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协会、企业三方预判2012能源趋势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政府、协会、企业三方预判2012能源趋势

加入日期:2012-2-6 10:44:17

  大地春回、万物吐新。“十二五”的第二年已迈开步伐。

  在新的一年里,能源行业各方都有哪些期待?他们最关心的事情是什么?

  过去的近一个月里,中国经济时报《能源周刊》采编团队分别联系了官方机构、部分行业协会以及50家具有代表性的能源企业,以期为读者揭开上述问题的答案。

  从宏观方面看,2011年,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迅速,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与此同时,日益凸显的环境资源问题和节能减排压力迫使传统能源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能源周刊》采编团队调查采访的信息表明,尽管2011年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但很多能源企业在积极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经营情况还不错。对于2012年,大部分企业保持乐观看法,在2011年的基础上,适当提高2012年的年度经营目标。

  调查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能源企业2012年最关注的焦点都在政策上,特别是新能源企业,大都渴望国家政策的扶持,但政策的作用毕竟有限,光伏产业的2011年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这次行业调查并不完美,恰逢农历春节,3月上市公司年报大幕即将开启,一些企业婉言拒绝了采访,还有企业请我们从公司官方网站公开的信息中摘录;也未能获得一些行业协会的及时回复,最终呈现给读者的信息并不全面,但这并不影响从中挖掘行业共性的东西。

  能源行业正迎来产业调整期:从粗放式发展转向精细化运作。其中石油石化、煤炭、电力等传统能源已迈入稳定发展期,以风电、光伏、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正面临成长期的阵痛。

  某种程度上,能源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不再仅仅是工业运行的血液,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是随着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升,亟待充分利用好国内资源。依据国家能源局的规划,各个能源行业分支都将有一定的增长。

  可以预期,未来还将有相应的政策出台,2012年或将迎来政策的集中爆发年。

  但能源行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随着我国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一些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未来一些新的情况也有可能出现。

  正如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在2012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所言,必须要增强忧患意识。我们采访的一些行业协会也建议企业“危”和“机”相结合。

  新的一年孕育着新希望,孕育着新机会。能源企业只有融入到大趋势中,才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鞋”,走起路来才能更快、更轻松。

  《能源周刊》将倾听行业声音对能源行业中的重大话题,及时、深入、持续地进行调查、报道。如实反映行业中存在的问题,搭建沟通企业、行业协会与政府主管部门之间的桥梁。

  2012年重点做好八方面工作

  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

  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在2012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指出,2012年能源工作总体要求是: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做到“三稳三进”。

  “三稳”,就是确保能源生产总量稳定增长,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稳定的能源保障,确保能源市场供求和价格基本稳定。“三进”,就是在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在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在推进能源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2012年,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加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建设;着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深化和扩大能源国际合作;积极推进能源科技和体制创新;加强民生能源工程建设;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能源行业管理;全面提高能源工作水平。

  具体内容包括:抓紧编制和报经批准后实施《核电安全规划》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调整规划》;促进天然气产业协调发展,实现国内产量快速增长,大力发展非常规天然气;加快构建“重大技术研究、重大技术装备、重大示范工程及技术创新平台”四位一体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更加重视能源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研究和提出改革的思路、方案;加快西藏、新疆及青海、四川、云南、甘肃四省藏区电网建设;在偏远农牧区,建设一批太阳能发电、风光互补电站、太阳能热利用等设施;组织实施好“十二五”各项能源规划;启动《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编制工作;抓紧出台一批煤炭、电力、炼油、煤炭深加工、页岩气、天然气、煤层气、可再生能源产业政策;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加快能源法制建设等等。

  (据国家能源局网站信息整理)

  2012年石化行业走势或趋于平缓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李寿生

  2011年石油和石化行业创造了快速、平稳发展的新记录,多个子行业实现平稳增长;2012年预计行业将保持稳定向好的态势,但增速可能略有放缓。

  2011年,油气开采、炼油、化工、专业设备四个板块,经济机构都有所优化,效益改善,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进出口继续增加;投资稳中加快;市场供需基本平稳。

