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级抗跌股研究:新能源4年扛住3次暴跌_股票_证券_财经

10级抗跌股研究:新能源4年扛住3次暴跌

加入日期:2010-3-22 6:56:32

  理财周报实习记者 李一帆 记者 张伟湘/文

  三月过半,大盘依然在半年线附近“挣扎”。

  面对弱市行情,市场上也充斥一种情绪——“选市不如选股”。对于稳健的投资者来说,更倾向于选择大蓝筹。但面对权重股近期集体走势低迷或一日行情,再有耐性的投资者也会 失去信心。

  调整市中,到底哪些股票最抗跌,最能在弱市中坚挺?

  理财周报记者研究自2006年至今的每次调整市,发现弱市中的抗跌股也逐渐发生变化。2006年2月份抗跌板块主要以地产、金融这些含大蓝筹比较多的板块。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近几次的大盘调整抗跌板块中总少不了新能源等题材股的身影,权重股在应对弱市时也越来越力不从心。

  3月间行情扑朔迷离,投资者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4年抗跌路

  虽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是历史却经常重演。从技术上来看,市场运行的趋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回顾自2006年以来的五次弱市行情,抗跌的轨迹从权重慢慢向题材演变。

  2006年2月1日到3月20日,A股进入大牛行情前的第一个调整期。抗跌各板块中居前的还多为行业板块,像含权重系数较大的地产股、黑色金属、金融股等表现不错。相对于行业板块遍地开花的局面,题材股虽有亮点,但是比起行业股已经逊色许多。这一时期大盘蓝筹股上涨6.22%,而上证综指涨幅仅为0.68%。

  第二次调整要数2006年6月1日到8月30日。大盘经过前期调整已经站上1600点,为了酝酿更大更长远的行情,市场选择在该点位附近歇歇脚。此时,新能源开始发力,上涨27.1%,竟是大盘涨幅的5倍。各区域概念、新能源、高送转概念开始抬头,虽然地产股抵抗住了这波调整行情,但是金融、采掘、有色等这些大板块已经很难看到有出色表现。

  2007年“5·30”后的调整更是铺平了A股的大牛市之路。在4000点这个关键整数点位,拉住大盘急速上涨的步伐,属于前期涨幅过大的技术性修正。大盘下跌23.4%,除风力发电、金融服务这两个板块外,其他所有板块都没有逃过这次大劫。跌幅较浅的已经是具有新能源题材的垃圾发电、绿色照明。

  2007年底调整前后,宏微观都出现了酝酿大跌的因子:宏观上,经济出现明显过热迹象,通胀现象严重,国家把货币政策从“适度从紧”转为“从紧”。刚开始走在抗跌前沿的是农林牧渔板块,农业之所以能够抵抗弱市,和它本身具有通胀性的特点密不可分。

  随着遏制通胀步伐的加快,新能源、高新技术概念股扛起了抗跌大旗。虽有医药生物、信息设备板块的参与,但权重股已经开始充当配角。

  既有大牛市,就有大熊市。2008年的大跌是系统性风险集体爆发的结果,个股无一幸免。这种大级别调整中,无所谓抗跌概念,即便是权重也无法抵抗风险,腰斩、破发的蓝筹随处可见。

  最后再看2009年2月-3月间的调整,黄金概念、海峡西岸等题材已经完全占到主导地位。

  对比研究这些弱市调整时期,理财周报发现,题材股的表现如日中天,而权重板块表现则越来越弱。更有意思的是,上述5次调整中以新能源为噱头的概念股,3次成为抗跌的主力军。

  新能源地位难以撼动

  从2006年至今,3月行情历经2007年的上涨、2008年的下跌后,连续两年走出震荡市。尽管3月行情各不一样,但却有几个相似的炒作线索。

  在过去四年中,板块涨幅前十中,地产股出现了3次,唯一一次例外出现在2008年大熊市时,其跌幅为10.57%,但大盘却下跌了23.44%,地产的安全性不言而喻。

  另外,区域股也经常出现在3月份涨幅前十中。2006年的港珠澳大桥、2007年的成渝特区、海南旅游岛以及2009年鄱阳湖和黄河三角洲在当时都是市场追捧的热点。涨幅领先同期大盘。而遇着年报频发的日子,高送配自然会成为机构和散户炒作的对象。

  最后老生常谈、屹立不倒的新能源,从绿色照明、锂电池到核能核电,依然是市场关注的热点,每年3月皆爆发一次。

  2010年的3月份也不例外,氢能、智能电网等题材股在目前弱市中非常活跃。中炬高新(600872.SH)、同济科技(600946.SH)涨幅分别达到8%、13.2%,同样隶属于氢能概念的ST春兰(600854.SH)、包钢稀土(600111.SH)、科力远(600478.SH)行情多有震荡,但上涨情况都好于当期大盘2.37%的增长。智能电网概念的亿纬锂能(300014.SZ)、金智科技(002090.SZ)、荣信股份(002123.SZ)上涨幅度也都超过10%。

  上海尚雅投资公司投资总监常昊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他看好新能源与科技板块。他认为,长期而言这两大板块有增长潜力,而大多数投资者看好的金融和地产板块也许只有短期的表现机会,因为当通胀真正发生时,金融板块的表现往往并不理想。

  传统产业的扩张在过去的10多年里已造成了产能过剩,而新能源和科技板块都属于低碳经济,我国与发达国家几乎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甚至可能成为我们经济发展新的引擎,这一点国家的政策上已有体现。

  不仅是常昊,深圳圆融资产执行董事冉兰、深圳东方富海创始合伙人梅健等专家也一并看好新能源,不过梅建对新能源个股的估值偏高则相对保持谨慎。

  蓝筹错杀几率不大

  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除了新能源外,低估的蓝筹板块在调整市中被错杀的几率不大,题材一旦偏离估值则容易面临暴跌的危险。

  蓝筹中,冉兰看好金融、上游资源和具有人民币升值概念的个股。金融板块的估值优势相对明显,上游资源中的农药、化肥此前未被资金热炒,短期具有一定机会。而人民币升值概念主要的受益板块是造纸和航空,也具有交易性机会。

  自2007年以来,医药和大宗消费板块都具有很好的防御性,因为医药是弱周期产业,而大宗消费道理也相同,客户并不会因为经济萧条就减少诸如快餐、日用品等消费。

  梅健则看好金融板块和医药板块中被低估的个股,他认为,金融股目前仍处于低估状态,以银行股为例,目前10多倍的PE,接近3倍的PB即使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不算高。而许多生产传统原料药和低价药品的医药公司受益于医改,业绩有所提升,但市场尚未发觉,自然也不会过分抛售筹码,具有很大潜力。

  自刚刚过去的那一轮牛熊转换中,金融、医药、电力、机场、水利等板块防御性都很强。其中,电力、机场、水利属于传统的公用事业,不论国内外,都属于强防御性品种。不过,其中有些铁路股防御性太强,牛熊市中股价几乎没有波动,与其说是抗跌,不如称为滞涨。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