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万季飞出席论坛并致辞
本报北京12月1日讯(记者李慧莲 张娜 实习生黄晓萌)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峰论坛今日在京开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万季飞出席论坛并致辞。
张玉台在上午的开幕致辞中说,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一场新能源汽车的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无论是传统的汽车强国还是新兴汽车大国,对新能源汽车的理解与谋划都已经上升到空前一致的高度。(致辞全文见今日2版)
“像任何新生事物一样,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其规律性,特别是从初生到成长的过程会面临来自技术选择、供应链、融资、消费市场和法规政策等方面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张玉台说,化解和克服这些风险和不确定性,从根本上讲需要“五个创新”:一是创新的制度环境,特别是法规、标准和产业政策需要与时俱进;二是创新的技术路径,在技术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下寻求重点突破,更加重视培养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三是创新的价值链分工,引导鼓励非传统汽车企业(如IT企业和风险投资企业)积极参与产业分工与协作;四是创新的商业模式,探索不同商业模式下的社会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五是创新的合作机制,政府和企业都要坚持开放,避免关起门来自成体系,特别是重视发展政、产、学、研、用等多主体参与的产业合作联盟。
张玉台表示,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全面融入全球汽车产业的增长与变革进程,并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在规模迅速扩张的背后,多年来存在的研发能力弱、产业核心竞争力缺乏的顽疾并未得到根治。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来说,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是一个好平台。
万季飞在致辞中说,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可以说,在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技术平台、关键零件体系建立、整车生产和应用等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在纯电动汽车领域,我国与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较小。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然面临着相关政策不完善、技术不成熟、技术商品化亟待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滞后等各方面挑战。”万季飞表示,为此,需要我们不断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研究,全面掌握相关核心技术,健全相关标准体系,创新政策扶持方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克服各种障碍和困难,把握机遇、趁势而上,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条件,实现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总工程师张纲在开幕致辞中说,新能源汽车代表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也是解决车用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实现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既定目标,我们应当树立以质量为核心、以标准为支撑、以品牌为依托的发展理念,实施科技攻关,突破和掌握关键技术,制造出市场需要、消费者认可、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新能源汽车。
开幕式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张伟主持。在今天的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陈清泰、欧盟委员会企业和工业总司汽车处负责人菲力普·让、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陈清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等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官员,围绕新能源汽车与社会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探索与实践等主题展开了演讲。
冯飞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实现中国汽车工业由汽车生产大国向强国转变的非常重要的环节。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应该建立在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在新能源汽车最关键的电池、电机和电控三大核心技术中,电池技术决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步伐。因此,他极力倡导中国组建先进电池创新联盟。此外,冯飞强调,在关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同时,需要关注节能型汽车的发展。
本次论坛为期两天,12月2日的研讨主题主要包括三方面: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政府与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的新成员、国内示范城市与企业经验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