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专家热评下周证券市场走势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众专家热评下周证券市场走势

加入日期:2011-3-18 19:01:13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 读
  刘煜辉:债务危机尚无定数 日元升值不可持续
  贾 康:贫富差距七种成因 如何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瑞 银:只买能涨10倍的股票
  叶 檀:国际资金正在狂欢 全球或提前进入加息期
  谢国忠:日本为筹集重建资金或将抛售美国国债
  桂浩明:让融资交易走出死循环
  皮海洲:债市难为股市减负
  叶荣添:中国平安!请你起来!
  周科竞:防辐射板块不过是个伪概念

 

  刘煜辉:债务危机尚无定数 日元升值不可持续
  短短3天,日本政府向市场注入的流动性总额已经达到31万亿日元之巨(约合2.5万亿人民币)。在贷款损失数额确定之前,应该能够保证企业和银行的交易。
  这或许是次债危机后,全球政府获得的政策共识,即危机一爆发,就立即敞开了融资窗口,用大量收购私人部门债务的方式向市场注入巨量流动性,来防止流动性黑洞形成,避免经济马鞍型的硬着陆。
  此次天灾对日本的资本存量损失巨大,巴克莱银行的经济学家预计日本经济损失将高达1800亿美元,这相当于日本GDP的3%。而较悲观机构的预计,地震最终成本可高达GDP的5%。
  灾后重建意味着政府财政开支大幅上升。这对于一个政府负债率已经突破200%,赤字率高达10%的国家来讲,无疑遇到了空前的挑战。全球的观察家都在看着日本的债务困境何时演化为危机。
  在过去的20年,日本国债平均每年以40万亿日元的速度增长。据日本财务省和日本银行资金循环统计材料表明,到2010年末,日本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额达1100万亿日元,日本经济合作开发机构推算,2011年日本国家和地方债务总额与GDP之比,将首次突破200%。
  之前日本之所以没有发生像希腊那样的主权债务危机,其原因在于其高储蓄的存量,2009年末日本国民的储蓄高达1440万亿日元。日本人把钱存入日本的各个银行和生命保险公司,银行和生命保险公司用来购买国债,从中赚取并不太大的利率差额。因为经济不景气,很多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还不起贷款的风险增加,面向企业的贷款大幅减少;与此同时,金融危机致使证券化商品风险增大,日本金融机构只好投资相对安全的日本国债,虽然日本国家债务总额要突破GDP的两倍,但国民储蓄仍有数百万亿日元的余额可供使用,这是过去的高储蓄国家天赐的禀赋。银行、生命保险公司等国内的投资者对日本国债的持有率占95%,而且具有长期持有的倾向。从这个角度讲,日本无疑是幸运的。
  同样幸运的还有美国人,尽管政府债务率即将突破100%,但美元的结构性权力使得国内债务国际化,美国人也不用担心国家破产。
  不幸的是希腊,希腊70%的国债由海外投资者持有,又没有印钞的能力,所以只能受苦。
  在我看来,对于日本灾后短期内会诱发主权债务危机的担心是虚妄的。债务率再升高,它的储蓄存量还能顶住十年。
  对于任何政府来讲,债务率想不恶化的情况下,重建资金来源无非加税、出售海外资产和印钱三种。
  过去十几年中,提高消费税在日本一直被称为内阁的鬼门,每次提出加税的动议,都会导致选举惨败。这场地震如果可能成为内部政治统一体的催化剂,推动提高消费税过会,那么实现日本财政重建将显一线生机。
  不能排除出售海外资产是日本筹措重建资金的选项。据穆迪的估计,2009年日本持有的外国资产占该国GDP的比例高达59%。日本是仅次于中国的美国国债的第二大海外持有国,在必要的时候不排除会抛售盟国的国债套现。但套现的结果是日元面临升值而损伤日本的制造部门,这或是大多数观察家们不太相信日本会大规模出售海外资产的可能。所以当前海外日元投机头寸平仓回流日本,导致日元升值,我认为是不可持续的。
  通过印钞把成本社会化,这是美国危机后量化宽松一直在做的事情,我想日本选择的可能性小,至少当前没必要选择,因为它的政府债务的增长并未到不可持续的阶段。真要选择印钞的债务货币化的路径,那么长期盘踞日本的通缩,甚至有可能转化为通胀--中长期利率走高将成为日本经济复苏的梦魇。因为日元毕竟不是美元,差得太远。
  我个人的判断,日本可能依然会靠庞大的国内储蓄存量顶着,尽管政府负债率还会继续走高,但短期内也无债务危机的可能。
  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潜在的危险是明确的。据瑞穗综合研究所推算,如果按政府预测的日本未来二十年中名义GDP增长率1.5%,由于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费用自然持续增加,如果不进行包括提高消费税在内的税制改革,到2025年,国债将会与国民储蓄总额持平。
  现在遇到这么大的灾害,财政支出会大幅超出原来的预期,这个时间点会大幅提前。
  一旦国内储蓄存量耗尽(因为由于人口老龄化进入深度阶段,日本的储蓄率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20%降至目前的3%),日本未来政府融资路径只能靠海外,谁又会把钱投给回报率很低的日本国债呢,大幅提高利息率,意味着引爆危机,跟今天的希腊的逻辑一样。
  从长远看,日本未来求赎的机会在于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找到财政重建的路径,否则财政状况恶化下去,将没有归宿。

