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证券配股难产背后:净利倒数第四 董事长年薪第一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信息 >> 文章正文

东北证券配股难产背后:净利倒数第四 董事长年薪第一

加入日期:2011-6-13 9:22:06

  6月1日,东北证券(000686.SZ)发布公告称,为保证公司配股方案的连续性,公司拟对去年一度延迟的配股决议有效期再延一年。至此,距东北证券2009年6月提出的配股方案,已经整整过去了两年。

  冰火两重天。一边是广发证券180亿增发于5月17日获批,一边是东北证券40亿配 股一拖再拖,遥遥无期。

  东北证券到底怎么了?

  东北证券再融资一再难产的焦灼,显然与寒酸的业绩成绩单有关。自2007年借壳上市以来,东北证券的业绩直走下坡路。

  在券商业绩普降的2010年,东北证券的业绩缩水尤其引人瞩目。2010年,东北证券实现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5.27亿,在15家上市券商中排名倒数第四,同比下降42.3%,降幅之大,仅次于太平洋证券。

  今年一季度,东北证券业绩继续下滑。一季度,东北证券实现净利润1.05亿,同比减少47.80%。

  4月份,东北证券业绩加速急挫,其当月净利润从3月份的6000万元骤降至4月末的600万元,在15家上市券商中排名倒数第一,环比降幅高达90%。

  5月份,东北证券惊现前所未有的危险拐点。东北证券首次出现营业收入-3092.44万元、净利润-6960.2万元“双双为负”的尴尬局面。

  是什么让东北证券业绩直线下降?原因在于,东北证券传统经纪、自营、投行“三驾马车”都出现了重挫。其中,最大的命门仍然出在其自营业务上。

  “主要是受自营业务的影响。东北的自营风格比较激进,波动较大,这段时间市场并不好。虽然经纪业务因为市场份额减少和佣金率下降也会引起收入下滑,但这是一个缓慢下降的过程,不可能那么剧烈。”理财周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券商分析人士,得到的解释较为一致。

  今年东北证券一季度前十大重仓股,包括天利高新(600339.SH)、中金黄金(600489.SH)、烟台氨纶(002254.SZ)、综艺股份(600770.SH)、中国重工(601989.SH)、攀钢钒钛(000629.SZ)等股票。

  始料不及的是,这些重仓股在4、5月份的下跌行情中集体遭遇“滑铁卢”,其中7只跌幅超过了-12%,3只超过了-22%,跌幅最大的是福田汽车(600166.SH),跌幅高达-62.26%。

  这种“犀利”的投资风格,直接导致了营业收入5月份离奇出现负增长。理财周报记者致电东北证券自营部相关人士,但对方以开会为由婉拒采访。

  而在经纪业务上,东北证券继续跑马圈地,大量新设营业网点、迁址以及改造,导致了费用压力持续增加。2011年一季度,东北证券管理费占营业收入比重由2010年同期的37.4%大幅增至59%。而愈演愈烈的佣金战也让东北证券面临巨大的压力。

  而投行方面,东北证券今年以来,承销业务颗粒无收,去年的风光成为“昙花一现”。

  让人惊诧的是,业绩如此之差,东北证券管理层不但不降薪反而大涨薪酬。2010年,东北证券28位高管薪酬总额从2009年的1348万元飙至2521万元,涨幅高达87%,几乎能与第一梯队的券商相比肩。

  对比鲜明的是,2010年东北证券前三名董事的薪酬达671万,前三名高管的薪酬达810万,在15家上市券商中排名第四,但净利润却排倒数第四。

  2010年,东北证券董事长矫正中薪酬为330.37万,仅次于广发证券原董事长王志伟869.86万的薪酬。随着王志伟的离职,矫正中成为15家上市券商中,年薪最高的董事长。东北证券副董事长、总裁杨树财2010年的年薪也高达328.66万。

  一边是垫底的业绩,一边是一流的薪酬,东北证券管理层情何以堪?

