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专家热评下周证券市场走势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众专家热评下周证券市场走势

加入日期:2011-3-17 18:37:36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叶 檀:上海银行上市能否带来不一样信号?
  上海银行上市如箭在弦。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数据比较发现,上海银行资产规模增长乏力、资产收益率不高、在异地分支机构扩张步伐不快。简而言之,这是中国银行业中的异类,没有利用大干快上的机会四处招兵买马,在一场以展示胸肌为主的选美比赛中败下阵来。
  2010年上半年,我国上市银行中净资产收益率最高的为25.9%,最低的也有18.3%,整个银行板块的ROE超过任何一个A股的一级行业。另据金麟先生统计,7个国家和地区的36家银行,从1996年以来共计432个年度ROE数据样本,只有42个样本高于20%,而后者是目前中资银行的平均ROE水平。资产收益率同样如此,2010年上半年上海银行资产收益率仅为0.52%,而城商行三剑客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同期的资产收益率均超过了1.3%。
  我们不能被表象左右,事实并不一定代表真相。中国银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全球最高,并不一定代表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前景与风险控制全球最佳。以最近爆出丑闻的齐鲁银行为例,其平均资产收益率为4.57%,个贷业务收益率为4.89%,高于全行平均水平。
  对于中国的银行业而言,资产规模扩张与收益过快上升并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我们看到,中国的银行业在2010年下半年之前,大规模放贷保证了资产规模与收益同步上升,而通过大规模放贷增加利润、遮掩风险,在中国银行业市场化的过程中已是家常便饭。
  因此,毫不奇怪,当贷款受到控制之后,所有上市以及争取上市的银行都在争取融资。如近期光大银行传出H股融资,但2010年上半年,该行实现净利润68.3亿元,超过2009年全年利润76亿元的90%。如此高的利润进行低价再融资,除了贺宛男女士担忧的向H股市场输送利益之外,为进一步提高贷款额、提升利润打基础,恐怕是最重要的理由。而中国农业银行这家巨无霸去年刚上市,今年3月3日的201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就批准了发行不超过500亿元次级债券、债券期限不少于5年的决议。
  这绝对不是值得称道的金融盈利模式。
  只要加大金融杠杆、风险贷款或者风险投资规模,ROA与ROE短期内就会上升,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国际主流金融机构正是如此。但当周期改变时,很多高风险贷款会变成坏账,过高的ROE有时是风险上升的信号。2010年9月发布的一份欧洲央行研究显示,投资银行净资产收益率在信贷繁荣期更高,但在金融危机期间更容易波动。
  金融危机后,欧美用去杠杆的方式降低风险,而我国以银行再融资的方式化解风险。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已经在改变。2月10日,瑞士信贷称其净资产收益率目标从18%下调至15%;2月28日,汇丰银行将净资产收益率目标重设为12%至15%,低于此前的15%至19%;2月25日,巴克莱银行将有形资产长期收益目标设定为15%。
  在银行转型期,铁板一块的利率控制传来吱吱嘎嘎的松动声,银行固然可以通过金融租赁等方式获得更高的收益,但负债成本也将上升,各银行竞争存款导致存款实际成本上升,而越来越高的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银行收益直接下降。对目前的金融机构而言,需要关注的是三个方面:
  第一,资本金的总体规模如何,尤其是利润转化成资本金的能力如何?
  前者决定了银行的抗击打能力以及在既有的存贷差行政利益格局下的盈利能力,而后者决定了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是否能够生存,可以检验银行是否对客户对市场负责。根据银监会的数据,2009年中国银行业实现税后利润6684亿元,2010年估计可达9000亿元,银行业仍然存在资本缺口,银行能否降低薪酬、减少再融资来补充资本金?除了让普通投资者作贡献,自己也做出一点牺牲?
  第二,银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如何,有没有忠诚的客户群?
  第三,银行有没有与众不同的独特盈利渠道,可以支撑银行的后续发展?
  从第二点来看,上海银行的风险控制算是不错,在金融危机中安然过关,没有发展高风险产品,但上海银行的社保存款,并非从市场争取而来,严格说算是行政红利。而在独特的盈利渠道上,上海银行与其他银行一样,恐怕会在中间业务、理财产品等方面面临一场恶战。
  王岐山副总理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批评北京银行扩张过度,事实上,中国的银行业无度利用社会资源已成大疾。从这个方面说,上海银行的收缩并非坏事,他们真正面临的难题是市场拓展与转型期的风险。
  一家稳健型公司的上市,向市场传递出不一样的信号。我们需要的是稳健、负责而有开拓能力的企业,而不是将一堆烂账推向社会、自己享受高盈利的企业。