 

  贾 康:贫富差距七种成因 如何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在各大网站的两会民意调查中,收入分配问题几乎都位列榜首。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分配失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什么收入差距问题越来越突出?十二五规划期间,如何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七种原因导致收入差别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至少要作出如下七个层次或七个方面的分析。
  一是源于诚实劳动中努力程度和辛劳程度不同而形成的收入差别。在传统体制平均主义大锅饭环境中,干好干坏一个样,是养懒人的机制,收入差异小,生产力得不到解放。改革开放之后,总体的勤快程度提高了,但勤快人和懒人的相对差异仍然存在,新的体制和机制使懒人和勤快人的收入差异明显扩大。这种以公正为前提,源自努力程度、辛劳程度不同而形成的收入差别,或者说作为收入差别中的一种重要构成因素,在社会生活中必然出现。
  二是源于个人禀赋和能力不同而形成的收入差别。社会成员间必然有禀赋和聪明才智方面的一定差异。在竞争环境下,先天禀赋和基于其他原因在后天综合发展起来的聪明才智,结合构成人们各不相同的能力、才干。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必然带来各人收入水平上的差异。一些特殊的、稀缺的能力与才干,如企业家才能、科技人员创新才能,比努力程度带来的差别往往要高出许多倍。只要权利、机会和竞争过程是公正的,这种在竞争中形成的高收入应无可厚非。
  三是源于要素占有的状态、水平不同而形成的收入差别。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每一个具体社会成员在资金、不动产、家族关联、社会人脉等方面必然是有所差异的,而由此带来的收入高低不同,也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有可能形成传承的自我叠加的关系。权利、过程和规则是否公正,是我们判断这方面收入是否正当、合理的主要依据。
  四是源于机遇不同而形成的收入差别。比较典型的是市场态势变动不居,不同的人做同样的事,纯粹由于时运不同而结果大相径庭,甚至好运的好到一夜暴富,坏运的坏到血本无归。这里面机遇的因素也是不可否认的,在市场经济的某些场合,其作用还十分明显。权利、过程和规则的公正,也是这方面应掌握的关键所在。
  五是源于现行体制、制度某些不够合理的明规则因素而形成的收入差别。有些由体制造成的垄断因素和制度安排因素,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强烈地影响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比如,一般垄断行业职工的收入明显高于非垄断行业,又比如,公职人员收入水平与组织安排的具体位置关系极大。这中间的规则即使是对内一致的,对社会其他群体也已有不少明显的不公问题,需要切实地重视和改进。
  六是源于现行体制、制度中已实际形成而不被追究、或暂时不被追究的潜规则而形成的收入差别。这大体相当于一般人们所说的灰色收入。它现实存在,透明度很低,往往在规范渠道之外,按心照不宣方式或内部掌握方式实施其分配。比如公职人员相当大的一部分工资外收入,在没有暗账翻明而阳光化、规范化之前,很多可归于这种收入,其因不同条件、不同部门等,又往往差异很大。再比如国有企业在法规不明不细或监管松弛环境下,因怎样打擦边球不同而形成的职工收入分配水平差异,也可能十分显著。这些潜规则许多是明显不公正的,亟需整改。
  七是源于不法行为、腐败行为而形成的收入差别。这大体相当于人们所说的黑色收入,往往数额巨大,与违法偷逃税款、权钱交易、贿赂舞弊、走私贩毒等相联。这种因素形成的高收入,从起点、过程来看,已经毫无公正可言,不属公民权利,甚至是构成犯罪的。
  在收入分配中,政府有何责任
  在居民收入分配方面,政府的责任应当是维护公正,兼顾均平,高端调低,低端托底。
  如果从权利公平、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的角度来看,政府的应尽之责是制定和维护必要的、合理的法律制度和规则,廓清与保护合法的产权、公民权利和公平竞争的环境。如果从结果公平的角度来说,政府的作用应更多地体现为通过再分配手段抑制、缓解收入悬殊。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应通过税收等规范手段适当调低;低收入阶层收入不足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缺口,应通过社会救济、社会保障措施填补。由于对社会成员的发展而言,前期的结果在一定场合又是后期的起点,于是应当明确政府的另一项应尽之责,就是努力发展和实现基本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即政府应该提供诸如普及义务教育、实施基本医疗、住房的社会保障这类公益品。这样可以更有利于清晰地形成一些政府职责边界和政策理性的要点,解开一些对于公平和效率矛盾的困惑,促成收入分配相关政策的正确把握与合理化调整,进而有利于一些社会矛盾的缓解与多元主体活力的持续释放,保障和支持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持续发展。接下来,就有必要讨论促进居民收入分配合理化的分类调节问题。
  一般地说:
  一,对于勤劳致富、才能致富,政策都应当大力鼓励,或以鼓励为主加上再分配的适当微调。
  二,对于要素占有和机遇不同而形成的收入差异,政策上应当作适当调节,但不宜作抹平处理。
  三,对于体制性明规则、潜规则不周全、不合理造成的收入差异,在明确需有所调节、抑制的同时,关键是以政策和制度建设推动深化改革、机制转变,追求制度合理化、规范化,再配之以必要的再分配调节。
  四,对于违法乱纪的黑色收入,必须坚决取缔、惩处,打击其行为,罚没其收入,并注重从源头上加强法治、制度建设以抑制违法乱纪、腐败行径的滋生土壤与条件。
  五,要特别强调的是,对于由于特殊原因,收入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一定要以应保尽保的原则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以上的看法,所强调的是,把握好收入再分配需以对近年收入差异形成原因的正确分析为前提作分类调节。结果的公平与效率确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在我国经济社会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交织状态下,正确处理收入分配均平与效率的权衡点,既是各方都非常关注的事情,也是非常复杂、很有难度的事情,是把握好政府于再分配领域政策理性的核心问题之一。任何一种分配状态都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从社会公众总体的可接受程度而言,在维护公正即维护公民权利公平和经济活动起点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的前提下所形成的分配结果,是最接近于合理的状态,政府只需以再分配手段作适当的均平处理即可。相反,如果前面起点、机会的公正和过程的公平没有维护好,那么对于结果无论作多大力度的调节,都必然是进退失据和事倍功半。

