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证监会加班接收IPO自查报告 保荐机构挤爆京城酒店
IPO重启在即众多券商上市提速 行业格局或剧变
IPO断粮一年 券商创新业务开始硬朗
新股上市发行一览
证监会加班接收IPO自查报告 保荐机构挤爆京城酒店
距离拟IPO企业财务核查的自查截止日期仅剩10天,面对即将到来的报告递交“洪峰”,监管机构已严阵以待。
记者昨日获悉,证监会发行部、创业板部、会计部紧急向相关机构发函,拟在下周六、周日(3月30日、31日)加班接收自查报告及相关申报材料,并罕见地采取预约制,要求以机构为单位进行集中报送。
中介机构一方,自查工作也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这个星期北京连酒店都订不上了。”一位保荐人向记者表示。由于800余家拟上市公司中绝大多数自查工作并未完成,众多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均从本周起“赶集”京城,履行最终的核查和内部审核流程。
本次核查的工作量之大前所未有。据了解,每家公司除保荐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各自提供的自查报告外,同时需提交招股说明书、补充的最新年报资料等,报告长度可达到千页以上。一位业内人士夸张地说,每家公司的报送材料近半米高,800多家公司的材料叠在一起总高度可以高达400米以上,或超过金茂大厦。
监管部门对于月末的自查报告递交高峰已有准备。根据记者获得的内部函件,证监会要求各机构除在工作日正常递交报告外,还要于28日下班前将拟参加集中报送的安排报备到发行部综合处,然后在30日、31日两天全天加班专门接收报告。
尽管今年已有42家企业陆续撤单,但截至上周,沪市主板、深市主板和创业板仍在排队的拟IPO企业数分别有175、361、311家,总数高达847家。多位保荐机构人士向记者表示,主动撤单企业的数量或低于外界预期。
“我们接触的案例中,因业绩下滑而主动撤单的多是拟登陆创业板的,从自查中发现问题而撤单的案例非常少见。”一位投行高管向记者表示。
这也意味着将于4月开始的财务核查的复查和抽查阶段,监管机构任重道远。(.上.证)
IPO重启在即众多券商上市提速 行业格局或剧变
今年的净利润比去年还要好,希望明年上市能有个比较好的价格。已经历三波上市坎坷历程的一家上海券商对2014年的上市之路充满了期待。业内人士预计,IPO开闸之后,十数家券商有望踏入资本市场;同时,申银万国与宏源证券、方正证券与民族证券的并购均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之中,国投入主安信证券已是板上钉钉,接下来重组好戏还会高潮迭起,券商正进入一个大的整合周期,新一轮上市并购潮或使行业格局剧变。
IPO重启在即 众多券商上市提速
原本2013年确定要上市的计划搁浅,2014年估计能成了吧。一位券商老总有点无奈地表示。目前已获受理IPO申请的券商有7家,包括国信证券、第一创业、东方证券、东兴证券、国泰君安、华安证券、浙商证券。如果加上东海证券和拟上H股的中原证券,新的券商方队还将增加。
此前,有券商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快速发展,如2006年广发证券借壳延边公路,海通证券等一批券商登陆资本市场,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先机。 目前一方面是创新业务发展对资金需求增加,有实力的券商急需打通上市路径;一方面是市场利率上行和IPO采用新规带来的不确定性,明年哪些券商能够临门一跃?
