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边缘部门触发乌龙指 疑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连闯3关 230亿交易超限额300倍没被中止外部资金或违法借道自营席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刚刚因“惊天乌龙指”引发了A股地震的光大证券,19日又陷入债券交易失误的“余震”—低价贱卖了1000万元的10年期国债。 市场神经高度紧张之际,8月20日,市场传言海通证券上演了乌龙事件。当日,上海石化、仪征化纤完成股改上市,但海通证券的交易系统未及时更新,导致大量客户无法以合适的价格抛售股票,造成大量经济损失。不过,后遭海通证券否认。 乌龙接着乌龙,券商内控机制缺陷暴露无遗。“业界担心接下来监管层将会对金融衍生品类,特别券商、基金的量化创新产品进行整顿,这对于转型中的中国券业来说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北京一家券商资管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事件过后,公司已被监管层要求开始对相关产品以及系统进行排查。” 光大证券复牌后交易跌停,市值蒸发达41亿元。目前,有多家基金公司下调了对光大证券的估值。“此次乌龙事件对光大证券造成的直接影响不会太大,但品牌毁损、业务暂停等带来的间接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而且,随着证监会最终查处结果出来,不排除对相关负责人的处理。”上述北京一家券商资管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与此同时,光大证券内部一位知情者独家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策略投资部在公司里只是一个边缘部门,但其却拥有过大的权限。一方面,该部门主要做自营业务,但也有外部的资金,这是违规操作。” 上海一位量化团队的投资经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一个单子从最开始下单到成交要经过三道‘关口’,一是下单员自查,二是团队风控系统会核查,最后公司风控部门再查。光大这次所谓的‘乌龙指’连过三道关直接下单非常不合常理。” 来自光大证券方面最新的消息显示,公司内部下发通知,公司策略投资部总经理杨剑波已被暂时停职,配合相关调查工作的进行。同时,根据光大证券此前公告,上海市证监局在8月19日至11月18日期间暂停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证券自营业务活动。因此,杨剑波所在策略投资部的其他工作人员目前也暂时停止工作,配合相关调查。 8月21日晚间,光大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于8月20日收到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通知,因近日出现交易异常事件反映出公司在内控合规、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重大问题,公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业务将被暂停。 同时最新消息称,光大证券使用的“铭创高频交易投资系统”是定制软件,目前为光大证券独家使用。铭创公司在与光大证券的合作协议中承诺,自合同签约日(2013年2月1日)起,1年内不向除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以外的第三方销售。 策略投资部权限极大 光大证券在“乌龙指”事件发生午后发布公告,承认了市场异动来自光大内部。公告称:8月16日上午,公司策略投资部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公司正在进行相关核查和处置工作。 证监会通报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时也发布公告:经初步核查,光大证券自营的策略交易系统包含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两个部分,存在程序调用错误、额度控制失效等设计缺陷,并被连锁触发,导致生成巨量市价委托订单,直接发送至上交所,累计申报买入234亿,实际成交72.7亿。 之后,光大证券于8月18日晚间召开发布会,陈述了8月16日“乌龙指”事件的发生过程。当天公告称,因公司策略投资部早间开展ETF套利交易,发生异常,截至11点30分收盘,股票成交金额约72.7亿元。 那么,策略投资部是什么部门?策略投资部的自营业务与自营部门又是什么关系?为何能有如此天量资金进行交易?光大证券一位内部人士表示,“策略投资部是新成立的部门,主要做的是自营业务,但也有外部的资金。” 不过,“券商的部门是不可以既有自营的资金,又有外面的资金的,这本身就是不合规的。如果是外部资金借道自营席位,更是不合规。另外自营业务的风控都是很严格的,但光大证券这次事件几乎没有风控,这个策略投资部的权限过大了。”一位券商自营人士表示。 令人不解的是,既然同属于自营业务部门,为何要单独成立策略投资部,采用独立的套利系统;而既然用了自营的钱,为何没有用自营的风控系统来控制,而是毫无障碍地动用大量资金?对此,上述光大内部人士也表示不解,“这是明显的违规。如果按照自营的系统来进行风控,那也就不会出事了”。 据悉,由于监管机构已经暂停了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业务三个月自营业务,为了配合监管机构调查,光大决定对杨剑波及其策略投资团队暂时停职。 