沫,房地产上涨都提供了大量的钱,货币是这么出去的。货币主要是通过外汇储备的买入而提供了人民币,在对冲操作中近两年对冲的力度下降,市场货币越来越多,2009年、2010年是这个状况。

     根据这个状况,我们想得出什么东西?第一,可以很明显地告诉大家近期货币供应过多,是由于对冲的幅度下降,对冲的幅度下降,是我们为了应对危机的需要。第二,我们目前社会货币供应过多,现在是70万亿,我们银行现在市场上货币有70万亿,比如18.5%的存款准备金率,简单讲如果是20%,就是14万亿,放在银行不准备贷款。货币供应量有70万亿存量,货币这么大量的储蓄,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有关系,以出口为导向的这样的增长方式是国际收支形成大量的货币供应过多的最基本的结构原因。我们要加强通货膨胀预期,利率问题,存款准备金问题、公开市场操作问题、汇率问题,这些政策杠杆我们都要用。但是我们一定要改变增长方式,增长方式不改变,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的压力是很大很大的,不停的出口,不停的外汇,就要不停地给人民币,现在鼓励企业拿外汇,企业不愿意拿外汇,都要人民币,因为人民币在升值,美元在贬值,都看到了这个趋势。鼓励你先拿着外汇,现在新的规定,原来中国境外国有企业外汇赚的钱汇回来,现在不用汇回来,放在外面,汇回来就要换人民币,人民币就要到市场上去,都明白。所以引出第二个结论,目前货币供应量大量的提供,是和我们经济增长方式和现存的经济结构相关。因此,要加强通货膨胀的预期管理,必须进一步强调加快增长方式的改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这不是讲官话,从前面的情况理论分析,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

(责任编辑:郝艳)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