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券商欲借国际板翻身 东方证券傍花旗前途难料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合资券商欲借国际板翻身 东方证券傍花旗前途难料

加入日期:2011-6-10 16:10:30

券商动态  似乎是趁着国际板将开的东风,新近成立的合资券商数量猛增。日前身在美国的东方证券助理总裁马骥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证实,花旗银行将和东方证券合资成立一家新的券商。此前几天,苏格兰皇家银行和国联证券合资的华英证券刚刚宣告成立。

  对于投行实力一般、处于IPO冲刺期的东方证券来说,攀上花旗银行这个大树无疑将会增加亮点。而四处寻找合作伙伴的花旗银行也将借此平台正式进军国内投行界。

  但目前来看,合资券商在国内大多仍处于惨淡经营的状态,既不乏海际大和这种几近亏损的券商,也有百富勤和长江证券(000783)的分道扬镳案例。为何在前车之鉴之下,合资券商依然前赴后继?

  东方“傍大款”

  一般来说,外资投行向来以规范著称,花旗银行和东方证券合资成立新的券商之后,或将带来国际化的理念和投行业务标准。

  记者获悉,东方证券和花旗银行合资的这家新公司将被命名为东方花旗证券有限公司,其中东方证券持有67%股份,花旗银行则持有33%的股份。合资公司将在中国国内市场开展投资银行相关业务,包括股票承销、债券承销和并购咨询服务。

  对于东方证券和花旗银行的这一合作,业内并不意外。作为一家立足上海的本土券商,东方证券发展算是中规中矩,各项业务上并无特别出彩之处,而一度给东方证券带来巨大收益的自营业务也曾经在2008年导致公司巨亏,耽误上市大计。

  “东方证券的投行实力一般,在业内算是中游,成立合资券商对他们来说应该是件好事。”一位上市券商投行部人士表示,借助花旗银行这种国际大型集团的实力,一旦国内市场放开,在未来的投行服务、金融创新上面,对于东方证券将会有莫大的好处。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最新公布的2010年券商财务数据统计报告,东方证券去年承销保荐以及并购重组等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约为3.09亿元,占营业收入9.99%,业内排在第22位,其主承销金额为125.58亿元,排名第26位。

  不过今年初,在长江证券“增发门”事件中,东方证券投行的承销能力备受市场质疑。

  数据显示,无论是从承销的公司数量还是募集资金规模上看,东方证券的投行业务既无法和中信、中金等主攻大盘股的老牌券商相比,也无法和国信、平安等主攻中小板创业板的券商比。

  分析人士指出,东方证券投行实力比较薄弱,处于尴尬的二流券商地位,长江证券增发乌龙事件也凸显公司的风控问题,或许是导致他们着意寻找外资大行合资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在2010年,东方证券承销的几家公司上市之后业绩均比较糟糕,引发市场一片质疑。

  在东方证券2009年保荐上市的几家公司中,大部分转眼就上演业绩变脸秀。2010年一季度,刚上市的柘中建设(002346)净利润同比下滑65.4%,光大证券(601788)下滑了42.6%,西部建设(002302)则下滑了6.7%。而一季度盈利还同比小幅增长3.4%的亚太药业(002370),在2010年第二季度也开始变脸,业绩从公告预盈30%变为实际同比下滑17.17%。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亚太药业净利同比继续下降。

  西部建设更为离谱,其上市之后的2010年一季度报就每股收益报亏0.17元,今年一季度继续每股亏损0.15元。

  如此大比例的业绩变脸,说明不是偶然性问题,和保荐公司东方证券当初的尽职调查以及相关督导工作是否得力密切相关。

  前景或坎坷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历年来成立的合资券商发展看,路途并不平坦,除了具有得天独厚优势的中金公司之外,其他合资券商鲜有业绩特别好的。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最新公布的券商2010年财务报表,最为惨淡的海际大和净利润仅有82万元,中德证券为176万元,财富里昂为848万元,高盛高华则实现净利2990万元,去年业绩不错的瑞信方正净利为5251万元。

  今年情势更不容乐观。统计显示,今年前5各月,在合资券商中仅有瑞银证券与中德证券分别完成了一单IPO项目,其他的合资券商如高盛高华、瑞信方正、财富里昂、海际大和等则颗粒无收。

  截至目前,A股2011年新上市的公司达到了138家。统计显示,2011年前5个月,63家券商的承销及保荐业务收入已经达到了82.3亿元。

  合资券商在华业务开展不佳,原因诸多。既有外来的和尚水土不服的原因,也有中外双方理念不合,互为牵绊的因素。

  上述上市券商投行部人士指出,一般来说,外资进入中国,寻求的是一个平台,看中的是中国市场的潜力,试图在这个迅速壮大的市场中分一杯羹。而国内券商则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投行业务水平,管理能力甚至知名度等等。

  “一般来说,外资愿意找规模较小的国内券商,这样即使在股权占少数的情况下,他的话语权仍然可以得到保证。”上述投行人士指出,从目前合资结果上看,也确实如此。

  因此,有市场人士对东方证券和花旗银行的合作前景表示担忧。

  从东方证券的体量看,虽然是第二梯队券商,但是相比最近也在搞合资的国联证券、华鑫证券,要大得多。这意味着,在未来合资公司的发展中,会有较为强力的主导意志,潜在冲突可能性增大。

  比如同城的海际大和证券,该公司是由上海证券和日本的大和证券于2004年成立,但是直到2010年成立6年之后,才完成了第一单IPO业务,主承销康耐特(300061)上市。过程堪称坎坷,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外双方对合资公司的定位不同,理念差异较大。

  而从目前的上市公司构成看,对于合资券商也很不利。上海主板市场每年上市公司数量有限,而深市中小板、创业板却络绎不绝,后者恰恰是很多合资券商不屑于做的业务。

  “或者说他们并没有这个资源和人脉去做,这一点跟本土券商没法比。”南方某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合资券商既无足够的人力资源去找项目,也不一定擅长和民营企业打交道,相反,本土券商完全可以搞定。

  因此,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国际板或许是合资券商的一个发展的重大契机,毕竟在获取国外公司的资源上,他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外来的和尚到底会不会念经,现在不好说,要等中国资本市场真正发展壮大之后,外资投行有了用武之地,才知道。”深圳某出身投行的基金公司高管如是判断。

(责任编辑:sohustock)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