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插电式电动车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主攻方向_顶尖财经网

把插电式电动车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主攻方向

加入日期:2010-12-2 2:55:5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副主任陈清泰建议

  “插电式电动车更加符合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方向。”12月1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副主任陈清泰如是说。

  在他看来,面对多种汽车动力形式并存时代,各汽车生产国和汽车公司技术转型的战略各有不同,这是根据各自的技术积累和国家能源战略做出的选择。把插电式电动车(包括纯电动车、增程式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作为产业化主攻方向,更加符合我国发展新兴产业的国家战略。

  陈清泰说,这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一、传统内燃机进一步提高功效、降低排放的改进空间越来越小,边际成本越来越高,我国很少有优势。电动车有可能较大幅度提高总能效和实现汽车运行时的零排放,从根本上降低石油需求压力,增强我国在温室气体排放中的话语权。二、汽车动力技术转型,是我国以自主知识产权实现技术跨越的战略机遇。电动车在全球刚刚起步,我国已经进入世界第一梯队,如果把握得当,有可能以此为切入点,扭转我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状况,逐渐进入世界汽车技术的先进行列。三、电动车能带动动力电池、新型电机、电控系统、电动功能部件以及电网、基础设施和汽车智能化等方面的创新和发展,形成未来20—30年的一个增长极,是一个理想的“带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本土企业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大体跟上了国外水平;我国有相对丰富的电动车主要原材料锂和稀土,有较强的稀缺资源保障能力;依托自主知识产权,有很强的低成本制造能力;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其中包括很大的第一次购车市场;在传统技术上沉淀资产较少、技术转换成本相对较低,转换阻力相对较小。凭借这五大优势有可能促成我国在电动车领域实现一次跨越。

  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一项研究称,在传统汽车行业,中国落后世界领先水平几十年,但在新能源汽车上,大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中国有成本和市场的优势,有潜力和可能在世界上形成领导地位。

  “电动车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很难成为近期盈利的亮点。但是,产业化孕育期是争夺未来产业领导地位最重要的时期。”陈清泰说,我国在电动车产业化的前夜,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等国外产业化、市场化基本成熟,越过风险期,立即跟进模仿。另一种是在选定的方向上,以更大的政策和资金投入加快后续研发,完善知识产权体系,制定技术标准,探索符合国情的商业模式,以我为主实现产业化。前一种选择投入较少、风险较小,但永远也不能进入产业领先地位。后一种做法需要较多投入,冒较大风险,还会遇到来自国际竞争对手的巨大压力。不过,一旦成功,则可以占据领先地位,获得先发效应。

  现在的电动车,技术路线还有多种选择,知识产权、技术专利的壁垒尚未形成,国际标准尚待制定,商业模式有待开发,规模化生产在酝酿起步,竞争格局还不明朗。在陈清泰看来,这一切为后发国家和企业提供了技术追赶的机会,是后起者进入的最佳时点。历史上有不少成功的先例。很多行业产业孕育期都要10年或15年,最终能成为行业领导者的大都是一路拼杀过来并取得成功的企业。面对汽车产业诞生百年来最重大的一次技术革命,作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实现技术超越。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