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击入股后迅速套现 给市场带来源源不断的减持压力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突击入股后迅速套现 给市场带来源源不断的减持压力

加入日期:2012-3-31 6:03:01

  近日,新三板要扩容、创业板要降低标准等消息,使得股市又大跌,而一些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在上市前突击入股、上市后迅速套现的现象,也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那么,中国股指能上的去吗?如果上不去,有什么特殊原因吗?

  我们先看一个个例:1月4日华声电器成功过会,但据招股说明书显示,华声电器共有九大股东,其中香港华声与锐达投资是由华声电器董事长罗桥胜及其夫人冯倩红全资控制的投资管理公司;诚众投资则是由公司空调业务部、产品管理部经理梁勇林及董事、财务总监、董秘于一身的黄喜强等公司中高层及核心人员持股的投资管理公司;其余六大股东光大资本、广发信德、远茂化工、世纪天富、正信投资、长利佳也均是以投资管理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其中,除了保荐+直投的光大证券(拥有光大资本100%股权)及广发证券旗下的投资公司广发信德外,香港华声、锐达投资、诚众投资、远茂化工、世纪天富、正信投资、长利佳等7家都是以个人或个体名义占有股权的公司。2010年8月17日,华声电器增资引入光大资本、广发信德、世纪天富、正信投资、长利佳。而在这些投资管理公司中锐达投资成立于2010年7月23日,诚众投资成立于2010年5月7日,世纪天富成立于2010年5月19日,正信投资成立于2010年8月12日。而最具“战略眼光”的正信投资成立5天后便精准投资了华声电器,其突击入股的表现超越成立仅3个月的世纪天富,堪称风险投资界的“金手指”。

  华声电器竟然有超过一半的股东属于突击入股,可谓达到极致。其他拟上市的公司中,这种专门进行股权投资的股东也是并不鲜见。

  而据证监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1月31日,有295家企业排队拟登陆主板和中小板,190家公司排队登陆创业板(拟在创业板上市的有220家,其中25家在初审中,126家在落实反馈意见中,39家已过会,30家被否,截至目前,有88家创业板企业在发审会前主动撤回材料)。各板块相加,为485家企业。

  而这些企业上市后又如何呢?根据以往的表现,一些上市公司忙于再融资,一些股东忙着套现。

  而这些机构、人士在尽享上市盛宴之后,毫无疑问变身套现大户,他们获得的收益当然也远超过他们的付出。而为此买单的却是二级市场的普通中小投资者,他们往往因为高位套牢而被更长期的“锁定”。据WIND资讯数据,自创业板成立以来至今,仅重要股东净减持就达到112.68亿,而突击入股机构和个人套现走人的数量就更可想而知了。而这种突击入股在锁定期后套现的做法也使得很多实体企业家备受打击,不少实体企业家也因此纷纷转行去做投资、赚这种“快钱”,从而使整个资本市场更加功利、更加毛躁、更加容易出现“业绩变脸”。据2011年报或业绩预告,东方日升(300118.SZ)、向日葵(300111.SZ)、建新股份(300107.SZ)、恒信移动(300081.SZ)、天喻信息(300205.SZ)、新宁物流(300013.SZ)、华中数控(300161.SZ)等多家公司业绩均出现大幅下滑。

  这些机构、个人获取得与其付出不成比例的巨大收益,至于承受的风险全部抛给了二级市场上的中小投资者,自己所承担的风险简直可以说没有。那么以笔者之想,他们应该改名叫“无风险高收益投资机构”。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又来了,在一年内甚至半年内突击入股引进的风险投资机构到底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尽管几乎所有的企业在引入风险投资机构时都宣称是为了更好地优化股东结构,规范企业运作……,但这绝不是一个可以速成的工作,必然需要长时间的磨合才能达到。而目前一些风险投资竟然可以在上市前两三月完成突击入股,笔者实在无法想象这对企业能有多大的提高。而像华生电器股东这样一水的投资公司,显然是在IPO启动时引入的,但笔者也认为这些投资机构绝不会对公司的经营发展带来多大的促进作用。

  更有甚者,有些善于资本运作的企业上市的目的就是为了圈钱,然后套现,当然这样的上市公司业绩可想而知。所以有投资者曾经提出过,大股东都套现跑路的公司因为经营业绩差要退市了,那他退的是谁的市呢?大股东、所谓的风险投资机构和个人早已套现赚的钵满盆溢,退市对其没有任何影响,损害的只能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而这些早已习惯了这种资本运作手段的企业也许在不久之后,就改头换面,再次联络一些所谓的风险投资机构和个人,再到资本市场上“潇洒走一回”。于是乎,突击入股、上市、套现……不断的循环往复,有时还会再加上再融资等手段,但其最终的本质一定就是为了“圈钱”然后套现。

  真正的风险投资肯定应该被鼓励,有了他们,我们的企业才得以发展壮大,才可以更好更规范的运作。但是那些突击入股屡试不爽的所谓风险投资机构和个人,给市场带来源源不断的减持压力!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