早在16日午后,有光大内部人士表示,策略投资部负责人杨剑波的相关信息在光大证券内部OA系统中已经消失。随后,杨剑波所在部门所有人员的通信方式也从OA系统中消失。 “无论如何,70亿资金可以四两拨千斤般瞬间撬动过万亿市值的指数,不论最终的结论如何,都暴露了A股市场的不规范。”上述自营人士表示。 “期货空单为对冲”难自圆其说 在乌龙事件爆发当天下午,光大期货的做空股指期货操作受到广泛质疑。 据中金所8月16日下午4点28分公布的数据显示,当日股指期货收盘后,光大期货方面在主力合约IF1309持有的空单量新增7023手,达到史无前例的10194手,累计卖出股指期货空头合约6877张,稳坐“空军一号”宝座。此外,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也在下午总共卖出50FTF、180ETF约18.9亿元。 如果上午的73亿买入是系统失误,那么下午卖出的18.9亿元股票,和6877张股指期货空头合约,是否构成内幕交易? 对此,光大证券董秘梅键在发布会中予以否认,称此行为是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公司损失,“加空是本能为对冲风险,是国际惯例,不是主观为之,是执行系统有问题。” 但这样的解释显然并不能服众。上海一位券商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在意识到下单错误之后下空单要注意三点:第一,做空股指期货下空单的部门,第二,做空股指期货下空单的时间,第三,做空股指期货下空单的合约张数。” “第一,下空单的部门意味着能否将空单的目的解释为补救股票多头的损失,如果是下错单的同一部门所为,那么可以解释为补救多头损失,但是这样的行为就可认为是操纵市场罪(先拉升指数,再做空);如果不是同一部门所为,那么可认定为内幕交易(利用非公开信息交易,预先得知同公司其他部门下单错误)。”上述人士表示。 上述人士进一步解释,“第二,做空股指期货的空单时间意味着是否在进行对冲还是操纵市场,一般来说对冲为目的的交易应在不同方向同一时点完成,如果在指数已经拉高之后再做空,就不能算是对冲。那么接近50亿的名义空单获利就是非法所得。第三,合约空单数量是否与股票敞口一致,如果不一致,做空的目的为对冲很难自圆其说。” 实际上,光大证券在早盘就开始卖股指期货IF1309空头合约,16日上午11点30分收盘时,累计用于对冲而卖出的股指期货IF1309空头合约共253张。全天新增股指期货空头合约总计7130张。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上午的空单可能真的是在做对冲套利,但下午的大量空单就不是套利,完全是在卖空了。” “资金非信用交易”自相矛盾 证监会通报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时公告:“经初步核查,光大证券自营的策略交易系统包含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两个部分,存在程序调用错误、额度控制失效等设计缺陷,并被连锁触发,导致生成巨量市价委托订单,直接发送至上交所,累计申报买入234亿,实际成交72.7亿。” 但值得注意的是,光大证券2013年一季报显示,该公司货币资金为250.4亿,其中客户资金存款189.29亿,交易性金融资产99.36亿。而光大证券2012年年报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光大证券的净资本为131.16亿,净资产217.8亿元。 也就是说,234亿相当于货币资金的93.6%,是净资本的1.78倍,净资产的1.07倍。而年报中2012年的证券投资账面值近165亿,234亿瞬间秒杀了这一规模。 那么最大的疑问来自于,光大证券净资本只有130亿左右,策略投资部为何有这么多的现金用来交易?即使把光大证券全部自营盘清光,也凑不出234亿。这笔巨额的下单背后,是否有挪用客户保证金,还是藏有其他来源的资金?其中是否存在信用交易? 梅键对此的解释是:“账上根本没有234亿,绝对没有海外资金,是自有资金,也没有信用交易,不是账户透支。” “完全是自相矛盾。”一位大型券商的交易员对这样的解释非常不以为然,“如果账面上没有那么多钱而又下了单,唯一的解释就是信用交易。如果没有进行信用交易,那么账面上必须有234亿才能下234亿的单,少一分钱都下不了。” 上述交易员进一步解释:“简单地说,信用交易就是借别人的钱来交易,但这对于自营部门是不允许的。实际上自营、资管、公募基金都是不允许信用交易的。此外,据说策略投资部除了有自营的钱还有除公司自有资金以外的钱,那么该部门是否有接受外来投资的许可?只有资管部门才有这样的许可。但无论哪种情况,光大都会造成违规甚至违法。” 风控形同虚设 退一万步,即使是实实在在的“乌龙指”,不存在任何信用交易、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一系列行为,该事件中光大的风控也是“糟糕透顶”。 一笔230亿的天量买盘,瞬间成交了70多亿,相对于光大的交易资金来说,这是一个超限的风险敞口。据公告称,光大证券当日设定了8000万的额度,而这一单从头到尾,全程畅通无阻,在此过程中光大的内控几乎形同虚设。 发布会上,光大证券将其责任归于订单执行系统出了问题,称“没有人想做70亿元,只想做8000万元,但两个系统出错,资金冲了出去,自动生成。” 据悉,“乌龙指”事件的责任方之一、光大证券订单执行系统供应商上海铭创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目前正在接受证监会调查。由于铭创软件为国内近80家券商提供服务,业内认为或许还有更多券商的软件系统存在陷患。据了解,除了光大证券,铭创软件还为国金、广发、国海、东海、大通、东吴、第一创业等近80家国内券商提供相关软件系统。 “铭创软件系统是老了一点。我们公司早就改成恒生电子的系统了。不过这不是核心问题,核心问题是为什么他们的风控系统没有起作用?我想正常的报单,软件是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般来讲最后所有单进入交易所之前,要有一个总的风控系统把关的。我感觉他们可能是为了提高交易速度,把最后一道关给撤了。”北京一家券商的自营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否则的话他们这个单肯定进不了这个市场内的。” 上海一位量化团队的投资经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一个单子从最开始下单到成交要经过三道‘关口’,一是下单员自己核查一遍,二是本团队的风控系统会核查一遍,最后公司的风控部门再核查一遍。光大这次所谓的‘乌龙指’连过三道关直接下单是非常不合常理的。” 后据了解,对于该套利系统的风控系统,是由副总直接管辖,独立于中央风控主系统之外。 “这次出事的套利交易系统,业务前端的风险控制依靠套利交易系统自身进行,交易数据盘后纳入统一风控平台,由统一风控平台对盘后数据进行风险监控与量化评估。”光大证券人士对此解释。 那么不通过风控的交易是否合规?华南区一家大型券商的风控人士表示,“按照证监会的规定,就是公司自营必须有风险控制和风险控制的自查制度。各家公司定的制度也不一样。比如一些公司是有投委会的,当自营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要上投委会决策。” “我个人认为交易所系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现在大家提倡一个说法,就是交易所考虑要不要设置一个熔断机制,这样的单子是不是要拦停。交易所恐怕要评估一下。当然这个机制也有反面作用,交易所要考虑值不值得这么做。”上述北京一家券商的自营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只要你进入交易所,那么就要按照法规来决定。比如说监管部门这样的爆单是有操纵市场的嫌疑,那就按有关法规去处理。如果监管部门认为这样的爆单可以,那我也没什么说的。但是对市场的冲击是很可怕的。如果监管部门对操纵市场的行为没有一个量化的定义,大家拿出几十个亿冲击一下同时放空,说不定还能获利,这是一个模式了。”上述北京一家券商的自营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光大证券面临重罚 日前,上海证监局已对其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暂停相关业务,证监会决定对光大证券正式立案调查。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通报,经初步核查,原因是光大证券自营的策略交易系统存在设计缺陷,连锁触发后生成巨额订单,尚未发现人为操作差错。 对此,上海新望闻达律师事务所宋一欣律师认为,“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核查最后结果若是操作失误或电脑系统欠缺,则应督促光大证券建立补偿基金补偿受损者,甚至动用交易所风险基金,难点是难以确认受损对象、受损范围及责任范围。” 宋一欣表示,“但如查处后存在操纵股价,则有可能被行政处罚乃至刑事制裁,包括没收所得,罚款或判刑,之后方可民事赔偿,目前,受害者须等待中国证监会的正式调查结论。无论失误或故意所为,光大证券给市场带来的后果严重,建立补偿基金很必要,中国证监会应予督促,仿效万福生科案。” 而对于业内质疑的操纵市场、虚假信批、账户透支、虚假申报等操纵之嫌,宋一欣认为:“其法律依据充分,但光大证券是否存在此事实,需待调查结论。” “其实这个事情里,光大证券最大的失误是董秘的误导。”北京一位资深券业人士告诉记者。 一位券商业内人士认为,“如果真的是操纵市场的原因让股民亏钱,那么股民就可以告光大证券。光大的麻烦就大了,因为原告是很多很多股民,跟那么多的老百姓打官司相当麻烦,不管判决的结果是什么样的,都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 光大证券称,8月18日晚间,公司分别收到了中国证监会对光大证券立案调查的通知书、上海市证监局关于在2013年8月19日至2013年11月18日期间暂停公司策略投资部证券自营业务活动的事先告知书,即暂停自营业务3个月。 早在16日中午之后,就有光大内部人士表示,策略投资部负责人杨剑波的相关信息在光大证券内部OA系统中已经消失。随后,杨剑波所在部门所有人员的通信方式也从OA系统中消失。 “业界担心接下来监管层是否会进行一批整顿清查,创新产品,尤其是金融衍生品类,这将影响到券商、基金及私募行业的量化投资创新。”上述北京一家券商资管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事件过后,各个公司已被要求开始对相关产品以及系统进行排查”。 “此次光大事件最直接的影响可能是金融衍生品的发展,特别是券商、基金及私募行业的量化投资创新。势必会影响国债期货的推出进程,此外,个股期权势必收到很大影响。”北京一家基金公司量化部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上述北京一家基金公司量化部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公募基金量化产品鲜有涉及高频交易,基本不会发生光大证券这样的问题,不过,也应警觉。万一以后量化交易时,电脑出现了问题怎么办?交易量是否要设置一定的权限?(.时.代.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