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率先赴港上市 券商演“出海”大戏_公司信息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信息 >> 文章正文

中信证券率先赴港上市 券商演“出海”大戏

加入日期:2011-11-16 7:43:50

与众多中国实业企业一样,中国金融业近年来也开始出海投资,最初是银行业在这方面表现积极,现在,证券业也加快了脚步。由于香港拥有特殊地理位置,因此,券商们纷纷选择将走出去的第一站落脚于此。

据毕马威中国10月份发布的中国证券业调查显示,2006年时,有10家中国证券公司获批在香港设立子公司,到了2011年6月底,则增加至23家。中信证券海通证券招商证券光大证券等大券商更是抢先布局。

除了设立香港子公司,去H股上市则是券商们的更大心愿。中信证券已正式上市,海通证券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信建投、国元证券等也紧随其后,正在努力中。

券商表现积极,监管层也在推动证券业“走出去”方面做出了努力。

今年9月,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国际合作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业内评论,委员会的成立将对我国证券公司走出去,拓展国际业务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不过,就目前而言,券商国际化还处在初级阶段,一是各券商在海外设立的机构数量不多,布点地域也很窄,基本集中于香港特区和新加坡;二是所开展的业务也很有限,在国际上与欧美等国的同行比起来还有差距;此外,现在迈出“出海”第一步的尚属内地的实力大券商,中小券商们还只能望洋兴叹。

虽然与外资大行相较,中资券商目前在国际业务上仍有不小的差距,但相信在香港试水练兵之后,中资券商的海外业务有望羽翼渐丰。

1 监管层:

积极稳妥推进“走出去”战略

实际上,券商国际化的方向,一直都是证监会提倡和鼓励的。早在几年前,时任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就曾鼓励内地券商选择香港作为国际化起步的第一站。他说,内地证券公司实施“走出去”战略,迈向海外市场,应当以香港地区为进军海外市场的首选地,逐步在其他海外市场设立、收购、参股证券类经营机构,从而实现海外市场布局设点,培育和发展海外客户资源,建立海外客户基础,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不断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进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证监会副主席姚刚也曾表示要支持内地券商开拓境外业务,扩大QDII规模,研究推出跨境ETF等。

今年9月16日,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国际合作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上除了讨论全体与会委员围绕委员会的职责定位、工作机制、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外,各副主任委员还就制定券商海外机构分类评估标准、推动国际交流、研究建立协助中资公司走出去和红筹公司境外上市的参与机制、跨境创新型业务、产品的趋势和专项开发以及中港跨境业务一体化等进行了专题发言。

而有券商高管也认为,随着国外券商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节奏加快,适时启动“走出去”战略,拓展国际业务,已成为证券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而目前,券商国际化仍只属于初级阶段,在海外设立的机构数量不多,布点地域窄,并且,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开放度还不够,这也使得中资券商并不容易争取到希望涉足中国市场的国际客户。

具体业务方面,目前中资券商虽然已加入国际竞争,在争取项目方面另许多国际投行头痛,但这仅仅是得益于低廉的人力成本。英国第三大银行巴克莱银行(Barclays Plc)亚太区投资主管金仕浦(Matthew Ginsburg)今年8月接受布隆博格采访时曾表示:“内地券商竞争力非常强,很多我们看好的生意都被他们抢走了。”他说:“内地券商的最大竞争优势在于开出的价码非常低,他们能以非常低的佣金报酬拿到IPO或证券承销业务,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人力成本开支太低。”他表示,目前许多国际投行已经感受到巨大竞争压力。

2 实力券商:

H股上市 迈出国际化第一步

目前,券商主要通过设立香港子公司和在H股上市“走出去”。

今年3月底,券商行业龙头中信证券发布了赴港上市的公告,其融资规模约在150亿元左右,今年4月26日,海通证券公告了其拟赴港融资百亿的计划,本次发行额约130亿-150亿元。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分别是中国排名前列的证券公司,它们相继赴港上市,这意味着中资券商的国际化迈出实质性一步,同时也是中资券商大规模出海的前奏。

今年9月22日,作为内地首家携全业务登陆港交所的证券公司,中信证券开始在香港发售H股,按照计划,此次公开发售从9月22日9时开始,27日中午12时结束,10月4日公布配售结果,10月6日在港交所挂牌并上市交易。中信证券成为了国内首家A+H股券商。

