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牢机构齐聚 150人调研团突访碧水源_股票_证券_财经

套牢机构齐聚 150人调研团突访碧水源

加入日期:2010-5-8 18:08:38

  站在碧水源 (300070,收盘价124.84元)厂区的空地上,低头看着手中的盒饭,饥肠辘辘的吴先生却觉得难以下咽。自嘲地一笑后,他放下了饭盒,抽了一支烟,然后默默地回到了上百人的联合调研大军中。作为某券商分析师的他,正是这支调研大军中的一员。

  在膜生物反 应器污水处理技术(MBR)先行者的光环下,碧水源上市之初就成了明星股。但是,就在多家机构豪掷3亿在二级市场疯狂扫货后,突如其来的大跌却让他们悉数被套。不甘心?寻求自我肯定?找真相?在这场暴跌中,至少150多位机构人士组成的庞大联合调研团,迫不及待地敲开了碧水源公司大门。

  百人调研团“围观”

  对于吴先生来说,这个“五一”假期过得并不惬意。

  自己一直强烈看好的碧水源,在如预期般华丽地站上A股舞台后,股价却快速跌入了深渊。近25%的区间跌幅,让研究所领导对他曾经引以为豪的研究成果充满了怀疑。在收到长城证券的邀请后,他毫不犹豫地决定在五一后赶赴北京,亲眼看一看这家公司的庐山真面目。

  除了吴先生,还有很多券商分析师和基金研究员有着相似经历。于是,这批专业人士相约在5月5日造访碧水源。“人太多了,完全没有想到!”组织这一次联合调研的长城证券分析师张霖,在看到浩浩荡荡的调研队伍后,自己都吓了一跳。

  据了解,参与此次联合调研的机构阵容中,券商除了组织者长城证券,还有中金、申万、国金等,工银瑞信等基金也现身其中,此外还有一些私募人士。一些平时并不关注环保行业的研究员,也赶到了公司大门口。

  在上午9点至下午1点短短4个小时的调研过程中,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董秘何愿平等不足10人的接待团队,一直被调研人员团团围住。由于人数太多,很多调研人员仍没能和公司高管充分交流。有人表示,一般联合调研大一点的规模就是三五十人,这次人数可能达到了200人。“早上到达公司门口,看到如此多的同行,都惊讶地说不出话来。”

  碧水源董秘何愿平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据他粗略估算,此次参与联合调研的券商、基金等机构人数在150人以上,代表机构近百家。除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外,调研团队还马不停蹄地参观了怀柔庙城再生水厂和碧水源膜生产基地等项目。“大家感觉都不错,很多朋友没有亲眼见过公司的技术,我们也借此机会向大家作了介绍。”在谈到调研情况时,何愿平乐观地表示。

  数亿机构资金被困

  从董秘何愿平的话来看,这场规模庞大的调研似乎以各方都很满意的结果圆满收场。但是从公司股价来看,市场资金对这位曾经的“第一高价股”似乎越来越不认可了。

  上市之初,碧水源69元/股的发行价对应市盈率高达94.52倍,1.61%的中签率刷新了创业板新高。上市首日,120%的涨幅使得公司股价直接飙升至151.80元,在随后的两个交易日中,更是大涨10%,荣登两市“第一高价股”宝座。作为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技术的先行者,碧水源的闪亮登场确实足够震撼。可就在各界认为一个高价新股不败的神话横空出世之时,公司股价却开始急转直下。

  就在这场漫长的 “寻底”征途上,多路机构资金一直伴随在碧水源的身旁,可谓是“越跌越买,越买越跌”。《每日经济新闻》在梳理了深交所历次披露的交易数据后发现,至少超过3亿元的机构基金已经被深套其中。

  在4月23日,也就是碧水源上市的第三个交易日,两个机构席位累计买入约3636万元,成就了公司的第一个涨停,而这一天,也成为了碧水源股价的转折点。4月26日,又有3个机构席位登上龙虎榜,累计净买入约2.07亿元,当日股价高开后开始剧烈震荡,盘中创出175.58元的最高价后,在K线图上画上了第一根阴线。4月27日,微跌0.47%;4月28日,3个机构席位再次上榜,累计净买入7300万元。

  此后,碧水源股价仍是一蹶不振。从股价不断下跌的走势来看,此前买入的超过3亿元资金必然全部被套,套牢幅度均在15%以上。在这支号称 “虎年最大调研团”中,或许就有因被深套而心急如焚的机构。

  本周五(5月7日),碧水源再次大跌10%,以创业板唯一跌停股的身份出现在了龙虎榜单中,4家机构联手买入约1.51亿元。不过需注意的是,当日有1个机构席位净卖出2354万,位列卖出榜单第二,这也是在龙虎榜上机构第一次大肆卖出碧水源。

  分析师分歧渐显

  在数亿元机构资金都无力扭转碧水源颓势的背景下,吴先生不免有一丝失望、一丝忧虑。

  吴先生告诉记者,从技术上来讲,碧水源或许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先进,至少据其所知,天津膜天膜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实力就能与碧水源相抗衡。此前就有媒体报道称,碧水源在MBR技术方面还并不完善,号称“全世界MBR技术第三”,似乎有些牵强,且公司目前生产的膜只能部分自给,部分还依靠进口。

  另外,吴先生还提出,由于国内水价偏低,污水处理行业盈利情况普遍欠佳,高利润率更是难以保证。在这种情况下,虽然MBR技术的污水净化能力更强,但是作为下游客户来讲,只要处理后水质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满足使用,因此MBR高昂的成本是大多数污水处理厂难以接受的,这与国外的情况有着本质的不同。需要注意的是,碧水源今年一季度的每股收益仅为0.04元。

  当然,面对公司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有业内人士显得比较乐观。作为此次调研的组织者,长城分析师张霖就表示,身处北京这个污水处理前景广阔的城市,碧水源在行业内具有明显的技术和价格优势。随着募资项目的投产,公司的盈利能力应该会更上一层楼。

  还有分析师提出,公司部分高管曾有政府任职的经历,这对严重依赖市政工程的公用事业类公司来说,是一个较大的助力。如董事长文剑平,就历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助理研究员、国家科委社会发展司生态环境处副处长、国家科委国际科学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以及中国废水资源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等职位。

  为何早已深套的机构还要继续疯狂买入呢?一些市场人士认为,从机构一般的操作思维来看,一旦割肉离场,必然会遭受巨大的损失,且在目前的环境下,又难以寻找其他的投资目标来弥补损失。抱团取暖,待市场企稳之后解套,甚至是盈利,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规模庞大的集体调研结束后,至今尚未有相关的研究报告发布。“据我所知,目前还没有任何机构公布研究报告。”吴先生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虽然在一般的实地调研后,分析师都会发布研究报告,但从5日调研结束至记者7日晚发稿时,并没有任何机构发布正式的研究报告。吴先生说,这次调研没有看到新的投资亮点,他个人也觉得股价太高,所以就干脆不再做任何推荐了,至于其他分析师的想法,他不方便揣测。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