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股份失窃记 北京富成源空手套白狼被质疑_公司信息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信息 >> 文章正文

多伦股份失窃记 北京富成源空手套白狼被质疑

加入日期:2012-1-8 2:15:29

  关陈

  在入主多伦股份(600696.SH)长达11年之后,资本玩家陈隆基终于决定抽身离去。

  早已移居香港的陈隆基,曾一度拥有过三家A股上市公司,但多伦股份却是其耕耘时间最久的一家。这注定了陈隆基的离去不会那么简单。

  而去年九月多伦股份一次离奇的资产出售行为,更是给陈隆基的离去增添了一层疑问。

  “简直就是一次对上市公司公开的盗窃。”谈及此次资产出售,一位曾与多伦股份有过接触的资本市场人士坦言。

  再高明的窃贼也会留下痕迹,而多伦股份所遭遇的窃贼显然不是一个高明的小偷。

  多伦路项目停滞之谜

  2011年12月2日,多伦股份的一纸公告显示,公司原实际控制人陈隆基将东诚国际企业有限公司和劲嘉有限公司全部股权,以3.60亿元的价格转让给自然人李勇(微博)(微博)鸿。

  而这两家公司分别持有多伦股份第一大股东多伦投资(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多伦投资)的60%和40%股权。多伦股份则因此易主。

  实际上,在此番脱手之前,多伦股份的股价曾因涉矿重组的传闻,而出现暴涨,从去年6月底不到7元的价格,到8月初最高曾涨到14.60元的高位。

  在股价借助涉矿传闻节节走高的同时,早已萌生退意的陈隆基,在二级市场开始了其疯狂的减持表演。

  数据显示,今年年初陈隆基还通过其控制的多伦投资,持有多伦股份12431.4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6.50%。而目前多伦投资仅持有4000万股多伦股份,虽仍为大股东,但持股比例已降至11.74%。

  据统计,仅今年一年陈隆基就通过减持多伦股份套现近8亿元,加上此次卖壳所得,陈隆基放弃多伦股份的同时,一举套现11.60亿元,这些现金大多数都来源于下半年的减持所得。

  然而,不为外界所知的是,11.60亿元的现金还仅仅是陈隆基从上市公司收获的冰山一角。

  一家名为上海多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多伦建设),或许才是陈隆基从上市公司带走的最贵重的“礼物”。

  相关工商资料显示,早在陈隆基入主之前,多伦股份的名字还叫福建豪盛,被陈隆基借壳上市后公司改名为利嘉股份,直到2006年才更名为多伦股份

  导致上市公司二度更名的主要原因,就是2005年11月24日,上市公司通过竞拍获得了上海市多伦路二期1号地块,该地块面积为42258平方米。上市公司为此掏出了6.5亿元真金白银,多伦路二期1号地块正是由多伦建设负责承接开发。

  多伦路地块对于上市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当年的拿地公告中,多伦股份表示,多伦路地块的取得“是公司跨地域发展战略的突破性成果,对公司未来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在此后长达六年的时间里,该地块却一直没有得到开发,甚至拆迁工作至今也未能展开。

  对此,多伦股份曾在2008年的年报中解释称:“多伦路项目已完成动迁的前期工作。由于全球爆发的金融危机,项目推进受到一定影响,考虑到动迁的难度等因素,现正实施开发方案的调整”。

  在此后的2009年、2010年的两份年报中,多伦股份均表示:“该项目因受动迁资金等原因的影响,尚未推进开发。公司将积极寻求解决办法,适时开发”。

  实际上,一直拖延不决的多伦路项目,早在2007年9月7日就已经取得了由虹口区房屋土地管理局下发的《动迁许可证》。负责房屋拆迁的实施单位为上海虹口动拆迁实业有限公司。

  尽管多伦股份将项目停滞的原因,归结为动迁难度和动迁资金问题,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2007年的年报中,多伦股份的账上现金高达2.74亿元,而公司当时的资产负债率仅为50.05%。

  “以这样的财务状况,如果真想开发这个项目,完全可以通过信贷融资、债券融资甚至是定向增发等多种方式,来筹集开发所需的资金。”上海一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董秘告诉本报记者。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坐拥2.74亿元现金的多伦股份,并没有做出任何可能的尝试。

  拆迁难度只有经过实际谈判才能得到答案,但据本报记者了解,多伦股份并没有与当地的居民展开实质性谈判。

  “从来没有人跟我谈过拆迁的事,要是知道要拆迁也不会拿出来卖啊。”多伦路上的一户居民告诉本报记者。在等待拆迁多年仍无果之后,该户居民无奈的决定卖掉手中的房子。

  一边以没钱为由拖延开发多伦路地块,而另一边多伦建设却在为钱花不出去而发愁。

  2007年9月20日,多伦股份第五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决定,多伦建设“项目开发过程中所产生的周期性闲置资金,可用于境内证券一级市场的短期投资即新股发行申购”,“申购新股的资金不超过人民币2亿元”。

  有趣的是,多伦股份2011年中报显示,公司曾在2007年参与中国石油(601857.SH)的新股申购,目前仍持有14.8万股,初始投资成本为247.16万元,如今浮亏已达100万元,占投资额的40%。

  离奇低价出售多伦建设

  在2011年陈隆基陆续撤离多伦股份的同时,曾被寄予厚望的多伦路地块,也从一块烫手山芋一下子变成了香饽饽。

  2011年9月6日,多伦股份一纸公告宣布,将多伦建设51%的股权,以账面净资产所对应的55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北京富成源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富成源)。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多伦股份第二次向北京富成源出售多伦建设的股权了。

  早在2007年9月,多伦股份就以3900万元的价格,将多伦建设39%的股权,转让给北京富成源。

  加上另外两名股东同时出手的9%股权,截止到本次收购之前,北京富成源已经拥有多伦建设48%的股权,此次收购完成后,该公司将持有多伦建设99%的股权,另外的1%股权则掌握在上海长远集团手中。

  多伦股份在出售公告中认为此次出售,“一方面能有效控制投资风险、减少损失,另一方面能回笼资金加快推进已在开发的项目,对提高公司的整体经营能力是有利的。”

  前述上市公司董秘对此同样表达了不同看法:“交易对方也是标的公司的老股东了,公司情况他们应该是很清楚的,如果真的有风险,既然一个上市公司都解决不了,他们又怎么会往火坑里跳?”

  实际上,相对于多伦建设1个亿的

  注册资本,北京富成源的注册资本仅为1000万元,外界也因此将本次收购形象地比喻为蛇吞象。

  更加离奇的是多伦建设的交易价格。

  5500万元,意味着多伦建设的全部股权价值也不过1.08亿元,由于是协议定价,这一价格的参考依据为多伦建设的账面净资产。

  多伦股份提供的多伦建设截止到2011年6月30日的财务数据显示,公司总资产2.69亿元,总负债1.66亿元,净资产1.03亿元。

  一个难以解释的问题是,2005年底多伦建设以6.5亿元现金拍下的多伦路二期1号地块,如今仍在多伦建设名下,但是在该公司的账上却没有任何体现。

  上海大华资产评估公司早在2005年11月21日出具的一份资产评估报告书显示,多伦建设当时经评估后的净资产就已达到9996.78万元。

  其中主要资产是多伦建设在“宝山区聚丰园路、塔源路、菊太路”以及“虹口区和闸北区等地”购置的多套安置用房,累计总价1.48亿元。

  • 2
  • 上一页
  • 下一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