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专家称新成品油定价机制或10天一调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能源专家称新成品油定价机制或10天一调

加入日期:2012-11-19 17:03:38

  11月16日凌晨12时,成品油调价的“靴子”最终落地:国内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分别下调了310元/吨和300元/吨。换算成升价,即全国平均的90号汽油价格下调0.23元/升,0号柴油下调0.26元/升。

  按多家市场机构测算,成品油的调价实际上已“迟到一天”,这在《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出现后,显得“比较罕见”。但“迟到一天”的成品油调价却没有带来任何附加的惊喜——万众期待的成品油定价新机制并未同步出现。此前,市场分析人士一度猜测,国家发改委延迟调价,或许是新定价机制出现的“先兆”。

  那么,成品油定价机制到底何时出台?又会朝哪个方向具体调整?同时,除了早已业内共知的调整方向外,又该考虑哪些其他因素?

  机制调整呼声不断

  2009年5月8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出台《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22个工作日”和“4%的国际油价变化幅度”这两个成品油调价的必备条件。

  同时,试行《办法》还一定程度上明确了“三桶油”的责任: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80美元/桶时,按正常加工利润率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80美元/桶时,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润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130美元桶时,按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则,采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

  横向比较电价、水价等资源品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出台在当时还是显现了进步。但不可否认,随着定价机制在市场中深入实施,“涨快跌慢”、“透明度不够”、“石化企业老是喊亏逼涨油价”的质疑声不断出现,调整现行定价机制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

  调价周期或缩至10天

  去年10月,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终于对媒体透露了定价机制改革的具体方向:“国家将在现行体制机制框架内,围绕缩短调价周期、加快调价频率,改进成品油调价操作方式,及调整挂靠油种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

  《国际金融报》消息,一位参加过国家发改委相关研讨会的能源专家之前透露,总体的改革方向就是“更市场化”:既与国际市场接轨,也不忘记考虑国内市场的具体情况。另外的改革方向是,“可能将22天的时间缩短为14天或10天,并将4%的幅度缩短为2%甚至更小”。

  而据媒体传出的最新版本,相关部门的思路是,10个工作日内,无论国际油价涨跌幅如何,届时都对其进行硬性调整,调整幅度则根据相应的计算方法进行测算。

  “新机制的特点就是更快、更及时、幅度更大。”能源专家林伯强对总结称。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坊间的传闻中,有关改变参考油种的议题也在不断讨论。目前,市场普遍认为,国家发改委参考的是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迪拜和辛塔的现货油价,但问题在于,辛塔原油的市场认可度在逐渐降价,就连东南亚都不再完全参考辛塔原油。同时,就国情来说,中国的自产原油多为重质原油,而迪拜、辛塔等均为轻质或中质原油。因此,有多位机构分析师称,中重质的阿曼原油或将纳入参考的“三地”油种之中,且阿曼近年来已成为中国前几大的原油进口国,这些都让新的“三地”油价接近中国的实际情况。

  安迅思息旺能源分析师廖凯舜之前说,阿曼原油是否加入新的“三地”变化系统中尚存悬念,还需要相关部门的最终认可,“但几乎可以肯定,‘三地’中或不会包含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只会在最终的调价幅度上将其纳入参考的对象,而不是确定的依据”。

  事实上,市场中早有观点称,纽约期价大多数反映的只是北美地区能源需求的变化,加之金融属性极强,很难真正反映全球的实际情况。因此,就期货价格而言,业界目前普遍都认为布伦特期价更贴近实际。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