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证券:基金仓位持续缩水缩水幅度略有下降_主力研究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主力研究 >> 文章正文

海通证券:基金仓位持续缩水缩水幅度略有下降

加入日期:2011-7-16 17:39:37

    

      根据2011年7月1日至2011年7月14日期间(以下称为“本期”)的数据,我们剔除未公告2011年1季报的基金,估算本期股票与混合型基金的双周平均股票仓位,对比2011年6月24日至2011年7月7日(以下称为“上期”)测算的股票、混合型开放式基金的双周平均仓位,我们发现,本期股票、混合型开放式基金股票仓位的简单平均较上小幅下降0.26个百分点,为75.77%,处于06年以来的中等水平。

src=http://i2.sinaimg.cn/cj/2011/0715/U1829P31DT20110715182453.jpg
基金平均测算仓位处于06年以来中等水平

      资料来源:海通证券研究所

   

1 股混开基仓位微幅缩水
名称 上期仓位 (%) 本期仓位 (%) 仓位增减 (%)
股票型80.5680.35-0.21
混合型69.3869.04-0.34
资料来源:海通证券研究所基金评价系统

   

      股混开基仓位微幅缩水。从基金类型上看,本期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仓位均有微幅缩水,相对而言混合型基金缩水较多。具体来看,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由80.56%小幅降至80.35%,平均下降了0.21个百分点;而混合型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由69.38%小幅降至69.04%,平均减少了0.34个百分点。受到欧债危机以及美国可能推出QE3等海外因素影响,加上国务院强调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限购政策使得未来我国经济形势趋于复杂,因此基金经理多采取谨慎态度,适度调低仓位以降低风险

      股混型基金仓位向平均水平集中。本期股混型基金仓位分布变动情况特征明显。本期仓位较上期相比均向平均水平集中,即高仓位基金有所减仓,而低仓位基金有所增仓。混合型基金的集中趋势更加明显。我们统计了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在上期和本期基金仓位落入不同区间的基金个数,股票型基金方面,本期高仓位(仓位高于90%)和较低仓位(仓位低于80%)的基金个数全部减少,仅有较高仓位(仓位介于80%到90%之间)的基金个数有所增加。混合型基金方面,上期仓位在80%以上和70%以下的基金个数全部减少,仅有70%-80%之间仓位的基金个数由35只上升至49只,变动幅度较股票型基金更大。

      图 2 股票型基金仓位分布比较

src=http://i1.sinaimg.cn/cj/2011/0715/U1829P31DT20110715182519.jpg
股票型基金仓位分布比较

      图 3 混合型基金仓位分布比较

src=http://i3.sinaimg.cn/cj/2011/0715/U1829P31DT20110715182539.jpg
混合型基金仓位分布比较

      大型基金公司仓位变动分歧较大。分析主动管理股票混合型基金规模排名前十大的基金公司仓位数据(表2,规模截至2011年6月30日),本期大型基金公司平均仓位为76.41%,相比于上期减少了0.49个百分点,降幅大于股混型基金的平均降幅。具体来看,本期这十大基金公司的仓位变动分歧较大,其中4家增仓,6家减仓,增减幅度均较可观。增仓幅度较大的是嘉实基金(4.13%)和易方达基金(3.13%),降幅最大的是博时基金(-3.13%)和华夏基金(-3.01%)。其中华夏基金已连续两期进入减仓最多排名前二名,与之相对的易方达基金表现较为乐观,在上周前十大公司全部减仓的情况下易方达减仓幅度排名第9,而本周增仓幅度排名第二。仓位较为稳定的是华安基金(0.39%)和南方基金(0.82%)。

   

2 主动管理股票混合型基金的大型基金管理公司仓位变动
名称 排名 上期仓位 (%) 本期仓位 (%) 仓位增减 (%)
华夏179.6376.62-3.01
广发277.4974.99-2.50
博时371.2668.13-3.13
嘉实470.0474.174.13
易方达579.1282.253.13
南方671.0471.860.82
大成783.5182.61-0.90
华安876.7177.100.39
景顺长城985.0883.43-1.65
银华1075.1872.99-2.19
资料来源:海通证券研究所基金评价系统

   

      综上,基金仓位测算数据显示,本期基金仓位总体平均水平连续第三周下降,下降幅度小于上期,股混型基金仓位向平均水平靠拢,大型基金管理公司仓位变动分歧较大。基金持续表现出谨慎的态度主要受到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内因方面,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二三线城市也要采取必要的限购措施,传递出楼市调控不放松的信号,偏紧的政策基调对短期市场心理有一定冲击;外因方面,欧债危机、美国Fed可能推出QE3的预期,对国内通胀将形成新的压力,中国的应对仍有不确定性。总体上来看,未来中国的经济形势可能更加复杂,因此部分机构适当降低仓位以待更好的投资机会出现。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