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基金股权转让落槌 中信证券4年赚120亿_公司信息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信息 >> 文章正文

华夏基金股权转让落槌 中信证券4年赚120亿

加入日期:2011-11-14 11:34:33

悬了近三年,华夏基金公司股权转让一事终于尘埃落定。

作为出让方,中信证券曾在2009年年初就向监管层承诺“六个月安排好相关股权”,但此后其一拖再拖。虽然证监会去年初为此叫停华夏基金的新产品发行,并公开四次向中信证券下“通牒”,但中信证券硬是扛了近三年。

三年里,华夏基金为“不听话”的中信证券多贡献了10亿元,同时,中信证券还把华夏卖了个好价钱。

11月8日,中信证券公告称,挂牌出让的最后20%华夏基金股权最终完成。

从参与华夏基金股权到完成股权转让,中信证券除了继续以第一大股东的身份持有49%的华夏股权,还往口袋里装进了120亿元。

华夏股权尘埃落定

悬了三年的华夏基金51%股权转让的谜底全部揭开。

自今年7月4日始,中信证券就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将上述股权分成5份挂牌,由于受让方要求苛刻,8月份仅成交3份。

从10月起,中信证券对另外两份股权重新挂牌。这一次,取消了受让方实缴注册金10亿元以及2010年年底净资产10亿元两项硬性条件。

11月8日,中信证券发布公告,第二次挂牌的两份各10%的股权分别花落无锡市国联发展公司(下称“无锡国联”)和山东海丰国际航运集团公司(下称“山东海丰”),出让价格均为挂牌底价16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前者是无锡市国资委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后者是国内集装箱运输巨头之一。

完成股权转让后,华夏基金共有六名股东,除上述两家及中信证券外,另外三家股东分别为南方工业资产管理公司、山东省农村经济开发投资公司、加拿大鲍尔集团。前者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非主业资产集合管理平台,后者是加拿大最大的非银行金融服务集团。

这又是一场国企的盛宴。受让股东中,除了山东海丰为民营企业、鲍尔集团为外资外,其余中方股东均是国资背景,占总出让股权的八成多。

本次中信证券处置华夏股权和2009年招商证券处置博时股权如出一辙,均采用化零转让。当时,招商证券将超限的24%博时股权转让给四家企业,各得6%。

目前,包括南方等大基金公司均采用分化股东的方式以达到大股东的绝对话语权,这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基金公司高层的稳定。

股权解决后,华夏基金被叫停近两年的产品发行有望重启。华夏基金公司人士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公司一直坚持做好产品研发等各项准备工作。

记者注意到,10月21日,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在京港金融服务合作论坛上曾表示,“我们的跨境ETF产品现在已经进入系统测试阶段,进展顺利。计划月底上报,如果获得批复,希望年内早日推出”。

中信赚超过120亿元

原本,中信证券并不是华夏基金的创始股东,然而,他却是最大受益者。

1998年,华夏基金公司成立时的发起股东有六家,分别为华夏证券、北京证券、华泰证券兴业证券西南证券以及中国科技信托,中信证券介入华夏基金始于2006年。

2006年,中信证券以3.3亿元从北京国资公司、北京证券手中分别获得华夏基金35.73%、5%的股份;2007年,又以1.6亿元从北京证券手中收购华夏基金20%股份;此后,又分别以3000万元、4亿元从科技证券、西南证券购入华夏基金3.55%、35.73%股份。

不到两年,中信证券仅掏了9.2亿元就收购了华夏基金100%的股权。这之前,中信证券还控股中信基金,持股49%。

收购还没结束。2007年12月底,中信证券以1.11亿元收购了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上海久事和中海信托持有的中信基金51%的股权,又进一步100%控股中信基金。

受证监会“一参一控”政策限制,2009年7月7日,证监会批准华夏基金吸收合并中信基金。至此,中信证券10.3亿元重组旗下基金公司的大梦告一段落。

2008年,华夏基金和中信基金的净利润分别为12.2亿元和0.5亿元,合计为12.7亿元,2009年、2010年华夏基金为中信贡献的净利润分别为11亿元、10亿元。

今年以来,华夏基金的净利润尚未有准确数据,但根据中信证券2011 年中报披露,上半年华夏基金管理费收入14亿元,照此推断,全年在28亿元左右,若拿2010年32%的净利润率算,全年净利润9亿元。

所以,仅从2008年到2011年底,华夏基金(包括合并的中信基金)为中信证券贡献的净利润超过50亿元,加上转让所得的83亿元,扣除10亿元成本,中信证券往右口袋里装进120亿元,左口袋还揣着49%的华夏股权。

“不听话”多赚10亿

2009年1月6日,中信证券向证监会出具了《关于华夏基金公司吸收合并完成后股权安排的承诺》,明确承诺6个月内完成相关股权转让。

岂料,兑现承诺竟要三年。2009年6月29日,证监会发出《关于核准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吸收合并中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批复》,2009年年底证监会又发函表示,2010年1月1日起,暂停受理、审核华夏基金公司投资于境内的公募基金新产品的申请。

此后虽然2010年6月底、9月底证监会多次向中信证券发函催促股权事宜,但华夏股权一直悬而未决。

在拖延的三年里,华夏基金这头“现金奶牛”为中信证券赚得近30亿元的利润,如果第一次就当“听话的孩子”,粗略统计,中信证券损失应在10亿元以上。

已有14592条与华夏基金相关的微博 参与讨论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