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或对部分重要资源产品战略收储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我国或对部分重要资源产品战略收储

加入日期:2012-6-13 5:16:11

  接近官方的消息人士表示,中国正考虑对部分重要资源产品实行收储政策,包括铜、稀土、钨等,并考虑对部分稀有金属也将采取类似稀土的管理办法。这是中国对资源产品管理的重要政策调整,既可储备重要资源,又有利于稳定资源产品价格。

  目前方案尚未出台,但据南都记者采访,该收储政策如何具体操作、效果又将如何,都有争议。以稀土收储提法为参照,国家可以出资对重要物资实行战略储备,但怎样补贴鼓励企业也参与其中,尚存问题。且国家储备能否真正干预市场平抑价格,效果也存疑。

  既战略储备又平抑价格?

  消息人士称,“部分重要资源能源产品”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属于中国严重紧缺、需要通过进口的产品,如石油、铜、镐等;另一部分属于中国储量、产量丰富,并大量出口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

  前一部分产品价格主要受制于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价格低迷时可择机收储,后一部分产品,主要是一些稀有金属,如稀土、钨、钼、锑、锡等,虽然中国储量世界第一,但由于整体数额稀少,难以满足国内外新兴产业、新能源(生产新能源的材料主要依赖于稀有金属)和国防军事工业发展的需要。

  消息人士提到,如石油、铜、稀土、钨等,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国际市场激烈争夺的对象。当国际市场一些大宗产品、特别是部分重要资源能源产品价格走低时,是国家收储的好时机。全球17种稀有金属约97%的产出来自中国,这些金属在国防、电子以及再生能源行业至关重要。

  本月初,工信部正牵头研究建立国家稀土收储机制以平抑稀土价格波动。当稀土价格下降到某一特定价格后,企业将按照收储机制的要求在市场上收储;当稀土价格上涨到某一特定价格后,企业将按照收储机制的要求售出稀土。此前,去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建立稀土战略储备体系,将按照国家储备与企业(商业)储备、实物储备和资源(地)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稀土战略储备。

  实际操作有困难

  但上述收储政策如何具体操作、效果又将如何,却有争议。

  “如果有利可图,企业自己为何不做,却要国家鼓励?如果要国家补贴来做,为何不直接实行战略储备?”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向南都记者表示,由于不可再生,尽管价格会短期波动,但长期来看,资源型产品的价格走势是向上的。由此,假如长期囤积,企业自己储备就能赚钱,无需政府鼓励。但为何企业不这么做?关键问题在于储备成本太高。要解决该问题,鼓励企业储备,最终还是要国家拿钱。

  以石油为例,生意社大宗商品分析师李宏告诉南都记者,各国普遍将其作为战略物资,且国际能源署要求成员国至少有90天的储备量,以备战争等突发状况。但因起步晚,且储备工程耗费时间资金,三期储备工程尚未建成,目前我国的石油储备只有40天。“战略储备十分重要,国家可以出钱来做,如果企业来做,则成本过高。”林伯强说。

  通过收储来平抑价格,在林伯强看来也很难奏效。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林伯强分析,美国的石油储备很高,也曾试图干预市场,但基本没有成功过。因为首先,一国的储备量相对市场整体量来说还是太小,而且也不敢将储备全部拿出来投向市场。

  另外,具体怎样确定低买高卖的时机,怎样弥补企业可能的损失,也需细化操作。从稀土来看,生意社大宗商品分析师刘锐星向南都记者表示,去年从年初到7、8月稀土价格一直疯涨,后来又持续下跌,今年3月小反弹,但又转跌,一路下滑至今。如果企业在看似低点买入,稀土价格仍一路下跌,在看似高点买入,价格仍上扬呢?这些都是问题。

  林伯强认为,我国考虑收储政策可能是希望试一试,但储备资源的最好方法是禁止或减少开采。

  南都记者辛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