  当然,去年石化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四季度市场波动加剧,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市场竞争加剧;炼油效益大幅下降,开采业投资动力不足;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艰难,对外贸易摩擦形势复杂,但我们相信,这些困难都不会改变明年的发展大势。

  2012年,行业宏观经济形势应该是机遇大于挑战,机会多于困难。挑战主要来自国际、国内市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在国内市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市场需求强劲,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之中,油气及主要化学品的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2012年,石油石化行业经济总体将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较上年会有所减缓。产业结构也会加快转型升级。在化学工业中,专用化学品和合成材料产值比重稳步上升;农用化学品、涂颜料等传统产业产值比重呈下降趋势。能源结构调整加快,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我国能源结构“气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技术创新将成为石化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依据《“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应达到3%左右,骨干企业应达到5%以上;同时要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新型煤化工等将成为行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光伏和风电行业进入调整期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

  目前,我国风电发展形势还是很好的。2011年,风电方面实现并网装机容量4700万千瓦,新增1600万千瓦,增长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在2010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对风电发展提出的要求是“积极发展”,而在2011年的会议上,对风电发展提出的要求是“积极有序”发展,突出了“有序”二字,即国家更强调有计划的发展。我们要求风电的发展必须依据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计划,不能太过迅速,要有一定的可控性。

  近几年来,我国太阳能、风电发展过快,都超过了规划目标。这种过快的发展速度暴露出来一系列问题。随着一批国家政策、技术标准的出台,风电行业要加强管理和规范。

  行业集中的趋势已经开始显现,华锐、金风科技等大型风电企业已经占到市场份额的70%。2012年,中国的风电企业将趋于集中,有规模、有核心竞争力、在技术创新方面做得出色的企业将会独占鳌头。

  从政策上看,2011年光伏发电的有关政策基本上都出台了,其中有三个比较重要:上网电价;“十二五”光伏发展总体目标大幅提高;电价附加从原来的4厘钱提高到8厘钱。2011年中国的光伏产业应以正面肯定为主,而不要视为悲观、“过严冬”等。

  光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是,制造业产能过剩,同时又碰上了欧债危机和世界经济不景气,所以出现企业盈利空间缩小,亏损严重,很多中小企业面临停产半停产,光伏产业到了一个调整的阶段。

  光伏产业在发展中把问题充分暴露出来了。这标志着,它正逐渐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从国内看,2012年,国内光伏市场的发展可能将加快,国内市场将逐步打开。从国际上看,全世界的安装量还要增加,但是增长的幅度可能减少。由于欧洲经济不景气,很多机构都预测,中国或者美国会成为增速比较快的市场。

  原料仍是生物质能发展的大难题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生物质能专委会秘书长肖明松

  2011年我国生物质能发展缓慢的根源问题还是在于原料,收集困难,运行成本高,企业难以得到回报。如果原料供应短缺,资源收集难度大的问题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将导致“十二五”规划的目标难以实现。

  我国生物质能资源并不是很丰富,对于农作物来说最后一道应用才是能源,作为生物质能主要原料的秸秆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秸秆还可以用于还田、造纸、直接燃烧等等,最后才会是收集上来用作生物质能,这也就导致生物质能产业运行成本高,企业竞争力低。

  另外,我国生物质能技术不是很成熟好用,经常出现问题。比如利用强压将秸秆等生产为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运输储存燃料磨损严重,模具长期使用也需要更换,而且强压用电能耗大。

  虽然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但这是大法、大的政策方向,缺乏具体的实施办法、细则,中国在税收、补贴、市场开拓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扶持上尚有很多不足。生物质能产业的良性发展,需要当地政府配合企业建立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比如设定固定的采集站点、采集价格等。同时还需要中石油、中石化等能源行业的大企业在销售方面提供帮助。

  2012年,受国际能源大环境的影响较大。化石等传统能源价格走高,生物质能就可能成为热点。但是由于目前传统能源还较多,在能源行业里占据主要地位,生物质能还不能成为主角唱大戏。国家也有可能在生物质能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发现其他更适于取代传统能源的能源,也许就会放弃生物质能,生物质能的投资、企业的转型等又会出现新的问题。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责任编辑:赵恩波)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