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经济的动力,也是风向标之一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定调来年发展基调的同时,对能源领域影响也很大。
具体到能源领域,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及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专门讨论后,改革一直在推动。“产业转移、对外投资、一带一路都需要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项目投资,真正将合作落到实处”。一家央企副总对记者如是说。
“一带一路”沿途是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产出国,如沙特阿拉伯、哈萨克斯坦等。也有着如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潜力巨大的赤道和北极地区。化石能源丰富的地区也在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发展。
所以,“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推动中国资本出海,参与海外建设。石油、天然气、新能源、核电都将在海外获得机会,同时对能源安全也具有意义。
此前即有端倪。今年11月APEC会议上,中国宣布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发改委最近也落实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的意见和简政放权,不断简化审批。最近一次称,将启动7大工程包,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其中多数是能源项目。
能源领域持续话题是价格改革。“价格改革对能源领域真正的市场化至关重要。”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林伯强主任对本报记者称。
很多领域,即使局部放开,民企和社会资本也不敢轻易进入,因为政府定价,国企可以持续投入,向国家拿补贴,民资要担心经济后果,症结都在价格机制没有理顺。
不过价格改革千头万绪,涉及到各个领域,上中下游,小改革往往淹没在舆论中而不见。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提出要推动价格价格,进一步对涉及民生的能源价格进行改革。
瑞银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曾预计,在通缩压力加剧的背景下,价格改革将加速,可能进一步放松对能源、公用事业价格的调控。
国家一直在推动的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发展则还会继续。为了治理空气污染,河北淘汰落后产能取得了一定成效,钢铁产能即压减数千万吨。
前三季度,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6%,高于年初确立的目标。能源研究所姜克隽研究员曾对本报记者分析说,国内经济不景气是暂时现象,但国内能源消费增速降低将持续,所以国内的排放压力会逐渐减小,到2030年实现排放峰值不会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