  配股难产:解不开的净资本死循环

  业绩和管理不给力,让东北证券的再融资计划阻力重重。继2008年的定向增发自动失效之后,东北证券于2009年6月提出的配股再融资,因迟迟未能获批而被迫两度延期。

  “广发的实力强一些,而且是借壳后第一次融资。东北证券的配股方案迟迟未批准,可能是因为它的再融资计划比较频繁,一家券商如果经常缺钱,是有问题的。”一位北京券商分析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再融资“一波三折”,也影响到东北证券的基本面,即考虑净资本的问题。

  数据显示,2010年东北证券的净资本仅为34.6亿元,列15家上市券商倒数第3位,仅仅为位居榜首的中信证券的8.4%。

  今年一季度末,东北证券的注册资本仅为6.39亿元,净资本规模为35.40亿元,在15家上市券商中仍处倒数第三,仅高于国金证券和太平洋证券两家券商32.03亿元和20.66亿元的净资本规模。

  “在当前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管体制下,净资本水平决定着券商的竞争实力,净资本低则开展业务寸步难移。”上海一位券商分析人士这样认为。

  由于配股融资“卡壳”,东北证券的业务规模受限,尤其是无法开展创新业务,而这恰恰是券商们奋力抢夺的新利润增长点。

  融资融券业务便是其中一个香饽饽。但是如果要申请融资融券业务,必须满足“最近一次证券公司分类评级需为B类以上,最近6个月净资本均在30亿元以上”的要求。净资本不足导致无法获取该资格的上市券商有三家,东北证券便是其中之一。而且东北证券在2010年券商分类监管评级中,是当时13家上市券商中级别最低的唯一的BBB级。

  眼瞅着沪深两市融资融券市场余额在今年4月底达到了241.15亿元,两融试点券商的交易规模和份额显著上升,东北证券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流失。

  另外一棵“摇钱树”券商直投业务,东北证券也无缘参与,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同行瓜分市场。2010年主要上市券商直投子公司净利润为5.20亿元,较2009年的1.73亿元增长199.83%。其中,中信、海通、光大证券的直投子公司2010年净利润分别达4.14亿元、0.61亿元和0.39亿元,位居行业前三位。

  净资本低下成了东北证券业务发展上的“紧箍咒”。配股难产,让东北证券陷入了无法打开的死循环:一个净资本不足,业务发展规模受限;业务发展不起来,便无法扩大净资本。

  如此一来,扩充净资本迫在眉睫。

  事实上,东北证券自2007年借壳上市后,便开始筹划再融资扩充资本金。只是这条融资路东北证券走得相当坎坷。

  从最早提出150亿元定向增发到如今缩减至40亿元配股,东北证券前后经历了三次调整。

  2008年11月,东北证券股价最低时探至10.15元,较调整后的定向增发价再度下跌60.44%。至2009年5月,一年有效期过后,公司定向增发计划流产。

  2009年6月,东北证券将增发变更成配股,如配股成功,公司净资本将提升两倍。不幸的是,配股进度已被两度放缓。

  东北证券的未来在哪里

  很大程度上,累积已久的自营业务问题能否解决和再融资的成功与否,这两大悬念决定着东北证券未来的命运。

  “自营业务问题的解决程度和配股融资的进展状况,是今后决定东北证券走势的两大因素。”多位券商分析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

  在自营业务上,东北证券在管理上和风险控制上仍未有所突破。而其资金饥渴问题也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路径。

  150亿定向增发计划夭折,40亿配股方案遥遥无期。为了解燃眉之急,东北证券只能退而求其次。

  东北证券先后于2009、2010年间从吉林亚泰(第一大股东)等三家公司借入9亿元以及从兴业银行借入12亿次级债。

  但问题也来了,东北证券资本负债率急剧上升了。数据显示,东北证券2007年-2009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4.03%、74.96%、83.70%,在上市券商中处于中上水平。2009年,其资产负债率一度大幅高达83.7%。

  但这12亿次级债的用途受到限制。兴业银行提出的条件是,东北证券必须承诺债权人借入的次级债不能用于重大对外投资、收购兼并等资本性支出项目。

  如此巨额的次级债,也加大了东北证券的财务费用,今年1季度,东北证券应付利息为3159.5元,比年初上涨了43.54%,其主要原因,便是计提次级债券利息,利息压力对东北证券的盈利的吞噬显而易见。

  如果40亿配股能成功实施,不仅将极大地缓解东北证券的次级债利息压力,而且将突破融资融券、直接投资等创新业务的资本瓶颈。但,目前,恐怕连东北证券自己也不知道命运几何。

  “东北证券是一家区域性的券商,自营业务的波动性比较大,不能说好还是不好,但是东北证券的估值已经比较高了。”上述的西部机构分析师告诉记者。

  “我并不是特别看好东北证券,这是一家区域性的券商,实力跟大的券商没法比,而且业务发展比较滞后。”另外一位分析师认为。

  “如果东北证券配股成功可能还有戏,否则会制约业务的发展。”另一位分析师表示。

  目前,中金公司、安信证券、宏源证券、西南证券等多家分析师给予了东北证券“中性”评级。 (来源:理财周报记者)
(责任编辑:程丹)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