 

  罗杰斯:日本地震将助推全球商品价格走高
  罗杰斯控股公司主席罗杰斯3月16日表示,日本地震和海啸之后,投资者出于避险需求,导致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一度出现大幅下滑。但这只是暂时现象,价格回涨只是时间问题。
  罗杰斯称,地震对于全球经济复苏或者日本经济建设而言并非好事,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讲,灾难中总是有机遇,每一场灾难都会给专注的人带来难得的机会。他表示,灾难使全球原油和粮食储备减少,将导致实物商品、大宗商品期货以及原材料价格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一些投资机会都将随之出现。近日全球很多国家的核电站都在陆续关闭,发电厂对于原油的需求必将推升油价回涨。
  罗杰斯还表示,灾难对于食物链的破坏将造成潜在的食物短缺,对农业经济来说也是极度的利好。日本近20年来在建筑材料上的需求一直比较低迷,但此次大范围的灾后重建,定将对水泥、钢铁、铜等大宗商品产生较大的需求,这些商品的价格料将走高。

 

  孙立坚:冲击史无前例 大地震会否让日本经济沉没
  3月11日发生的日本东北9级大地震,不仅给还没有摆脱危机阴影的日本社会造成了史无前例的冲击,也给正在面临通胀风险的全球经济蒙上了阴影--全球股价下跌、大宗商品价格回落、流动性逃避引起美元和日元大涨的恐慌格局。再加上福岛核电站放射物的泄漏事件,更让海内外投资者对日本经济的未来和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增添了许多忧虑。
  那么,现在市场强烈的反应是否会持续很久?中国经济是否会受到严重的拖累?世界经济是否会因为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三大经济体的发展放缓而再次陷入低迷?
  能否控制核污染是关键
  首先,笔者以为,日本大地震给内外经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染问题。
  尽管这次大地震给日本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是巨大的,但是,它对日本制造业、出口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冲击,并不一定会超过1995年神户大地震所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因为支撑今天日本制造业及其出口竞争力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京滨区域、阪神区域和九州区域。而目前重灾区--东北区域的经济表现则要排在日本国内中下游的位置。1995年阪神重灾区生产能力的复苏只用了半年,经济的全面复苏只用了两年,远远好于市场当时悲观的预期。更何况经过了16年的变化,日本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已大大提高,分散日本经济风险能力已大大增强?如果核污染没有进一步恶化,日本产业的复苏和企业生产能力的恢复不会花费太长的时间。
  但是,如果最坏的局面出现,即严重的核污染问题无法控制,从而导致日本不得不进行人口和产业大迁移的局面,那么,这种将花费巨大的财政成本的结构调整,可能会让日本社会出现恐慌性的震荡--不仅日本经济会大幅度的下挫,而且,日本民众抛售国债恐慌性的离场,也会让日本国债市场价格暴跌,由此引发金融资产价格一路下跌的恐慌现象,日本政府也会被逼到没有能力再融资的破产地步。当然,我相信在核污染可能引起的日本沉没危机发生之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G7主要国家乃至G20成员,都会加入到援助的行列之中。否则,一个经济大国的退出所掀起的巨浪,一定会严重威胁其他国家的经济运行。
  短期负面影响无法回避
