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铁令证券市场红周刊:房价硬着陆恐慌下的结构牛市_顶尖财经网

玄铁令证券市场红周刊:房价硬着陆恐慌下的结构牛市

加入日期:2010-12-5 13:59:21

  物价涨势受控之前,股市难以出现系统性机会

  沪综指11月份5.33%的月度跌幅,将持股仓位接近历史新高的股票型基金打了个措手不及。上月还喧嚣一时的“牛市重现”论,眼下已悄然沉寂。

  在国内通胀节节攀升的背景下,要判断中长期沪综指的趋势,必然要考虑最大的不确定性,即房价硬着陆的风险。至于热钱涌进中国的溢价效应,则可能令新兴产业股票一枝独秀的结构性牛市延续。

  A股与新兴市场牛市脱钩

  中国巨大的货币增量和超速的经济增长,并未让A股大涨。上月沪综指表现在全球主要股市中垫底,本月仍是欲振乏力,与新兴市场的牛市完全脱节。从11月份主力做空的逻辑来看,几乎是全年的延续和深化。那就是经济重点从保增长、调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三驾马车并行,全面转向管理通胀预期。

  A股市场表现差于新兴市场,主因在于中国出口企业多数是两头在外。即原材料进口主要依赖新兴市场,加工品的出品则重点在发达国家。由于原材料涨价和发达国家消费市场萎缩的双重挤压,中国上市公司的增长前景并不乐观。

  金融和地产股的持续走差,则是机构开始担忧系统性风险,包括房价硬着陆,以及金融机构的坏账失控等。

  大盘长期表现看CPI脸色

  从股市运行规律来看,宏观经济格局决定长期趋势,资金和情绪扩大行情波幅。短期走势或许与一时的政策摇摆有关,长期格局则全看经济趋势。

  从宏观逻辑来看,过去4年里,A股市场经历经济增速的冷热交替。即2006年三季度至2007年四季度的经济升温期,2008年一季度至2009年一季度的经济降温期,再到2009年二季度至今年一季度的经济复苏期,以及今年二季度以来的经济缓慢着陆,由过热向常速增长演变。

  作为投资拉动和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体,中国经济在内要看宏观调控形势,在外要关注国际贸易增速。沪综指从1664点反弹至去年8月的3478点,主因有两个,一是国内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升温,二是国际贸易需求缓慢回升,企业去库存危机逐渐消退。

  从中国经济周期的历史来看,经济一旦出现信用过度扩张和固定投资过热,最终一定会引发高速通胀,从而导致行政干预价格和央行收紧银根的双重打击。3478点以来的沪综指跌声难止,反映的预期是国家正在减轻货币过度投放和投资过热的副作用。

  在10月份全国CPI增速高达4.4%之后,市场开始预期11月通胀再创新高。果如此,将招来央行加息等多项紧缩政策,以及影响上市公司利润增长预期的行政干预政策。类似政策并非没有先例。2008年,在国际油价暴涨的背景下,中国石化竟亏损,主因便是国家限制油价上涨。

  热钱乱窜或深化结构牛市

  国家用行政干预的有形之手,打压了股市上涨预期。可是,在热钱不断涌进中国的大背景下,一些未来受益于政策扶持的中小市值股票,仍在起着短线活跃市场的功能。

  热钱进入的一个重要指标,便是国家外汇储备的增速。当下,中国外汇储备第一、二、三季度的增加额分别是479亿、72亿和1940亿美元。当热钱迅速涌进时,有人建设,将股市作为池子,吸纳过多的流动性,以减少对通胀的冲击。类似观点不可取之处,在于中国正处于管理通胀预期的关键时点。

  最近通胀加剧的根源,是信用扩张导致资本品价格过快上涨,其中房市上涨为主,股市上涨为辅。在过去10年,房价上涨五倍,超过同期GDP的2.8倍的增速。沪综指涨幅虽不到四成,但流通市值增幅惊人。也就是说,以产业资本为主的法人股东,占据了流通股估值体系再造的多数红利。两者的财富增长,成为资本品涨价的源头,最终传导至消费品价格。

  因此,如果全民工资难以大涨,降低资产价格则是打击通胀的最后手段。美国和日本房市破灭的经验显示,在资产泡沫破灭之后,通缩必然是如影跟随。

  再进一步说,即使热钱继续涌进中国,由于政府开始扮演资本品的最大供给者,如在房市增加廉租房和土地的供给,在股市则有减持国有股、加大新股发行,甚至推出国际板等“弹药”。因此,在物价涨势受控之前,股市难以出现系统性机会。

  相比之下,新兴产业品种,由于市值小以及题材新、以及中小板和创业板品种居多,仍在政策红利和高送转的炒作潮流下,出现远高于国际同业的估值。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