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证券:大盘短期会继续上攻 继续看好券商股_股市测评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测评 >> 文章正文

安信证券:大盘短期会继续上攻 继续看好券商股

加入日期:2014-11-13 8:13:12

对话首席

嘉宾:安信证券广州分公司首席投资顾问 张德良

投资快报:周二的“天量”着实让大家吓了一跳,但周三迅速企稳。这种结构性大震荡,意味着什么呢?

张德良:从指数趋势上,这次震荡是出现了中小板综合指数上周再创新高之后。通常来讲,在月线周期会有一次回档整理,随后实现有效突破。与此同时,中证500指数,也已切入2007年以来的大型箱体上沿位置。特别是上证指数,自突破500日均线之后又突破3478点以来的中长期下降压力线,近期开始突破2012年以来所形成的大型整理平台上沿位置(2444-2478点)的压力。因此,领导型的中小市值成长型指数已全面完成领导作用,接下来就是中大市值的估值型指数要实现突破的时候,此时,以券商为代表的中大市值股开始启动。

热点转换时,市场并不适应,剧烈争夺之下便形成巨量。这种巨量,乐观者看来,也意味着当前行情或已转向系统性逆转期,但悲观者看来,结果恰好相反,可能意味着行情进入尾声。我认为,未来还要看新产业和传统产业两大经济增长引擎的协调推进。

天量不会简单对应天价,但行情步入不稳定状态是历史上常见的规律。估计短期会继续上攻,但攻击能量通常维持一周左右,随后进入震荡期。当前大盘的旗帜就是券商股,其桥梁地位非常重要,券商股走好,大盘就稳定,银行股则是情绪干扰者,银行涨,波动就会剧烈。至于军工等前期热门股,就要各奔前程(强弱分化)。

继续看好券商股

投资快报:眼前的台风口是“沪港通”,不过,沪港通并不会改变A股趋势。券商股能够走出一轮大行情么?当前市场情绪短期是否过于浮躁?

张德良:确实不能把“沪港通”看得过重,毕竟这是长期发展的制度安排。这是A股走向国际化的第一步。当然,近期台风口不仅仅是沪港通,还有一路一带等,共同推动了一批中大市值股的启动,与此同时,国企改革、自贸区概念都在升温,给成长主题投资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不过,券商股的一轮大行情确实已开始展开,这是一个正在逆转的群体。支撑理由众多,像行业是目前金融板块中,惟一处于资本杠杆持续上升的行业,目前大概为2倍左右,理论上可上升至8-10倍,这就是行业的整体发展空间。同时,资本市场与创新业务,也给券商行业带来跨越式发展,包括融资融券、新三板、场外市场、创新型衍生品、结构化产品等。与之伴随的是大规模的行业并购。

从股价运行上看,大多数券商股是经历了30个月左右的区域整理平台后的向上突破(2012年1月-2014年7月),其中,中信证券的整理时间更多,长达四年时间的整理平台,当前正在突破箱体上沿阻力。20家券商基本上分为二类,一类是直接IPO上市的,像东吴证券兴业证券招商证券(行情,问诊)、西部证券(行情,问诊)等,攻击目标基本上是指向上市公司以来的历史高位。另一类是借壳上市类的,像国金证券(行情,问诊)、长江证券(行情,问诊)、国元证券等,同样,构成大型整理平台的向上突破,基于再融资需求,维持股价上涨与股本扩张的动力强劲。近期申万、安信的重组购并方案逐步浮出水面,也会给券商板块带来活力。整体上,继续看好券商股。

传统产业正在“挖潜开荒”

投资快报:近期关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讨论也多了起来,包括经济增长的“双发动机”,还有经济新常态等。从大的经济发展趋势看,我们的投资标的是否需要作重新调整?

张德良:确实,我们的思路需要进一步打开,前段时间,我们过于关注一个发动机,这个时候,我们有必要关注另一个发动机。

第一个发动机就是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其中,最热门是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的信息安全、军工等,包括基础及国产软件、芯片、服务器、云、北斗、大飞机、通用航空等,集中体现为大股东优质资源资产的注入。与消费需求有关的新业态,则集中体现于文化产业、健康产业、体育产业和科技服务业,几乎都是行业规模上万亿的大产业,现阶段还缺行业龙头,趋势是行业横向购并整合以图做强做大,像医疗服务(含IT)、医疗器械以及文化传媒已成为持续热点业。可以预期,明年涉及体育、科技服务业的产业购并案例会不断出现。整体上看,新产业“风口”风力依然强劲,不过,驱动发动机动力的已从概念题材转向实质性行动阶段,需要明确的资产注入才能支撑其高估值定位。

另一个“发动机”来自于传统产业的“挖潜开荒”。继过剩产能主动去化、重大项目启动之后,“一路一带”国家发展战略成为焦点。就像国企改革、军工注资类似,沪港通等也是其中的润滑剂。处于风口的行业,较直接的是传统产业,包括基建、电力设备、工程机械、铁路设备、通信设备等高端装备制业,大方向还是高端化、智能化。间接的是金融服务业,伴随中国制造“走出去”的是金融国际化。目前这一发动机的动力还处于主题升温期,低估值支撑下出现股价飚升是正常的,在填平估值洼地之后,才会进一步观察业绩增长拐点是否形成,业务订单是否持续上升,最后是考察的产业升级与转型。

总体看,两大发动机会形成此起彼伏的跷跷板效应,但成长主题这一核心本质未变,大盘将在震荡反复中不断前行。

编辑: 来源:投资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