  其次,即使核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日本大地震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短时间内也无法回避。
  从实体经济层面上看,日本国内的生产线因直接破坏和电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大面积的停产,必然会出现暂时性的商品和产品的短缺现象。日本政府大规模的救市资金投入,不仅给已经债务累累的日本政府增加了财政负担,也会因为流动性的过剩和商品短缺的复合效应,而导致灾难中常见的通胀高企现象。另外,从金融市场层面上看,大量向海外做逃息交易的机构资金,因为危机中有强烈补充流动性的需求,导致日本国内资金流入急剧增加,日元瞬间大幅升值,而投向日本短期国债、谋求流动性保障的资金也在短时间内变得越来越多,从而导致基本面恶化的担忧、离开股市的大量资金和海外回归的大量资金汇拢在一起,一下子就把日本国债的价格抛向了空中。今后,日本国债价格大跌的风险会因此变得越来越大。
  从中长期看,家园重建的机会给大批日本企业打开了投资的空间,很多企业会找到难得的 商业感觉,而危机给日本经济所遗留下来的就业压力也会得到慢慢的缓解。今后可能出现的失业率下降和日本企业利润的回升,反而有利于日本政府财政赤字的减少。
  中国需建立有效替代方式
  第三,中国经济摆脱日本大地震负面影响的关键,在于迅速建立起有效的替代方式。
  从短期而言,日本东北地区提供给中国的半导体电子部件、汽车零部件等高附加价值的中间品,会影响到高端客户市场的产品生产。由于东亚制造链长时间以来分工明确,短时间内来自韩国、欧洲等地的其他替代品还很难快速投入使用,如果我们要解决市场短缺现象,就要快速寻找替代的渠道来调整信价比。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因为日本经济的震荡产生了打压大宗商品价格的效果,这对缓解中国输入性通胀和货币政策的从紧压力有一定的积极效果。
  从中长期来看,日本产品缺位对中国的影响,可以通过内外替代得到缓解,一旦日本灾后经济复苏,仰仗大量避险资金的外流所带来的日元贬值优势,就会使得日本企业对华出口的规模进一步增大。事实上,日本贸易振兴协会在大地震发生前,刚刚发布的中日贸易展望报告曾乐观地判断日本贸易顺差将创下历史的新高。此外,我们还要注意核污染对中国产业政策和世界能源市场带来的影响。前者可能会影响中国投资的取向和相应股市板块的表现,后者会影响中国所面临的输入性通胀的环境,即核电站产能的萎缩会增加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由此推高油价。
  世界经济受金融市场影响
  最后,世界经济受到日本大地震的负面影响,更多的可能来自于金融渠道。
  由于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国,而欧美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又是中国出口的主要市场,所以,日本的缺位会让外部市场判断中国的最终产品供应能力也受牵连。于是,世界最大制造基地的萎缩,可能会短时间内打压大宗商品价格。但是,从中长期来看,源于日本的影响会被韩国和欧洲制造商、乃至中国的成长性企业的崛起所冲销。尽管如此,笔者还是认为,日本大地震中长期对世界的影响主要是来自于金融领域。短期内,关联保险公司股价的破位和后来可能发生的倒闭现象,会再次引起市场的恐慌。但是毕竟这次保险市场的派生风险,已经不再是2008年前金融创新滥用的那个时代,保险市场的震荡不会波及到所有的金融行业。另外,由于日本低息政策的长期化和财政赤字的持续膨胀,日元流动性的泛滥和日元的日益贬值,会给其他国家、尤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造成持续的通胀、资产泡沫和货币升值的压力。
  不管怎样,从日本的民族性和经济基础来看,日本经济不会轻易沉没,而市场今天的过度反应,很多时候可能也是金融资本想在价格的变化中谋求暴利的表现。所以,决策部门和我们一般的消费者在出乎意料的重大事件面前,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提高全社会摆脱非常事件所需要的危机管理能力。

 

