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欣李喆大众证券报:欧美新一轮危机重创股市_股市测评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测评 >> 文章正文

李宇欣李喆大众证券报:欧美新一轮危机重创股市

加入日期:2011-8-8 9:35:50

  沪指上周五大跌2%创10个月新低

  欧债危机蔓延和美国经济衰退重创全球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A股在上周五大幅低开后全天下跌超过2%,沪指盘中跌破2610点的前期低位,且创下去年10月份以来的10个月新低。沪指上周大跌2.79%,深成指一周下跌2.41%,周线双双三连阴。

  本周二将公布7月份CPI数据,通胀创新高预期会不会使A股雪上加霜?A股上周五大跌是意味着短期底部探明,还是又一波下跌开始?风险是否已经释放完毕?《大众证券报》特别连线两位专家进行分析。

  欧美新一轮危机正预演

  《大众证券报》:欧美股市和商品市场周四遭遇大跌,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德邦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雷鸣:主要原因是欧债危机出现蔓延,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危机。欧债危机从希腊吹向意大利,美国债务上限法案未能对症下药,在经济出现衰退风险下,缩减财政开支,给经济抹上一层阴影。美国是借新债还旧债,借不了债就开动印钞机。市场预期美国可能启动QE3刺激经济,但QE3尚未推出,已经引发货币战争,日本和瑞士央行竞相出手压低本国货币,显示外汇市场重新进入紧张状态,欧美新一轮危机可能正在预演。

  此外,市场对全球经济疲软的担心情绪导致投资者迅速撤离,股市重挫,目前市场处于恐慌之中,而且美国经济继续恶化,势必会影响企业盈利前景,在美国经济出现好转之前,美股依然延续弱势下跌趋势。

  国金证券财富管理中心分析师/常剑锋:当美债上限危机解除后,市场关注的焦点再度回归到美国的经济复苏,以及欧洲债务问题上来。从美国方面看,其制造业指数低于市场预期,个人消费能力有所抑制,预计美国7月份的失业率可能在9.2%。从欧洲因素看,意大利、西班牙的国债收益率大幅升高,德国制造业的指数也不是很理想。这些都是欧美股市和商品市场周四遭遇大跌的原因。

  通胀压力已有所缓解

  《大众证券报》:本周二将公布7月份CPI数据,通胀创新高预期会不会使A股雪上加霜?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暴跌,会不会缓解输入型通胀的压力?

  雷鸣:市场对于7月的CPI数据分歧比较大,最高预测为6.7%,最低为6.0%,均值6.3%,此前CPI增幅已连续两个月创新高,偏离年初所设定的目标,因此各方对7月的CPI格外关注。我们认为CPI见顶回落可能性较大,因为猪肉和蔬菜价格已经有所回落,大宗商品价格平稳。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自7月中旬以来,全国36个大中城市猪肉批发均价已经连续两周回落,并且环比降幅呈现扩大之势。蔬菜价格下降也很快,部分应季蔬菜降幅甚至超过10%。新涨价因素要比上月少,CPI高位回落的可能性较大。

  从对通胀的贡献来看,国内的农产品涨价是通胀的主要原因,因此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暴跌对通胀短期影响有限。不过,大宗商品价格回落有助于生产资料成本的下降,中期将有望从PPI向CPI传导,缓解通胀压力。

  常剑锋:倾向于7月份CPI数据在6.3%-6.5%之间,如果数据真的介于此区间,就可以说通胀已经受到了控制,并将出现拐点。如果数据较高,6.7%、6.8%,那么势必会给两市的走势带来压力。不过,我并不赞同短期加息的判断,从稳健的货币政策角度来说,目前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都相对有限。

  A股风险初步释放

  《大众证券报》:A股上周五大跌是意味着短期底部探明,还是又一波下跌开始?风险是否已经释放完毕?

  雷鸣:上周五A股市场受欧美股市大幅下跌的拖累,风险初步得以释放。对于后市来看,我们依然对于下半年行情保持乐观,主要理由是市场估值底部,下半年政策松动和流动性改善。

  短期来看,市场关注7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如果CPI出现高位略有回落,下半年通胀触顶回落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下半年继续偏紧的政策条件就不具备。随着外围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出口将会继续下滑,国内的政策也将从上半年的防通胀为主,转向保增长,流动性改善,股市将有望逐步回升。

  常剑锋:从企业经营情况看,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加大,国进民退的担忧也存在,尤其在今年提出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市场对经济转型持续时间、转型朝向都不明确。从市场的流动性看,艺术品市场、农产品市场十分火热,市场的资金面仍相对宽裕,未来的货币政策预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个人对两市未来的走势相对悲观,击穿2610点以后,再跌200-300点也是可能的。

  从长周期看,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到来,依靠基建投资、出口、房地产开发的中国模式的增长风险也在释放,因此沪指从6124点回落至1664点。为了避免经济快速下滑,4万亿投资计划出炉,市场从1664点上升至3478点,但这一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因此开始调控房价。

  3478点以来,市场的头部逐渐降低,呈现出宽幅震荡的走势。

  耐心等待趋势明朗

  《大众证券报》:虽然两市大跌,但量能保持温和,似乎并未出现恐慌性抛售,您觉得目前投资者应当怎么操作?

  雷鸣:短期来看,指数创出年内新低后,下跌动力减弱。7月宏观经济数据即将出炉,投资者可等待经济和政策进一步明朗之后,再选择操作。因此操作上,建议投资者多看少动,等待宏观政策明朗后再出手也不迟。当然,对于仓位轻的投资者,考虑指数目前的位置下跌空间有限,因此逢低建仓也是一种选择。

  常剑锋:投资者的操作难度正在加大,因此控制风险是第一位的。市场企稳后,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三类:一是重组题材,资源的整合,包括壳资源、ST公司;二是行业、基本面较为确定的公司,比如军工企业;三是题材股、概念股等市场的热点,包括涉矿题材、新材料等。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