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一控”大限到来证券行业点燃“洗牌”大战_顶尖财经网

“一参一控”大限到来证券行业点燃“洗牌”大战

加入日期:2011-1-4 7:17:17

  2010年12月31日,是中国证监会规定的“一参一控”大限到期的日子。而这一期限,对证券业来说,则是决定业内券商能否获得创新业务资格的一道分水岭。因为在“一参一控”上达标,就能够上市融资,这对未上市券商就更为重要;而不符合“一参一控”监管要求的,由证券公司住所地证监局依法采取相应监管措施,记入监管档案,并在分类评价中相应扣分。由此也就开启了一场证券行业的“洗牌”大战。

  刚刚过去的2010年12月31日,对于国内的证券行业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这天是中国证监会规定的“一参一控”大限到期的日子。在此之前达到了监管要求的券商,不仅在业务创新方面,而且在今后上市方面都会获得政府的支持;而未达标的券商,则“只能望上市和业务创新”而兴叹。由此而来,券商行业将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国信证券或赶“头班车”

  2010年12月31日是中国证监会规定的“一参一控”大限到期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国信证券等券商已完成了这一任务。这意味着为上市已准备了多年的国信证券,达到了监管层对“一参一控”的要求,为上市扫除了障碍。

  目前,国信证券的第一大股东是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深圳投资),于2004年成立,是以产权管理和资本运作为主要职能的深圳市属大型国有独资企业。公司注册资本40亿元人民币,受深圳国资局委托,行使部分出资人职能,承担深圳市属国有企业的担保和债券、债务,并作为深圳市政府政策性投资的平台。

  事实上,早在2008年,国信证券就已经递交了IPO申请。由于收购华林证券一事,以及证监会对券商IPO控股股东“一参一控”合规的要求,国信证券的上市进程处于停滞状况。

  为支持国信证券上市,符合证监会的“一参一控”要求,深圳国资局已作出了很多努力,2008年,深圳投资就已出售万和证券控股权。但深圳投资在控股国信证券时,还同时持有国泰君安证券11.2%的股权,是国泰君安证券的第三大股东,同时持有安信证券7.41%的股权。

  “现在深圳投资已经转让安信证券7.41%的股权给深圳国资局旗下另外一家企业。”有知情人士表示,转让完成后,深圳投资将控股国信证券,参股国泰君安。由于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了“一参一控”和股权变更任务,扫除了上市道路上的最后一只“拦路虎”,国信证券将步入上市加速度阶段。

  公开资料显示,国信证券注册资本70亿元,目前有五大股东,其持股情况分别为,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40%;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持股30%;云南红塔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0%;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持股5.1%;北京城建(600266)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持股4.9%。目前,在全国43个城市拥有59家营业网点,截至2009年12月底,公司总资产749.6亿元,净资产149.5亿元,净资本107.2亿元。2010年1-9月,公司实现净利润20.74亿元。

  有投行人士认为,“一参一控”大限到期后,有望迎来新的券商上市潮,完成了“一参一控”后有望上市的还有西部证券。2010年11月3日,城投控股(600649)公告称,公司以5.80元/股向陕西省电力公司收购其所持西部证券30.7%的股权,总成交金额17.80亿元。这是国家电网退出的第一家券商,而此笔交易的完成,也将西部证券的上市障碍彻底清除;方正证券已经启动IPO筹备工作,希望可以在今年内圆IPO之“梦”。

  大券商落后于中小券商

  记者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网站上获悉,截至2010年12月30日,共有17项与证券公司股权相关的交易转让,其中3项股权转让涉及国泰君安证券,两项涉及中银国际证券,12项涉及申银万国证券。股权转让方则分别来自于包括中化集团、上海电气(601727)集团、海通证券(600837)申能股份(600642)、上海复行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国际上海有限公司、上海豫园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等近10家公司。

  现在,“一参一控”大限已过,但来自北京产权交易所和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信息显示,涉及申银万国、国泰君安、中银国际及民族证券等多家券商的20余项券商股权转让尚在挂牌期内,这些券商没有在限期内达标。

  众所周知,目前还没有在A股市场上市的券商中,国泰君安证券与申银万国证券是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但他们在完成“一参一控”的动作上为何反而落后于中小券商?