  皮海洲:辞职套现已成股市问题 遏制需完善法规
  高管辞职套现,已成为近年来中国股市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也受到了关注。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冯培恩认为,高管辞职套现不仅动摇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同时也动摇了投资者对中小板健康发展的信心,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为此,冯培恩建议相关部门健全法律法规,遏制高管套现潮,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如何遏制高管套现潮?冯培恩委员从两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一方面是限制高管套现。比如,将《公司法》第142条修改为: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票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票总数的15%。同时建议将上述《管理规则》第4条修改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离职后一年内,所持本公司股份不得转让,以加大高管辞职套现的成本。另一方面是限制高管辞职后的任职,建议在《公司法》中对公司董事、监事、总裁和董事长等高管在辞职套现后再就职方面明确规定:禁止公司董事、监事、总裁和董事长等高管在辞职套现后五年内到任何上市公司就职,同时禁止他们在三年内到非上市公司就职,以加大上市公司高管辞职套现的风险。
  冯培恩委员的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将《公司法》原来规定的高管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降低到15%;将高管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延长到离职后一年内,这显然有利于延长高管套现的时间。但尽管如此,冯委员的建议还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首先,冯委员的建议虽然将高管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延长到离职后一年内,但对于高管来说,辞职套现仍然可以达到提前套现的目的,而只要能够提前套现,高管辞职套现的动力就会仍然存在,无非只是将套现的时间推迟半年而已。所以,冯委员的建议并不能从根本上遏制高管辞职套现行为的发生。
  其次,对高管辞职后的任职限制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增加了高管辞职套现的风险,但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如果某位高管真的对企业发展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该高管任职的限制,其实也就是限制了相关企业的发展。而且,高管返回原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不担任高管职务,冯委员的建议难以形成约束,毕竟高管的劳动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不应被剥夺。
  所以,对于高管辞职套现行为,可以通过对《公司法》第142条作出相应的修改来加以约束。比如在冯委员建议的基础上明确规定,高管辞职后其股票的套现仍然按《公司法》的规定进行,每年套现数量不得超过所持股票总数的15%,让高管辞职了也不能提前套现,如此一来高管辞职套现的动力就不复存在了。

 

  标 普:今年A股将领涨亚洲 消费升温提振三类股票
  标准普尔预计:中国股市今年将跑赢整个亚洲股市
  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S&P Ratings Service)周三发布报告称,2011年亚洲股市将继续在上升通道中运行,随着投资者从部分新兴市场撤出并转战其他阵地,中国大陆、香港及泰国股市将引领整个亚洲市场。
  标普预计,整个亚洲地区(包括澳大利亚)股市今年每股收益将增长19%,而亚洲新兴市场股市每股收益将增长21%。
  标普称,近期涨幅最大的印度、马来西亚及菲律宾股市可能会遭遇撤资,投资者会转战更为成熟的市场。
  但标普预计,受全球需求回暖、能源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提振,亚洲股市仍将普遍实现强劲涨幅。
  不过标普也表示,中东政治骚乱仍未得到解决,如果油价因此受到强烈冲击,那么该评级机构的增长预期也会受到威胁。
  标普称,随着全球经济持续复苏,消费活动升温对能源、银行及工业类股的提振尤其之大。
  标普还称,电信、公用事业类股将缺乏上行动能,此外涨势乏力的还有博彩股等非消费必需品类股。

 

