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证券两度融资为什么三分之二同样被废?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信息 >> 文章正文

长江证券两度融资为什么三分之二同样被废?

加入日期:2011-3-14 10:11:36

  3月9日下午3时。北京金融街国企大厦。理财周报北京新闻中心。

  电话骤然响起。一个陌生人爆料:“看到你们记者写的文章,想就长江证券有关问题提一些个人想法。”

  该神秘电话所说的文章,正是理财周报3月7日刊发的《长江证券“黑色三分钟”最大砸盘来自自然人,已售 增发股数不足一半》一文。

  神秘电话中的男子称,“长江证券增发失败,正是长江证券大股东与实际控制人大闹矛盾,董事长胡运钊与原总裁李格平矛盾激化等问题所致。”

  而此时,长江证券增发结果显示,其公增计划由6亿股缩水成2亿股,76亿融资额锐减到25亿。

  幸运之神毫不眷顾长江证券(000783.SZ),不止这一次,2008年的长江证券融资,由90亿定增变成32亿配股。

  三年两增发,各蒸发2/3

  长江证券融资之路坎坷不平。

  长江证券2007年借壳上市3年以来,融资充实资本实力的欲望从未间断过,但每次都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从2008年90亿元定向增发改成2009年32亿元配股,2010年公开增发从76亿元缩减至25亿元,两次筹资额都仅为计划的1/3,至今净资本仍未过百亿,无缘行业前十。

  2007年12月借壳上市后,长江证券净资本45.66亿元,虽行业排名第15位,但与行业领先的中信、海通等券商差距甚大,中信净资本是长江的9倍有余。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借壳上市后上市公司申请公开发行新股,距本次重组交易完成的时间应不少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但随时可以申请定向增发。”于是,2008年4月25日长江证券董事会提出以不低于16.83元/股向特定对象发行3亿-5亿股,募集不超过90亿元,并获股东大会通过。定增募资全部用于增加资本金,扩充业务和规模,开展创新业务规模。

  怎知,2008年5月起,长江证券股价一路下行,2008年12月曾探底至8.62元,一直低于16.83元的拟增发价。

  一年过去,增发无任何进展。2009年4月21日,长江证券公告称,因证券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进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利因素,“继续推行定向增发工作可能无法完成原计划目标”。

  “当时金融危机引致市场环境太差,同时2008年暂停IPO,监管层对市场的融资并不持积极态度。”国联证券分析师对本报记者分析。

  定向增发成为泡影,2008年末,长江证券净资本减至35.29亿元,行业排名下滑至19名。无奈之下,融资饥渴的长江证券在放弃增发的同时推出配股计划,融资额不超过40亿元,募集资金用途和2008年定向增发的描述只字不漏。担任配股的保代是来自安信证券的赵冬冬、徐荣健,长江承销保荐担任联席保荐人。

  2009年11月,配股最终实施,但最终募集只及原计划的1/3,仅32亿元。截至2009年末,长江证券净资本73.89亿元,行业排名上升至13位。

  长江证券增发的“野心”不死。时隔仅4个月,长江证券又抛出不超过90亿元的公开增发计划,保荐人为东方证券的张正平、张亚波,长江承销保荐担任联席保荐人。经过多方密锣紧鼓长达一年时间的辛勤耕耘,眼看就要到手,不料却在认购前夕遭遇神秘自然人“砸盘”,增发价未发先破,导致筹资额再次缩水至原计划的1/3,仅25亿元。

  “长江融资节奏和数额均超过市场预期。”兴业证券张颖毫不客气地指出。

  “国元本身资质不错,西南有重庆本地国资大力支持。而长江融资屡次受挫主要原因是市场不够认可它。首先券商经营高度同质性,长江不管综合能力还是创新能力在业内均不突出;其次长江目前的估值已偏高,投资价值有限;相较于证券行业,资金更加青睐具有高成长性的行业。”上述国联证券分析师称。

  在同一市场环境下,国元证券99亿公开增发、西南证券60亿定向增发纷纷圆满完成,投资者不禁要问长江证券怎么了?

  长江似乎不是法人股东公司

  “长江证券的公司治理大有问题,大股东出钱却没有事权,管事的胡运钊是湖北政府派过去的。”上述爆料人士称。

  长江证券公司治理不力,可以从长江证券董秘徐锦文在增发路演时的一番表态,找到端倪“希望通过本次发行,一方面增强资本实力,一方面可以优化股东结构,进一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长江证券从借壳上市起,就一直面临无控股股东亦无实际控制人的窘境,各股东间持股数量相差不大,股权非常分散,非常不利于公司治理。第一大股东青岛海尔投资仅持股16.07%。

  “长江证券的股东支持力度不够。”上述爆料人士称。

  由于股权分散,长江证券原有各股东早已“无心作战”。在2009年配股时,第三大股东海欣股份和第四大股东锦江股份就没有第一时间作出认购承诺,只是表示出认购意向。此外,海欣股份曾两次将所持长江证券股权拿去质押,以解决自己的资产之需。而在2010年12月27日股改限售股份上市流通后, 海欣、锦江旋即公告称要出售长江证券股权。

  本次增发更证实了这一点。据了解,在增发可能“流产”的情形下,长江证券前四大股东海尔投资、湖北能源、海欣股份、锦江股份仍没有参与认购,表示“没兴趣”。

  长江证券的公司治理乱象,还体现在“董监高”的任职上。

  长江证券董事长和总裁并不属于任何股东方,董事长由曾任湖北省政府副秘书长的胡运钊担任,胡现年已63岁,2007年12月起任职。长江证券前任总裁李格平现年43岁,2003年1月起担任长江证券总裁。

  令人费解的是,在2010年12月换届选举中,李格平“被出局”。至今3个月过去了,长江证券总裁一职仍空置。公开资料显示,李格平现担任长江承销保荐、长江资本、诺得基金董事长。“胡运钊李格平闹翻了。按照道理来说,李可以升为董事长,可现在的董事长不退。”爆料人士说。

  “换届时(李)根本没有被提名,实在悲剧。”某业内人士透露。

  长江证券公司治理乱象还表现在,其高管违规买卖股票上。公开资料显示,长江证券监事宋求明和副董事长崔少华,都曾因违规买卖自家股票而被公告批评,其中崔少华是来自大股东的副董事长。 (来源:谭婷)
(责任编辑:sohustock)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