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的排放权市场亟待建立
□本报记者 陆洲
2月24日,河北环境能源交易所在河北省产权交易中心举行揭牌仪式。该交易所由河北省产权交易中心联合北京环境交易所共同组建,主要从事节能环保技术转让与投融资服务、排污权与节能量交易服务、CMD(清洁发展机制)信息服务与生态补偿促进服务等。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专程到会祝贺。
当前,我国正在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许多地方也在积极探索排污权交易,环境交易所已从一线城市逐渐扩展到二三线城市。有关专家指出,以后国内自身的碳交易市场发展将是一个绝对趋势。因此,需要尽快完善国内的碳交易体系,让市场充分活跃。中国亟须建立一个包括碳排放在内的统一排放权市场,用市场化的方式规范各地的单兵作战。
设立交易所多地开花
在《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下,发展中国家可通过CDM机制参与国际碳排放交易,二氧化碳减排已经成为资产,具有经济价值。中国和印度是全球最大的碳卖家,而原来由于缺乏交易机构,因此只能到欧洲或美国去交易,也就丢失了话语权。
2008年,我国成立了三家环境权益交易机构——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到了2009年,受到低碳经济的影响,中国的环境权益交易机构大量涌现,山西吕梁节能减排项目交易中心、武汉、杭州、昆明等环境能源交易所相继成立。值得注意的是,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深圳国际能源与环境技术促进中心及香港RESET公司也在2009年11月17日宣布,将联合发起成立亚洲排放权交易所。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国家发改委正在酝酿环境权益交易相关管理办法,全国能源交易机构将被限定在10个以内,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成立了7个。作为资源与能源大省,河北在环境权益交易探索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另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国内某些企业为了适应国际需求,已经开始通过交易所进行碳交易,且交易已经成功。国内外交易的差价,也促使中介机构开始涌现,众多节能减排大户专门为此成立了相关的部门,专门负责经营,将碳减排项目包装后,进行销售。
尚需跨越多重门槛
碳作为商品进行交易,如何进行评估、核算等,成为目前最为棘手的问题。各家检测机构及相关的环境部门,都将其视为重中之重,开始为企业提供相关的评估与核算服务。众多的国家及机构,对此已经或在着手制订自己的碳考核标准,并对贸易方进行要求。而随各国标准的出台,如何进行互认,也成为需要跨越的门槛。
在中国,由北京环境交易所主导的熊猫标准在2009年年末发布,这是国内第一个自愿减排标准,其中确立了监测标准、评定机构和相应的原则。但熊猫标准在主要涉及以减排项目为主的碳权核定与交易上,尚未有明确的产品标章运用。
此外,尽管在名义上,国家发改委为了保证国内CDM(碳交易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产生的减排量“不被贱卖”,设置了8欧元/吨的最低限价。然而因为CDM的注册仍然要经过联合国的机构,中国自己在这方面并没有多少话语权。比如去年12月初,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EB)拒绝审批了10个来自中国的风电CDM项目。其给出的拒绝理由是,疑心中国利用产业政策“套取”联合国的风电补贴。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也认为,由于碳排放权本身具有复杂性,在短期内难以大规模展开,可能更多地会停留在自愿减排的层面。“这意味着,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国内与排放权交易相关的各种金融创新活动,主要还是会围绕境外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