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石油公司(下称“俄石油”)1月15日发布消息称,该公司已从中国石油(行情,问诊)天然气集团公司(下称“中石油”)获得首笔预付款,而早在本月1日,俄石油便已开始以掉期交易的方式经哈萨克斯坦向中国输油。
根据俄石油和中石油2013年6月签署的长期供油合同,俄石油计划25年内对华供应约3.6亿吨石油,总价值约达2700亿美元。该合同是在落实两国有关扩大中俄原油贸易的政府间协议框架下签署的。购油预付款将分两部分支付,首笔预付款为200亿美元,而预付款总额为700亿美元。
“中国进口石油的趋势逐年递增,这种形势在短时间里恐怕是难以改变的。”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原主任吴钟瑚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俄罗斯可以给中国提供更多的石油。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1月20日在其官网上公布的《2013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石油需求增速在4%左右,达到5.18亿吨。石油和原油净进口量将分别达到3.04亿吨和2.98亿吨,较2013年增长5.3%和7.1%,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8.8%。
中石油一位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不单单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油气,更关键的是,让中国的能源安全多一层保障。
能源安全
与上述中石油内部人士所认为的一样,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记者表示,中国这次与俄罗斯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中国的能源战略的考虑。
“多年来,中国对中东的能源依赖度太高了,这很容易出现问题。”林伯强说。
吴钟瑚对此亦有同感。他认为,争取从多个渠道获取石油,一直就是中国的能源战略。“我们从中亚和俄罗斯进口石油是比较安全的,因为这些国家的政局相对稳定。”他说,更多的石油出口,有助于提振俄罗斯的经济,“在这方面,中俄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
中石油与俄石油就这一西线输油管道的首次正式接触,大约是在2013年年初。据商务部官网2013年1月7日发布的消息,中石油当时已收到俄石油邀请,并将赴莫斯科进行补充供油谈判。谈判主要将讨论沿阿塔苏-阿拉山口石油管道经哈萨克斯坦从俄罗斯向中国供油的可能性。
“管道经过哈萨克斯坦是最短的路线,相当于一条直线。”林伯强说,“管道的铺设成本因此降低很多。”吴钟瑚补充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外交关系也相对融洽,这使得管道输送更加安全。
业界普遍认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石油安全将面临以下四大风险:
一是油价风险。随着石油这种战略资源采出难度越来越高,勘探开发逐步向复杂和困难地区延伸,开采石油成本逐渐增加,国际石油价格逐渐振荡上扬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二是油源风险。各石油消费国围绕石油资源的争夺将愈演愈烈,尽管中国有钱,但并不意味着就能买到足够的石油。
三是通道风险。中国约80%的原油进口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进的。但马六甲海峡通过能力已接近满负荷状态,再加上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布控,运输通道已成为关系中国石油安全的一个棘手难题。
四是政治风险。随着中国石油消费以国内为主向国外为主的重大变化,石油外交越来越成为化解政治风险、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
基于此,在林伯强和吴钟瑚看来,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还将继续增加。他们指出,这在满足中国的能源需求的同时,还能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而自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俄罗斯以来,中俄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再次得到加强。
俄罗斯能源部部长诺瓦克更是把2013年称为中俄能源合作的“突破年”。他在去年的一次公开场合上说,中俄双方此次在石油、天然气等多个领域均达成合作意向并解决了许多之前积压的问题。
东线不会减少
对于2012年12月25日便已全线贯通的“东西伯利亚-太平洋(行情,问诊)”石油管道(东线),俄石油公司总裁谢钦表示:“2014年根据双方商定的计划,通过‘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和哈萨克斯坦境内对华进行输油。此外,开采及加工领域的联合项目仍在继续实施。”
早在去年2月,人民网(行情,问诊)即报道称,俄石油和其管道运输公司通过“东西伯利亚-太平洋”输油管道每年向中国供应1500万吨石油,中方曾不止一次表示,希望增加从俄罗斯的石油进口。
再至去年3月,俄副总理德沃尔科维奇对外透露称,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增加对华供油途径不会导致“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注油量的减少。
德沃尔科维奇说:“哈萨克斯坦——这是一条额外的路线,而不是可替代原有路线的方案。我们所谈的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完全注满后,超出这个量的供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