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店分离是中国“有制造无品牌”的根源_股票_证券_财经

厂店分离是中国“有制造无品牌”的根源

加入日期:2010-8-14 13:51:13

   美国—日本—中国台湾、香港,我们讲的是燕型模式(分离模式)。前面阶段,日本承接美国企业的时候,店厂一起承接的,诞生了一大批日本品牌企业;而中国台湾与香港承接日本转移的时候,也诞生了一批品牌企业。

  东莞目前面临的就是这个问题,它与香港就是前店后厂的问题。目前东莞要搞总部经济,总是搞不起来,香港的总部是不可能转移下来的,因为东莞不具备香港的很多条件:一是发达的金融,国际资本市场的中心;二是低税率,洼地效应;三是完善的法律体系;四是廉洁高效的政府。这些都是国内不具备的,我们有比较优势吸引生产部门过来,但是没有比较优势吸引他们总部到内地来。

  香港来广东投资的企业,理论上都叫加工贸易企业,对于这类企业,未来会怎样?有几种可能。

  第一种是就地转型升级。东莞模式,就是将加工贸易企业转变为三资企业,东莞曾有1000家加工贸易转三资企业的计划。但是这条路难,没有达标。香港人靠的是英国与香港100年关系,进入欧美市场的相对容易,而香港企业要进入内地市场却是个问题。香港企业不适应这种生存环境。

  第二种可能性,就是不升级,迁移。但是迁移到哪里?现在有去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但是总体上看,这几年往长三角的比较多。长三角的因素主要是为外商提供的条件更加理想,政府主导的力量更强,社会治安更加有序,上海的崛起,对周边有机会。

  经济转型势必有一个政府转型、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现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与现有的传统的执政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是执政模式不改变,那么经济转型是不可能的。

  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也会变坏,这是为什么?因为“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普华永道,一家以不做假账为口碑的会计所,来中国为什么会做假账?因为不做就没有饭吃。

  改变执政方式,是说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如何通过政府职能转变,政绩观的改变,来引领整个社会经济的转型。很多人以为在不改变现有执政方式和理念的前提下就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是很天真的。

(责任编辑:陈浩)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