不仅是国泰君安、东方证券等筹备已久的券商有望在明年实现上市,目前包括财通证券、华安证券、东海证券、湘财证券等多家二线券商也完成股份制改造。虽然IPO还没有开闸,但排队的券商越来越多。而且正在筹备A股上市的名单还有一长串,安信证券、首创证券、齐鲁证券……以及筹备H股上市的中原证券等。瑞银证券保荐东兴证券、浙商证券两家券商,其他券商上市多互保。其中东方证券与光大证券互保,银河证券与国泰君安互保,齐鲁证券与中原证券互保。
有业内人士感叹,虽然在2013年券商没有实现新增上市,但为了上市所做的工作并不少,包括改制、清除一参一控的上市障碍、还有被抽中检查,应对IPO核查风暴等等……这些工作都是上市之前的必要准备。
7家排队券商中有3家进度较快,东兴证券、东方证券、国信证券目前处于落实反馈意见过程中,但还没有达到预披露的阶段。另外4家仍处于初审阶段。
东方证券的上市路径一波三折。2008年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其业绩下滑不满足3年连续盈利条件而止步。特别是今年4月份被IPO核查风暴抽签抽中,由于其利润变动幅度曾引起市场质疑,例如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在2009年为19.15亿元,2010年为13.07亿元,2011年净利润为9.33亿元,2012年降至7.14亿元。但业内人士表示,这属于行业共同存在的周期性现象,所以是否能够上市最终还是取决于IPO上市条件是否能够满足。据悉,该公司今年经营情况良好,特别是资产管理业务今年盈利同比增长100%以上,公司净利润同比确定上升为上市带来有利因素。但公司内部人士也表示,明年新股发行规则改变,带来不少变数,首批50家在1月份发行之后会对市场后期发行有多少标杆作用将有待观察。
国泰君安自2007年就提出上市计划,上市筹备时间长达5年。受困于一参一控的规定,上海本地两家大型老牌券商国泰君安和申银万国一直无缘登陆资本市场。2010年7月,国泰君安转道香港上市,当年国泰君安在港的融资额为19.39亿港元。直到2011年末,汇金公司与上海国际集团完成关于申银万国与国泰君安股份的置换和转让工作,汇金成为申银万国第一大股东,不再持有国泰君安股权,股权障碍得以清理完毕。去年的12月中旬,国泰君安正式接受银河证券、华融证券的上市辅导。今年5月30日,国泰君安获得上市申请受理函。该公司人士表示:对于上市内部准备工作一直在进行,但IPO大门关着,苦于无法破门而入。
除了已经进入上市通道的券商外,还有不少小券商正在加快步伐。例如华安证券提出战略目标是力争上市。《安徽省金融十二五规划》曾提到,要引导华安证券开展战略合作,优化资本结构,增强资本实力,力争实现上市。此外,东兴证券也在国内资管系券商中率先起跑。
这些小券商如果能够抓住明年上市的时机,或许还能有发展壮大的可能。一位分析师表示,在行业强者恒强、市场增量有限的情况下,小券商的时间和空间都已经不多,这也是他们急于上市增加资金实力的主要原因。
新一轮并购潮来临 加快做大做强
近期,申银万国与宏源证券的重组正在进行中,预计明年宏源证券的股东大会之后,和申银万国的重组并购将有进一步的方案。此外,方正证券与民族证券的并购也在推进中……不过,这些并购仅仅只是个开始,不会是高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有并购重组意向的券商并不少,而且此轮并购并非简单的大鱼吃小鱼,而是1+1>2的整合。随着券商经营业绩拉开差距,市场化并购政策将更有助于行业整合加速。
上世纪90年代末,3.27国债事件引发了第一次证券行业兼并潮,以当时的行业巨头申银证券和万国证券合并、国泰证券和君安证券合并为标志。2004年,券商综合治理工作启动,开启了第二轮行业并购热潮,几年间共处理了30多家高风险券商,指导重组了近20家风险券商。中信证券等券商借势崛起,现在新的一轮重组并购潮来临,谁能抓住新的机遇?
申万高管近日表示,近期的金融改革对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对于证券公司来说,这场新的变革既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业务转型将决定证券公司存亡,而通过市场化重组整合加快做大将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申银万国正在加快业务转型和资产重组的步伐。
不过券商并购重组的视野并不仅仅局限于证券公司,也不会只看同行。有业内人士表示,2013年券商并购的对象主要包括香港公司、期货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信托等金融行业,也已经有不少券商完成了集团化的布局。在上市券商中,国元证券、长江证券、西南证券等均在最新增发融资中明确表示,要择机收购证券类相关资产。这意味着,优质券商将通过收购兼并等外延式手段进一步做优做强。包括海通证券、中信证券、方正证券等已经在进行相关布局,将业务链拉长,形成业务互补。如海通证券收购恒信金融集团100%的股份,这一收购让海通在香港公司之后,拥有了金融租赁业务,中信证券收购里昂证券100%的股权,国金证券收购香港粤海证券。
目前还有另外一个最令人关注的就是互联网金融,今年很多互联网平台公司也开始与券商加强联络,特别是国金证券与腾讯的合作。明年预计将有互联网经纪公司产生。一位券商老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很多新的网络业态在国内已经出现,这些新模式不可避免地将嫁接到证券公司领域。但究竟是互联网主导还是券商主导,目前还未有定论。沪上一位做网络金融的券商透露,互联网平台公司的收购目标首选经纪类券商,一是收购成本低;二是通道业务相对简单,并且可以与原有的线上业务对接互补;三是拥有了证券金融牌照,就可将原先积累的网络客户资源在金融业务上变现。