 

  瑞 银:只买能涨10倍的股票
  上周,我从山东出差回来。在飞机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了Peter Lynch(彼得?林奇)。在梦中,我刚创办了一个投资基金,找他募集资金。
  他问我,中国这20年出现过很多涨10倍以上的股票。你买过几个?我的额头上开始冒汗,因为我一个也没有。他挖苦我说,这就奇怪了。你并不很笨。理论还一套又一套的。这么多年,你怎么就没有投过一个十倍股呢?我开始冒更多的汗。因为……因为我运气不好,工作也太忙……
  Peter说,每个人每天都有24小时。你花一个小时研究普通公司,就少了一个小时挖掘和研究十倍股ten-baggar。当然,关键的问题还不是时间,而是注意力和态度。正如你们中国人所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好像有点明白,你的意思是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是的。听起来好笑,但真的就是那么回事。你想炒波段,波段就炒你。如果你用严酷的高标准对待选股,即使你得不到十倍,也可能得到6倍、5倍的回报。当然,你选的有些股票还是可能最终亏钱。但那是最终结果,而不是你的出发点。如果你的出发点就是10%、15%的回报率,那你就会不经意地降低标准,实际回报5%或者7%,或者亏钱。
  你是说严师出高徒?别开玩笑。你明白我的意思就行了。如果你不用正确的态度去投资,持有一大把马马虎虎的股票,如果你的某个股票又突然跌了20%或者50%,你就会恐慌,马上止损,因为你没有钢铁般的信心,没有留足空间。相反地,如果你做足了功课,你坚信你选的都是十倍股,你的股票大跌的概率就很小,而且,即使跌了很多,你也知道怎么办。怎么办?加仓!这就是区别。我建议你把你的基金的名字改为十倍资本公司 (The Ten Baggar Capital)。
  我联想到张磊和陈一舟所讲的惹不起,躲得起的概念(You do not have to do anything!)。某个股票在5元以下必买,60元以上必然做空,但是,在5元到60元之间,啥也不做。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吧。
  下了飞机,我一直在琢磨刚才的怪梦,头疼极了。到了家,我突然发现我托运的行李还在机场,忘了领取。(本文不代表雇主观点)

 

