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钢证券市场红周刊:A股牛市周期技术面基本面研究_股市测评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测评 >> 文章正文

陈钢证券市场红周刊:A股牛市周期技术面基本面研究

加入日期:2012-5-20 14:54:16

  主持人语

  目前关于股市大趋势走向分歧很大。上周蒋总提示的大宗商品风险,本周在期货市场体现得非常明显。本期邀请股市第一代资深市场人士,也是《证券市场红周刊》最早期作者之一的陈刚。他曾率先发掘3年涨50倍大牛股中恒集团 ,其与众不同的视野与气魄令我佩服。或许也正是有像陈刚一样的一批投资者存在,A股才在近期严苛的外部环境下走出了相对独立的行情 。兼听则明,本期先听听陈钢对于大市的观点,下周再请他共同聊聊对股票价值的把握。——何岩

  前言:

  笔者投资A股已达21年。发表评论的历史也已达20周年。两年前发现对A股的判断有错(在《红周刊》发表过数篇“论A股三浪三之走势”的文章),遂停笔两年。目前,承某机构委托做以上标题内容报告,遂有此文。

  纵观A股21年历史,不难看出这样的规律:

  1,A股表现符合新兴发展国家股市特征——牛熊市周期异常鲜明,而不同于发达国家股市会做长期箱型波动。例如美国道琼斯指数从1964年到1981年长达17年,其指数仅涨了一个点。A股指数非牛即熊的市场特征极其明显。

  2,投资A股基本上不能按照巴菲特长期持有的操作理念进行。即使选股标准完全符合巴菲特理念,如果不按牛熊市周期特点进行操作也会损失重大。

  茅台是有目共睹的例子。沪指 6000点时230元的股价随指数跌到84元。或许有人认为现在茅台复权已涨达250元以上了,但用五年半时间获得仅比牛市高峰多10%左右的涨幅,意义何在?反之,如果用牛熊市周期理论指导实践操作茅台股票,牛市顶峰200元出,熊市底部100元买入,现在的收益率是长期死守的3倍!

  3,由此可以得出A股20多年操作的一条成功经验:

  A,熊市开始直至结束之前,应该谨慎对待,除非指数跌幅巨大,例如50%甚至70%,此时可以参与反弹,但仍然要选择在反弹高点时卖出,否则,依然可能损失惨重。一句话,在“熊市不参与”或仅参与其中跌幅巨大的反弹,做中短线操作才是明智的选择。

  B,相反地,大凡一到牛市则需要大胆出击。1991~1993,1996~1997,1999~2001,2005~2007,这四轮牛市周期中尤以1996~1997,2005~2007蔚为壮观。

  基于以上前提,讨论的核心问题回到:A股是否又到了牛市周期?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其基本面技术面的理由和根据是什么?

  升跌趋势一定要用牛熊周期观点定性

  1996年“五一”期间,时任深圳交易所总经理的庄心一请来深圳、广州8位著名市场评论人士讨论当前的股市形势,笔者有幸参与。面对当时4个月深综指已经上升50%的形势,广州一评论人士认为,一段上升趋势已经开始。我追问:“这到底是反弹或反转的上升趋势?这其中区别太大了!”答曰:“不管反弹反转,反正是一段升势。现在看不了那么远。”庄心一总经理问我的看法,我说应该是反转,是牛市的开始,现在深综指还处于150点,但明年或后年,股指一定会突破1993年深综指的历史高位368点,创出历史新高。一年后,深综指最高冲到520点。

  回忆这段往事,是想说当时的情况与目前颇为相似——相当一部分市场论者对市场的升跌看法只是“一段升势吧,看不了那么远。”但从前文得出的结论看,非得用牛熊市去界定其性质,才可能对操作起较好的帮助。

  先说一下对于牛市周期的界定。笔者认为,首先是指数一定会大幅度创出历史新高,方能称之为牛市;其次,牛市上升周期亦要超过上次牛市周期的运行时间。

  2012年的市场究竟如何定性?笔者的判断是:较大可能已经进入有史以来最长的牛市周期。而且因为过往历史上最长牛市周期也不足两年半。而倘若市场最终确认从2132点起是一轮新的牛市周期,则本轮牛市有望走满3年,甚至走到第四年。

  目前圈中不少朋友已嗅到了“牛”味,认为今年是否进入了新的牛市周期,破不破沪指2132点是个标志性事件。但以笔者看来,即使有黑天鹅的重大意外事故短时间内击穿2132点,今年进入新的牛市周期亦已确定。

  从去年十月至今出现的牛市现象

  牛市现象一:在10%左右的小幅度大盘指数升势中,出现异常劲爆的大牛股。2011年10月到11月出现了文化传播板块龙头股天舟文化飙升130%;在今年1月至3月初,又一批牛股上涨幅度惊人,罗平锌电涨幅180%;到近日沪指2242点到2453点不足10%的上涨行情中,“金改”龙头浙江东日竟然上升了230%。

