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与其大股东关联交易所带来的高风险,一直被市场各方所诟病。如今,银监会也将这一目光放到了信托公司身上。
频繁与大股东交易并沦为“提款机”,前几年这种事情在信托公司身上屡见不鲜。“爱建信托所带来的60亿元资金黑洞仍旧让人触目惊心。”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信托公司人士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随着新信托牌照的陆续发放,信托公司再次成为被资本追逐的对象,因此确有必要对此严密监管。“这一表态表明监管层已开始严密监管这一问题。毕竟市场欢迎的是踏踏实实做事的大股东,而不是将信托公司成为“圈钱”工具。”该人士称。
成为关联方融资平台
曾经让信托公司损失惨重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拓宽了居民和企业的投融资渠道,为国企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但由于相应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不完善也使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不断出现,其中关联交易就是最普遍的一种且危害性极大。
由于目前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着国家股、国有法人股占绝对控股地位的现象。因此长期以来,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用关联交易不但让中小股东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地位,也广泛的成为了大股东的“圈钱”工具。“近年来所爆出的上市公司‘黑幕’大部分均出自于关联交易。”银联信首席分析师钟加勇对本报记者表示。
利用大股东地位将企业成为自身的融资工具,这不仅发生在上市公司之中,也广泛的存在于各个信托公司之中。钟加勇认为,信托公司是一个相对宽泛的融资平台,所以一些地方政府、银行和一些大的集团公司往往通过控股信托公司进行融资操作。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现在将近10万亿元,此时监管层特意强调防止信托公司成为大股东融资工具风险,说明由此带来的风险漏洞也引起监管层的关注。
要谈起信托公司涉及违规关联交易,成为“提款机”的案例不得不提及爱建信托。早在1998年,在“爱建系”高管刘顺新的主导下,爱建信托通过爱建证券把受托资金10亿元转移到香港股市,并造成巨额亏损,给爱建信托造成近10亿元的不良债权。为了补上越来越大的资金缺口,2004年爱建开始运作“哈尔滨新城项目”,但却带来了更大的麻烦。
根据上海立信会计师事务所2005年4月出具的审计报告显示,爱建信托将13.13亿元现金以及26.627亿元信托债权转入哈尔滨爱建新城项目,作为信托资产管理。但未完全取得与该信托资金价值相匹配的资产权证,也未严格按照信托法以及相关规定实施信托资金运作损益的告知义务。随着资金漏洞的逐步加大,至上海富豪颜立燕被立案调查时,已达60亿元的惊天数额。这也直接将上市公司爱建股份(600643,股吧)推上了漫漫重组路。
随着上海国际集团介入,爱建股份的漫漫重组之路在经过数次波折后,终于出现重大转机。上海国际集团对爱建股份投入采取了注入房地产资产及对爱建信托现金救助双管齐下的方式。这一复合式的重组方案不但使得国际集团房地产开发业务借此上市,此次7亿元真金白银的注入更是为爱建股份最重要的信托资产——爱建信托输入保贵的现金“血液”。
而曾经作为“华闻系”重要融资平台的中泰信托,也由于历史原因而一直受负债拖累。数据显示,中泰信托2008年的净利润虽为2.6亿元,但其控股的大成基金2008年实现净利润6.3亿元,对中泰信托贡献利润3亿元。若扣除掉大成基金3亿元的利润贡献,中泰信托2008年的经营则是亏损0.4亿元。
巧借信托平台
绿城集团融资杠杆1:15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股市融资遇阻、银行放贷趋紧,信托公司目前已成为地产商获得资金的主流渠道。近期,新城B、ST成功、江苏舜天(600287,股吧)等纷纷借道信托展开融资,而绿城集团更是通过将中泰信托这一融资平台巧妙的以不到3亿元的资金投入,撬动了30亿元的信托资金。
根据绿城中国发布的公告,公司与中泰信托签订协议,根据协议,中泰信托须成立信托计划,资金不多于16.5亿元人民币及不少于8.8亿元。中泰信托将使用金额9680万元的部分信托资本作注资。注资后,中泰信托将直接持有上海绿城森林高尔夫别墅开发49%股权,而绿城房地产则将直接持有余下51%股权。
成立信托后,绿城承诺转让目标股东贷款予中泰信托,最高及最低金额应分别为15.5亿元及7.8亿元。
这也是近期以来绿城中国第二次通过信托方式融资以缓解公司的现金流压力。
较早前,绿城中国发布公告称,透过向持有浙江杭州西湖区住宅物业发展项目的浙江报业绿城房地产开发注资3亿元人民币的方式收购浙江报业绿城房地产开发75%直接股权,在注资后,以2亿元人民币将其于浙江报业绿城房地产开发的50%股权出售予平安信托;并透过若干银行向浙江报业绿城房地产开发提供13亿元人民币(约14.82亿元)委托贷款,并向平安信托转让该委托贷款。
据了解,此次绿城中国通过中泰信托融资总额将达近15亿元。在上述两项融资安排中,绿城中国实际投入资金分别为1亿元左右,而融资额却分别达到了15亿元,融资杠杆高达1:15。
企业争抢信托资源
监管层及时提示风险
近年来,经过行业的重新规范及新牌照的陆续发放,信托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这一良性变化也正吸引着上市公司特别是权重蓝筹公司的垂青。而监管层此刻的表态,恰恰选在这波入股信托公司的热潮正劲的时刻。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付立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银监会对于商业银行一系监管措施的推出,现在已将目光投放到了信托公司身上。但相对银行来说,信托公司的监管难度较大,在企业纷纷参股的大背景下,此次讲话有着明显的警示作用。
现在已过监管层定下的3月1日信托公司新牌照限期,随着大多数信托公司经破产重整、资产重组后重张开业,信托业未来发展已走上稳步发展之路。据相关数据统计,已有20家信托公司披露未经审计的2009年财务报表。其中,15家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正是看好该行业的未来,目前包括银行等上市公司纷纷加紧“抢滩”信托公司,以期拥有信托牌照这一稀缺资源,在未来分得可观收益。
继建设银行(601939,股吧)、招商银行(600036,股吧)纷纷涉足信托业后,日前,中国建筑通过斥资32亿元收购深圳中海投资,从而间接持有了国元信托有限责任公司逾四成股权。此举不但使得中国建筑盈利能力获得增长,更使其搭建金融平台的行动初见成效。
【作者:吕 东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