  叶 檀:国际资金正在狂欢 全球或提前进入加息期
  日本央行向市场注资51.8万亿日元,创下有史以来最快、最狠的注资纪录。
  疯狂的注资暂时没有起到作用,日元仍在上升。3月16日的纽约汇市,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升至76.25比1,刷新1995年4月创下的二战以来最高水平 ;17日早盘,东京外汇市场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达到约76比1,再次刷新二战后新高。
  这是一场没有尽头的比赛,如果日元汇率继续上升,日本央行势必会释放更多的货币,而更多的货币则会让游资趁恐慌继续进行对冲操作。
  这是一场很快就会消失的盛宴,国际资金正在进行狂欢。
  日本政府不承认是日本资金兑现回流造成日元升值。17日,日本经济财政大臣与谢野馨表示,市场关于日本保险公司将把大规模资金汇回日本的猜测完全没有依据,保险公司的流动资金很充裕,无须将海外资产抛售并兑换成日元。
  这显然是一场由明确的预期造成的合谋。
  国际资金以阪神地震后日元汇率连涨3个月为蓝本,预计日元将在国际市场撤资后升值。事实上,从一些迹象看,日本资金确实开始回流。原因有二:一是回流支付货款或者参与重建;二是3月底日本旧财年结束,年关到来,海外资金有结账的要求。当然,日本并非此次外汇市场异动的罪魁,因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套利货币是美元而不是日元,而扰动全球投资市场的渡边太太们,还没有来得及在澳元、金融衍生品方面大量布局,抛售头寸对于全球货币与资本市场的影响有限。日本财务省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末,日本的外国金融资产负债规模在2.86万亿日元左右,与此次日本的量化宽松规模相比,数额并不大。而到财年底回流的资金在2万亿日元左右,规模同样不大。
  这条套利链条的关键在于,市场形成了日元回流升值的明确预期,而日元的部分回流成为导火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资金做多日元,导致其他与日元相对应的投资品种价格下挫。因此,与谢野馨才会表示,日元兑美元升至纪录高点完全是投机性因素所致,这与当初马来西亚的马哈蒂尔谴责国际投机者如出一辙,当时东南亚的实体经济确实出现了泡沫,引起全球资金围猎。而现在,日本发生了大地震,全球资金围猎。
  火上浇油的是澳元等货币下跌引发保证金追加潮。据报道,由于美元兑日元跌破先前历史低位1比79.75,触发一波美元的止损和程式抛售。东京金融交易所数据显示,16日,日本保证金交易商已建立总计28亿美元的美元/日元多仓,包括美元/日元在内的主要货币多头仓位总计达到创纪录的82.5亿美元,程式交易既让日元飙升,引发其他投资者出脱高收益货币的多头仓位,加剧了日元上升趋势。
  如果各方坐视不理,我们会见证如下恶性循环:
  日本央行大规模注资,实行无限度的量化宽松政策--从去年开始,日本已经开始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日本央行去年10月决定实施总额为5万亿日元的金融资产购买计划,并以固定利率、资金供给担保等形式为市场提供30万亿日元流动性。同年11月5日,该行表示,维持35万亿日元的全面宽松规模,加上此次的50万亿日元,规模远超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全球通胀不可扼制,新一轮的量化宽松竞赛开始,各国争先压低汇率与利率,以货币战争夺国际市场份额--日本债务恶化,评级被调低,借贷成本上升,再次宽松--全球资本与货币市场将进入新一轮的泡沫周期。
  日本震后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各主要国家对日本施出援手。
  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纷纷表示,暂时不会调低日本主权债务信用评级:惠誉认为,日本能战胜灾难,主权债务信用评级不会受严重负面影响;穆迪预计今年下半年日本经济将开始复苏;标普表示,调整日本主权债务评级言之尚早,日本灾后重建对经济有正面作用。与日本远隔重洋的葡萄牙,倒是因为老掉牙的主权债务危机,穆迪将其主权债信用评级接连下调两档,但欧元区业已对金融稳定基金与财政纪律达成了柜架性协议,笨猪五国的主权债务危机是癣疥之疾,不足为虑,只是推高美元汇率的一种手段。
  对于日本最大的帮助是各主要央行宣布加息,以吸引资金流入,拉低日元,从而避免日本央行进一步出台疯狂的宽松货币政策。
  受日本大地震影响不大的经济体开始加息。如印度央行3月17日宣布加息25个基点,提升利率至5.75%。欧元区的加息预期仍然强烈,根据欧盟统计局3月1日公布的数据,2月份按年率计算的通胀率达到2.4%,连续第3个月超过2%的警戒线,欧洲央行官员表示对通胀保持高度警惕。而美国相信不会延续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相当于略有紧缩,市场利率将有所上升。
  此次日本大地震正好处于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艰难复苏期,各方的能力协作必不可少,否则日本债务危机与重建后的日本套利资金将淹没世界。与一般预期不同,目前各主要经济体将不会放慢加息的步伐,相反,还会加快。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