新业务加快洗牌 行业格局或剧变
明年新三板、IPO开闸以及资产管理的创新业务都会有机会。近期,一家小券商在内部工作会议时动员各分公司业务部门加紧布局,并明确守土有责。在他们看来,虽然各大券商有不少人手,但新业务的开闸也让地方一些中小券商能发挥本地优势,他们要求各业务负责人尽量将本地项目抓在手里。
年底攒人品啊!一家券商新三板业务上海分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目前公司总部不在上海,所以如何加紧与本地企业的联系显得特别重要,还好他是本地人,也有不少资源和人脉,因此,年底客户聚会以及新年拜访也积攒了一些潜在客户。目前在新三板,各地券商都有各自的优势,例如华西证券在德阳绵阳,储备客户数量领先,而东吴证券在苏州地区就有自己的优势,这种深耕当地的做法也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目前新三板项目很多是由地方补贴来支付中介费用,因此与当地关系密切是非常有利的因素。
新三板以前一直是申万独大,那是很多券商不投入人力去做的缘故。有分析人士表示,未来还存在变数,对于过去不怎么赚钱的业务,因为存在转板以及其他可能的关联业务,各家券商都投入了不少人力。
随着新三板扩容,华泰证券测算,2014年-2017年,新三板为券商贡献的收入分别将达到29.5亿元、56.81亿元、105.57亿元和163.15 亿元。这意味着,3年内,新三板业务为券商贡献的年度收入将超过百亿。
不仅仅是新三板业务面临洗牌,在开拓新业务上,还有国海拟设1亿增资扩股北部湾股交所等,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券商的业务范畴扩张,不仅带来新的收入,也让行业格局发生新的更替。
此外,在传统业务上,以互联网金融为革新契机,有券商经纪业务今年已经稳住佣金手续费下滑趋势,开始有了自己的盈利模式。债券承销业务上,今年债券承销家数前五名有4家名次重新洗牌,预计明年债券市场也会有新的格局。有业内人士还表示,今年在投资业务上,也将是一番新气象,券商投资业绩的差距将影响到整体净利润的实现。(.中.国.证.券.报 .朱.茵)
IPO断粮一年 券商创新业务开始硬朗
自2012年11月浙江世宝上市后,IPO暂停已超一年。此次暂停是史上最长的一次,在暂停的这一年多里,券商绞尽脑汁度寒冬,而今,IPO重启终于正式进入倒计时,券商将迎来期盼已久的春天,然而却也迎来了新的变革与挑战。
自IPO暂停后,关于IPO何时开闸的猜测从未中断,市场传言不断。市场各方参与者都在急切地渴望着IPO的开闸,多方翘首以盼,因为没有IPO的日子真的不太好过。
急需融资的拟上市公司们,在IPO通道暂时关闭、排队企业形成堰塞湖的情况下,不得不开始寻求其他融资路径。转战新三板、海外IPO、借助并购重组进而实现借壳上市等等都成了大量拟上市企业谋求上市融资的另类通道。
IPO暂停,券商投行收入锐减,资金压力增大,尤其是对于以IPO业务为主的小券商而言甚至面临生死攸关之境。曾经被券商高度倚重的核心团队--投行部的保荐人群体,不得不面对降薪的现实,开始体味从未有过的严冬滋味。券商不得不想各种办法创收来填补IPO业务的空缺。正是归功于异军突起的券商创新业务,使券商在没有IPO撑腰的日子里,业绩依旧靓丽。
券商创收的方法是大力开展创新业务。新三板、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权益类证券收益互换交易、柜台交易、国债期货等创新业务在这一年发展迅速,对券商的业绩支撑作用开始显现。在这一年里,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数量也呈井喷之势、并购重组项目掀起热潮。
券商发力新三板等创新业务,虽然更像是在IPO暂停下,聊胜于无的业务补充,但创新业务的确给券商带来了业绩增长的机会。
随着券商打造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券商收入趋向于多元化,未来创新业务不仅仅是概念所在,还将逐渐演变成为贡献利润的中坚力量,创新业务正逐步演变成券商新的利润增长点。
年底,在IPO何时开闸的各种传言中,资本市场终于迎来了IPO即将重启的消息。11月30日,伴随着《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2014年1月将重启IPO的消息也随之而来。同时,证监会也明确了IPO重启时间,在2014年1月陆续安排公司上市,IPO重启正式进入倒计时。
在资本市场经历了一年多的煎熬与阵痛后,此次改革意见被认为是逐步推进股票发行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的重要步骤,人们也期待,这个史上最长的IPO停摆能带来史上力度最大的资本市场改革。
此次改革意见突出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强调以市场化的手段来解决新股发行中的诸多问题。这一次重启后,游戏规则将重新划定。有业内人士认为,经过IPO改革以及此前严厉的核查,剔除掉一些财务作假等问题公司之后,新一批上市的公司必然更加优质。 (.证.券.日.报 .孙.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