  叶荣添:爱就爱了,一些操作上的要领!
  关于日本人的话我就不想再说了,别人要认为我是炒作和哗众取宠是他们的事,我只想说中国人不能没有骨头,就算是软骨你也必须有一根,你们自己看着办,必须克服对世仇抱大爱这一陈旧观念,对这种没有人性的种族你就是必须给他一刀,不能手软。关于股市上的建议,我认为我算到了只有计算机才能算到的时间,概率,趋势,价格已经走势。今天3月15日一过,16日的强势上涨基本上已经奠定了未来一个月的基础,而在这个基础上你可以基本上持股不动了,但是你必须学习为什么上涨,懂得上涨的原因以及上涨的作用和对时间的把握,一个人只有在安逸的时候居安思危孜孜不倦的学习和研究对手,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毫不夸张的说叶荣添现在无论每天再忙,至少会看30分钟的书,我觉得现在以我的才能在中国唯一能制约我发展的只剩下我没有进过高等学府这一遗憾,在商战中和国际高手对垒的时候没有十足的把握,其他都已经不足为虑。等今年把公司做成了后我就打算去外国高等学府深造一段时间,我希望你们也是永远抱着学习到老的态度去迎接生活,而不要到了关键的时候才去学习,那样是徒劳的。
  另外,那些喜欢看均线的我再次恳请你们不要把那些5.10.60.30这些垃圾线删掉,四条人人每天都在看的线已经成为了骗人线,你要相信下去迟早有一天会完蛋。我之前告诉过你们四条是7.38.146.210。如果你调过来你就看到,这次大盘在预期内3月15日完成的调整刚好是触碰到了38日,分毫不差的就顺势反弹,而且在时间上也是那么精准。为什么?因素均线反应资金的线路,而上涨的动力是源于大势的环境,环境同时又取决于政策性上的时间,所以会气贯长虹的那么连贯。也就是说对于趋势的分析,你必须首先从政策性的时间点着手,先去想一想,研究一下什么时间点是市场会产生共鸣的时间点,那么这次两会的结束就是3.15日,在两会期间压着么多利好都在等待什么核辐射的影响消散后爆发。在时间上确定了那么就考虑原先趋势上的力度和速度,当速度过快和趋势形成的时候就需要一次在大关口补筹码的机会,因此第一次上涨只有400点,那么2660 400点是有多少?有人认为3月15日完成调整是地震的原因所导致,我不否认,但没有地震市场一样会在3月15日完成调整,看看上周五最后半小时之前的走势已经是箭在弦上的等待喷发,最后趋势上的速度和政策性时间确定了,那么你就需要大盘的寻找支撑在哪里。所谓未雨绸缪就是这个道理,尽管预算了一切好的,也必须做好预料之外的打算,那么以上那四条线就是最明显的指示。已经不仅仅是这一次,从去年11月以来大盘就是这样的在这四条线中不断反应和做功,我已经不想再解释为什么,有心的人自然会翻看之前的文章。那么当这三条要素都心中具备的时候,进可攻退亦可守你自然能做到成竹在胸,心态上的放松直接就决定了你的盈利。想想看朋友们,当你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自然是无畏的赌博肯定会亏损。
  再者,现在到了再次面临突破3000点的时候。这一次的突破由于有了这次大资金打压下来重新建仓,已经补足了筹码,这一点你可以从最近不管涨跌成交量都依然平稳来判断清楚,那么再次突破3000点的时候已经不存在还要回档吸筹的可能,将是一跃而久的直接上摸3200点了。而那四条均线将底部的支撑,在高位你已经无法他们再来判断短线的走势,怎么办?这个时候由于市场突破新高,由于短期内已经再无压力盘的阻拦,那么你可以按照资金的操盘方法,200点位一档进行划分。在K线图自己从自3478以来划一根平行线去观察,记住一个好趋势下大盘上涨的力度是每200点进行一次像样的调整,拉升超过200点自然会回调一下,因为资金需要筹码的交换才能保持足够的推力,如果筹码不进行交换将会导致越涨越无力,最后导致大盘突然崩塌。也就是说以2950开始,到了3200,3400的时候你必须要注意。特别是3400点的时候,这个时候由于面临3478点的压力,如果市场像去年10月份那样的力度的猛冲,一蹴而就3478而不再3400点进行有必要的回调,那么将导致突破3478后随时都会见顶。这一点我只说一次,你们自己记住了。
  再次,2950是一些题材和概念股票的重要关口,有很多中小盘股票自2600以来没怎么涨过,涨幅不超过10%,一旦再次越过这个关口他们还是无法拔地而起也就意味着你的选择错了,你应该及时调整仓位策略,希望你们注意。再次突破3000点其实也就是最近几天的事情了,等这一周的核辐射阴霾散去,两会期间所积压的利好将会统统爆发,我认为这个时间将是下周一。另外可以关注一下农业和新能源股票,日本的核辐射扩散在本土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不是因地震的房屋重建,而是未来的粮食不能吃导致粮价大涨而需要从中国进口巨大的粮食,新能源将成为核辐射最大的受益者,买什么你们自己决定!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