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1)12月中国制造业PMI初值降至49.5,跌破50关口并创七个月最低水准。上月终值为50.0;2)本周央行通过SLO向部分银行提供短期资金,还对到期的MLF进行了续做,央行双管齐下向市场释放流动性。 房地产链:1)11月70城新房价格环比无一上涨。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7个,持平的城市有3个。最小降幅为0.1%,最大降幅为1.4%;2)35城楼市去库存需16月,房企降价冲业绩仅剩半月;3)在降息政策影响的背景下,房贷利率的确有向下趋势,各银行利率水平已经接近银行所能承受的底线。4)2015年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700万套,基本建成480万套。 基建:1)国内:本周发改委集中批复五个公路建设,总投资约1123.1亿元。(2)国际:本周李克强总理出访东欧诸国,担任国家“推销员”,与哈萨克斯坦签百亿大单、与尼泊尔签署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谅解备忘录、与马尔代夫签署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谅解备忘录、中泰铁路合作备忘录签署,在新一届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国际工程业务逐渐落地,“一带一路”为代表的国际工程建设是率先受益的板块。 招商建筑小组发布2015年投资策略,建议遵循4条投资主线:(1)把握行业新趋势:1)新模式:家装电商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先行者有一定的试错改错机会,市场会先给估值;2)新领域:“走出去”基础设施先行,受益有两铁、中工国际、中国交建、葛洲坝等;3)新技术:建筑工业化有望继续推进,精工钢构、亚厦股份已有布局。2)公司转型机会:首先看意愿,关键看管理,另外也要考虑可运用资金及主业稳定性,建议重点关注粤水电、苏交科、精工钢构、中工国际;3)国企改革:需关注政策方案、公司积极性和股票估值,建议重点关注中国建筑、粤水电、安徽水利、葛洲坝;4)传统需求框架:地产链,短期销售改善有助估值反弹,利好中国建筑、广田股份、东易日盛; 本周重点推荐:中国建筑、葛洲坝。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滑超预期;流动性边际改善下降。 个股研究 中国建筑:改革与业务并进,迎接戴维斯双击 央企改革稳步推进 ,订单恢复保驾成长。继央企“四项改革”之后,深化国企改革总体意见有望在2015 年1 季度出台,此将成为非试点央企改革总方针。中国建筑作为试点外的建筑央企有望随该意见的落地,推行内部改革,理顺国企激励机制、实行子公司层面的混改发展模式,从而实现经营效益提升和稳定增长的延续。此外,受益于政策驱动之下地产行业回暖,公司订单恢复高速增长,当期业绩锁定性高。考虑以上两个因素,参照同期同类企业估值,提升中国建筑 14 年PE 至9.6 倍(原8.4 倍),维持2014/15 年EPS 0.83、0.98 元预测不变,目标价8 元,维持增持评级。 “1+N”改革配套方案将出台,为公司提供多维度改革指导。近日,据国资委监事会主席季晓南在第二届中国产业改革发展会上介绍,与国改相关8 个顶层设计方案正在研究制定之中,预计将于2015 年1 季度出台,其中涉及混合所有制发展、国资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资运营与投资公司成立与改组、国资预算改革方案制定以及薪酬改革与细则制定等。随着配套方案的落地,公司有望采取多元方式,积极推动内部多维度的改革。 建筑合同单月大幅度增加,地产销售本月增速回暖:得益于央行刺激经济,公司2014 年1-11 月建筑合同增速提升至11.2%,11 月单月合同增速达14 年次新高的58%;公司地产销售金额单月实现7.5%较快增幅,拉动前11 月累计销售同比降幅收敛至8.1%。随着年底临近,预计公司将继续加大推盘和施工结算力度,在锁定短期业绩的同时,为未来赢得更多成长。 风险提示:政策刺激无法持续支撑地产回暖,改革进度低于预期(国泰君安) 葛洲坝:央企内生改革典范,纵横扩张迎发展 央企内生改革典范,业务转型扩张迎发展。央企“四项改革”紧锣密鼓进行中,其中央企负责人薪酬改革进入关键阶段,2015 年将有望实现改革落实推进。 作为试点企业以外的央企,葛洲坝亦在推进改革进程,子公司层面加快混改模式, 集团层面推进整体上市进程;结构优化通过平台创新进军产业投资、绿色环保、新能源三大产业,打开第三次腾飞成长空间。考虑到近期央企改革预期加强以及“一带一路”政策有望落实,给予公司2014 年 PE 至 20 倍(参照国际工程估值与历史平均估值),维持 2014/15年 EPS 0.48、0.57 元盈利预测,上调目标价至 10 元,维持增持评级。 子公司层面推混改,整体上市欲加速。2013 年 9 月新董事长上任,务实自身改革, 权限内理顺激励机制; 先是高管团队二级市场增持本公司股票225 万股,一定程度利益绑定;加大在民爆和水泥新材料等子板块推行子公司管理层持股的混改模式,实现独立运营; 根据集团整体上市承诺,提升资产证券化率方向,中国能建集团整体上市的构想在央企改革背景下有望提速。借道国企改革东风,理顺激励提升效率,做大规模增强盈利。 政策驱动转型环保端,扩张海外工程:顺应结构优化趋势,一方面横向扩展至节能环保产业,计划以投资公司、水泥公司、机船公司、环保工程公司四位主体提供环保整体解决方案,分享万亿市场;另一方面纵向深耕于海外业务(国际工程占比 20%) ,稳抓“一带一路”政策暖风,签署尼加拉瓜运河备忘录,有望在水泥、民爆、施工、电力运营领域获取大单。 风险提示:国际工程海外风险巨大,国企改革进度低于预期。(国泰君安) (责任编辑:DF0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