中信证券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此次拟发行9.953亿股H股,其中95%为国际配售,5%为公开发售,另有15%超额配股权。

作为首家以母公司身份登陆联交所的中资投行,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在9月21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公司的愿景是成为一家世界一流、专注中国的国际化投资银行,而来香港上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第一步。”中信证券财务总监葛小波也在发布会上表示,中信证券此次上市集资,主要是为了海外扩张战略。葛小波说,中信将借中国全球化的契机,伴随国内企业走出去到国外投融资,在海外搭建一个与国内业务相匹配的平台,形成境外操作与国内平台联动,最终建立全方位的平台,成为专注中国业务的国际化投资银行。

中信证券表示,公司计划将此次H股募集的资金全部用于海外,约65%用于设立或收购海外研究平台与销售及交易网络,可能包括设立国际研究团队、拓展国际销售网络以及开发其他海外及跨境业务;约30%用于开发资本中介型业务,包括大宗经纪业务、结构性产品、固定收益、外汇及商品业务;5%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中信证券H股发行,一方面可以筹集到所需资金,另一方面通过路演推介、发行新股在国际市场上也进行了品牌宣传。而监管层也希望通过中信证券的这次H股发行,让境内券商“走出去”,加快推进国际化战略。

海通证券则被认为是继中信证券后将会在H股上市的内地大型券商。

今年4月26日,海通证券公告了其拟赴港融资百亿的计划。公告称,此次赴港融资H股股票所募集的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通过补充资本金,用于境内外业务投资,其中包括在海外择机设立或收购证券相关机构,发展证券相关业务。据计算,本次发行额约130亿-150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海外业务、资本中介业务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据境外媒体消息,海通证券H股上市事宜在本月将会明朗,如若顺利,其将于12月中旬上市。不过,海通证券高层并未对此消息予以置评,只表示一切以公司公告为准。

业内解读,中国两大券商在港上市意图非常明确,那就是中国券商不仅要在国内与外资券商竞争,在海外也要一争高下。值得一提的是,此

中信证券的保荐人,清一色的是中资券商,外资行无一入选,甚至连竞标会都没有邀请外资行参加。投行界人士分析,中信证券作为内地最大券商,近年来发展海外业务,一直视欧美投行为竞争对手,此次拒绝外资行参与,一是免得外资行窥探中信证券的商业秘密,二是亦反映中信对自身实力的信心。

按照中信证券A股报价人民币13.39元计算,该公司2010年市盈率为11.7倍;股本收益率仍达到17.13%。海通证券A股报价为人民币9.78元,2010年市盈率为21.1倍,股本收益率仅为8.39%。

此外,据媒体报道,9月份,中信建投证券表示其赴港上市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计划在今年底完成前期准备,争取明年初H股上市。

由于“一参一控”的监管规定,原大股东中信证券不得不在2010年将所持中信建投53%的股份卖出。当年,相关股权变更事宜完成,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以持有45%的股份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其余三家股东分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世纪金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及中信证券,他们持股分别为40%、8%和7%。

股权转让之后,由于A股上市要求三年内实际控制人不变,中信建投A股上市之路被阻断。而港股市场对股东和高管变更的相关规定则更为宽松。港股要求一年内大股东不变,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联交所协商申请豁免。高管变动如果人数占比不多,对公司经营影响不大,也可以申请豁免。因此,中信建投选择了赴港上市。目前资产评估、股改等前期工作都在准备之中。公司计划在今年底完成准备工作,争取明年初登陆港股市场。据传,其承销团队中有中信证券。而除了H股上市之外,中信建投的香港子公司也在筹建之中。

除上述三家券商外,其他券商也在蠢蠢欲动。今年7月8日,国泰君安香港子公司——国泰君安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国君国际)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7月20日,国元证券公告,将启动国元证券(香港)有限公司到香港主板市场上市的进程,并授权公司经营管理层聘请中介机构开展相关工作。

在香港设立子公司则是券商走出去的另一个方法。据毕马威中国10月份发布的中国证券业调查显示,2006年时,有10家中国证券公司获批在香港设立子公司,到了2011年6月底,则增加至23家。

  • 2
  • 上一页
  • 下一页
已有91679条与中信证券相关的微博 参与讨论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