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常识回归投资的本源 _实战技巧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实战技巧 >> 文章正文

回归常识回归投资的本源

加入日期:2012-2-18 9:33:51

  证券时报记者 陈楚

  A股龙年开头很给力,犹犹豫豫中,股指已至2400点大关前。去年年末很多人质疑的“龙抬头”行情,已成为铁定的事实。但遗憾的是,确实有不少散户投资者甚至不少机构投资人,在这波反弹行情中收获平平。其实,即使是在去年年底,看空后市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仍然不少。市场就是一个小女孩,任人打扮。任何时候,看多或者看空,理由总是可以找一箩筐的。

  在最近一年的采访中,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深圳晟泰投资管理公司投资总监薛冰岩。彼时正是去年12月中下旬,差不多是本轮反弹行情的最低点。当A股市场空头思维弥漫时,薛冰岩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当看空成为一种时髦,机会也许就来了!”他的逻辑是:股指跌跌不休,主要是因为市场没有看到实质性的利好,对于任何消息都从利空的角度来解读。这就好比精力活泼的人第一次被打晕,也许五分钟就醒过来了;第二次被打晕,也许需要半个小时醒过来;当第三次被打晕时,也许已经由正常人变为病人了,醒悟过来需要更长的时间。“再悲观就是心态问题了!”薛冰岩当时认为。

  事实证明,至少这一次,薛冰岩是真正看对了。他再三向记者强调,做投资,最根本的还是需要回归常识和理性。比如当市场一片悲观之声时,薛冰岩就会问自己:中国经济会崩盘吗?股市会崩盘吗?当得出根本不可能的结论时,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加仓以待反弹。其结果,至少他会收获到反弹的收益。至于获益多少,和加仓的品种有关,这涉及到对个股和行业的判断。但至少,他比那些减仓或空仓的人提前了一大步。

  薛冰岩的案例给了投资人很大的启发:投资也许并不需要特别高深的理论。比拼经济理论,有几人能比得过一流的经济学家?有几个散户能够比得过那么多投资人才聚集的机构?但多年下来的经验表明,能够从股市上获得巨大收益的,往往并非在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上有多高造诣的人。

  巴菲特有言:“在任何领域专业人员高于门外汉,但在金钱管理上往往并非如此。”原因无他,因为投资是一项和人性的弱点密切攸关的事业。古往今来,科技进步一日千里,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不断突破地球的局限,伸向遥远的太空,达尔文的进化论在这里演绎得淋漓尽致。但在一个领域,我们是很难看到进化的,这就是人性。从古至今,从东至西,人性中善的东西永远散发着熠熠光辉,但人性中恶的东西依然顽固存在。有谁敢拍着胸脯说:人性是在不断地进化?

  事实上,正因为人性是不进化的,投资中的恐惧与贪婪永远存在,投资才永远充满缺憾,也永远充满着魅力。只有当克服了人性中恐惧与贪婪这些弱点时,投资人才有可能功成名就,修得正果。而克服人性中的弱点,远非增加知识能够解决,而是需要智慧。智慧的取得,与知识的多寡不成正比。

  智慧说起来玄而又玄,但极高明而道中庸。听起来再深奥的智慧,其实就是回归到常识和理性。大道至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常识和理性就在我们身边,非高不可攀,但往往最靠近我们的东西,我们想真正拥有它,却是需要花费最大的心力。比如如何克服投资中的“屁股决定大脑,立场决定观点”,如何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清醒地看到机会,如何控制好风险,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成功的投资就是按照常识出牌,从理性出发,不能对预期给予太大的权重,让预期回归到合理的水平。收获了常识和理性,便是拥有了投资的天分。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