  前期A股也出过海南板块、高铁板块的大涨的纪录。但在不足7个月的时间内,市场出现了如此众多互不相干的板块暴涨大牛的情景,是非常引人注意并值得深刻思考的。笔者的想法是,在大渔讯汹涌到来之前,小鱼小虾会抢在大渔潮前鲜蹦活跳一番。正如大地震前,小动物会鸡飞狗跳一样。

  曾记否:在2005年的下半年,新能源板块的天威保变 、丰原生物等都曾经走出过两倍以上的行情。但到了2006年大家才发现,牛市的主角并不是他们。他们只是提前预示牛市前兆的配角而已。

  牛市现象二:大象在缓缓起舞。券商板块的龙头中信证券的近千亿元的流通市值,从今年至今10%的大盘上升行情中,却录得近50%的升幅;而地产股大象万科A从去年10月至今也有25%以上的升幅,本月初,创出了2010年11月以来的新高。也就是说沪指仍在2400点左右,万科却已站到沪指3000点时的股价了!大象起舞对牛市意义非同寻常。

  牛市现象三:市底越来越硬。在从沪指2478点往下回调跌至2242点,有评论标题叫“跌破2132点进入倒计时”,大盘却翻身跃上2450点;从2450点下调至2346点时,市场评论多数看支撑位在2300点时,却从2342点起以一根中阳重回5日均线。

  今年这两轮回调尤以本周的回调最能考验市场底气,因为希腊可能退出欧元区问题,截至本周四,美股下跌近6%,欧股大都跌10%,直接影响A股的港股恒生指数大跌11%,但A股仅跌4%左右。这是过去两年少见的迹象。过去两年,A股基本与中国男足有得一拼,“中国队剩下的时间不多了”——A股市场别人涨它不涨,别人小调它却大跌不止……但未来或许真的不同了。

  牛市现象四:指数在日下跌1%至2%时,跌停板个股仅一两只,而涨停板个股远多于跌停板个股;指数在日上涨1%至2%时,个股下跌最大幅度为6%左右,但日涨停板个股却多达几十家。例如本周四,指数上涨1.5%左右,两市却有30多家10%的涨停板个股。

  凡此种种,以往出自牛市的现象,目前都非常明显。同时,都把方向和焦点引到这个问题:是不是牛市已经展开了他自身的生命周期?我们不能因为备受熊市长久的折磨而丧失了对牛市的认识,再也不信还有牛市!

  牛市周期的技术面研究

  一、沪指贴紧十五年长期移动平均线

  2005年的9月是2006~2007大牛市的重大转折月份。收出8%的月阳线,不仅有效突破了年线、20月均线,而且突破了15年的长期移动平均线,从而展开了牛市周期。

  2008年10月同样是极其重要的技术月份,正是该月沪指跌到15年平均线1622点附近,大盘得到有力支撑,从而展开了小牛市行情。

  今年1月,15年均线位于2045点,2132点距此只有4%,由此大盘展开向上行情。15年移动平均线体现的是15年股市资金成本。而现在15年股市迄今收益不足15%,15年国家GDP经济规模增长了大概7倍多。正是从这个意义来说,目前市场正处于历史长期的大型底部,不管它跌到哪,都在历史大底中。由此可知,目前15年均线2063点有历史大底之意义。

  二、自2007年至今的熊市调整周期为历史之最

  A股22年有指数的历史表明,熊市周期最长为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跌幅55%。而始自于沪指6124点到今年1月调整周期是51个月。中间跌幅最高72%,至今仍有60%跌幅。2001~2005熊市是修正1991~2001的10年上涨周期;而2007~2012的熊市调整只是针对2005~2007两年多的牛市周期,调整的时间周期不仅充分,而且已经是2:1过度的调整。

  即使将2001~2005的4年看成是对前10年牛市0.382的时间黄金分割调整,2007~2012对应2005~2007的牛市调整时间为1:2,时间回调比例比2001~2005已经多出5倍!调整时间越长越充分,理所当然涨起来时间也越长越有高度。

  三、从日线、周线图形上看,沪指已呈现四脚方桌强力支撑的形态

  2011年10月份的2307点,2012年1月的2132点,4月的2242点,5月的2346点附近,形成了沪指的四只脚而非三只脚。他比三足鼎立的形态更厚实更充满力量。从现在起一个月内,沪指不跌穿2300点一带“四脚方桌”就有可能牛市成立。而一旦后市向上突破2500点,我们就100%有把握确认:这轮大型牛市的历史底部已经筑就。

  四、从多项技术指标上看,尤其是代表资金的能量潮OBV早就创出历史新高。

  OBV代表的是资金在市场的累积递减的情况。从目前沪指大盘的OBV看,形势相当令人鼓舞:不管是日线、周线、月线,OBV均已远远超越了沪指6124点的水平。这是技术面上支持大牛市周期的最醒目的重大技术标志。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