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将加强农产品(000061)期货市场建设,深入探索农产品期货服务三农的运作模式,研究开发国民经济需要的商品期货、金融期货以及期权等。
这是中国证监会期货监管一部副主任刘云峰在24日举办的“中国经济论坛(2010):衍生品与实体经济”上透露的信息。
刘云峰表示,近年来期货市场实施了一系列促进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期货市场服务国民经济的能力显著增强,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实际产业的融合度不断提高,期货市场功能正逐步发挥。目前我国期货市场价格与国外同类市场价格均有相关性,部分品种的价格已成为定价标准,相关产业龙头企业开始参与期货交易,期货市场在促进现货市场流通秩序建立,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及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介绍,近年来,中国期货市场产品创新有序推进,品种体系逐步完善。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2个商品期货品种,除了原油之外,国际市场主要大宗商品市场品种都已在我国上市交易。去年,我国商品期货的成交量已经达到了21.57亿手,占到全球总成交量的43%,成为全球第一大期货交易市场。
刘云峰表示,在未来期货市场发展中,证监会将稳步推进各项创新工作,逐步发挥市场功能,切实加强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这一底线。
一是市场创新要与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相结合,资本市场应该服务于实体经济,必须与实体经济相协调。证监会将研究开发国民经济需要的商品期货、金融期货以及期权等,同时根据现货企业需求和市场的变化情况,对所有品种的定价功能和套期保值功能发挥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估,进一步完善合约设计、交易规则、风险处理制度等,不断深化产品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二是市场创新要与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市场创新将坚持统筹兼顾、循序渐进的改革道路,同时要保护好、实现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三是市场创新要与风控水平和监管能力相匹配。证监会一贯坚持在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的前提下,稳步推进期货行业的产品创新、业务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注重更新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防范和化解风险,着力培养和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和支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