  对此,有知情人士透露,国泰君安证券与申银万国证券的股权关系比较复杂,理顺这些股权关系相对困难一些。上海国际集团与中央汇金公司曾经签署备忘录,就汇金公司退出国泰君安证券股权,并继续持有申银万国股权达成一致协议,解决两家公司“一参一控”的问题,但这一协议颇富争议。因为上海国际集团与上海国资公司都在目前情况下难以拿出50亿元左右的资金,以获得汇金公司转让的4.78亿股国泰君安股权,因此引入了期权的概念。

  “这一期权概念大体上是国际集团先以净资产价格受让汇金手中国泰君安4.78亿股股权,在国泰君安上市之后,再以一定的差价补给汇金。这一方案虽然在短期内解决了问题,但长期来看隐患很大。”这位知情人士说,争议在于,这意味着上海国际集团支付的价格有可能远高于50亿元。

  还有一个争议是,汇金公司入股国泰君安时,正是在国内整个证券行业十分疲弱时进行的救助性投资,并有协议约定,汇金公司退出时,如果国泰君安证券每股净资产不到1元时,由国泰君安弥补至1元,而高于1元则以实际的净资产作价退出。“但现在并没有按照当初的约定进行操作。”

  不过,2010年12月31日的大限并非对所有券商适用,按照规定,证券公司综合治理期间,经国务院批准的汇金公司及其子公司建银投资重组证券公司的方案,对股权退出有明确时限规定的,继续按照重组方案执行;重组方案没有明确退出时限的,在《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实施之日起五年内(即2013年5月31日前)达到“一参一控”的要求即可。

  创新业务资格是盈利关键

  现在摆在眼前的事实是,“一参一控”大限已至,证券行业将迎来“洗牌战”。一方面,对于所有券商来说,在“一参一控”上是否达标,是能否获得创新业务资格的关键。按证监会要求,到期仍不符合“一参一控”监管要求的,由证券公司住所地证监局依法采取相应监管措施,记入监管档案,并在分类评价中相应扣分。从到期之日起,到证券公司的股东、实际控制人、股权的实际控制人达到监管要求前,对证券公司提出的新业务、新产品、新网点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已受理申请的中止审核。

  中投证券研究所证券行业分析师陈剑涛表示,证券行业的创新业务是继经纪、自营、承销、资产管理之后开始将向纵深延展的必由之路。经过大半年来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等创新业务的实践表明,创新业务将对证券行业业绩起到催化作用。假定所有创新类券商全部参与试点,将30%-40%的净资本用于融资业务,同时假定融资业务的保守利差(即融资年利率-金融业同业存款利率)为6%-7%,2011年券商开展融资业务将获得的利息收入和融券带来的手续费收入,共计将达到70-100亿元之间。

  同样,作为证券公司创新业务内容之一的股指期货业务,也可以为其带来获利机会,如充当期货公司的中介商,获得开户提成。“还有新三板市场扩容后可能推出的代办股份转让和做市商制度,也只能让获得了创新业务资格的券商承担。”陈剑涛说。

  业内人士表示,“一参一控”的实施,对于还没有上市的券商来说,就更为重要。 “在资本为王的时代,资本金对券商来说相当重要,是券商在评级以及创新业务申请方面的重要参考标准,而上市融资是补充资本金的最佳方式。”某投行人士表示。

  名词解释

  所谓“一参一控”,即一家机构或者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多家机构参股证券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两家,其中控股证券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一家。为避免同一股东旗下的证券公司间的关联交易与同业竞争,2008年4月23日国务院正式颁布《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后,证监会对证券行业提出了“一参一控”的政策要求,要求2010年12月31日前达标。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