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制度红利唤来一片生机推荐3股_行业研究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研究 >> 文章正文

保险业:制度红利唤来一片生机推荐3股

加入日期:2014-12-26 8:49:30 【顶尖财经网】



分享到:



  新常态下体制改革与金融创新将成为经济突围的最重要手段。 2014年保险“新国十条”明确了保险业的战略地位,要求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进一步发挥民生保障、风险兜底、经济增效、资金支持的重要作用,保险业的发展将迎来空前利好。

  然而,保险业目前发展中结构化矛盾突出。首先,承保结构方面财产险占比过低,尚不如全球平均水平。在产寿险内部又存在一险独大的困局。其次,投资方面,由于专业投资管理公司少、投资渠道受限多、资本市场表现不佳,导致过去投资收入明显偏低,公司营业收入严重依赖保费增长。

  2015年, 我们将在行业结构化矛盾中寻找新机遇: 健康险有望在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下大扩张,到 2020 年其保费规模有望达到 2013年的 5 倍之多;养老险中的个税递延养老保险在一波三折后也望于明年在上海和江苏等地率先试点。健康险和养老险的成长力有望成为人身险中继寿险产品由理财型向保障型转型后的又一重要投资要点。

  投资建议

  目前股价已经完成估值修复,实现成功反转。

  对于新的一年,我们认为: 第一、 保险行业仍将受益于流动性宽松的预期。第二、促进保险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即将落地,主要体现在健康险和养老险方面。第三,偿二代试运行有望使保险公司资本使用效率提升,风险控制力加强。第四,产品费率市场化改革,把产品定价权交还保险公司,可促进行业优胜劣汰与服务创新。

  寒冬已去,改革春风为保险业带来生机一片。我们继续给与行业“看好”评级。个股方面,我们将从业务结构布局、价值转型成效、以及客户资源、互联网金融优势等角度重点推荐:中国平安( 601318.SH)、中国人寿( 601628.SH)、和中国太保( 601601.SH).

  风险提示

  利率风险、投资风险、政策改革风险、巨灾风险等。

  个股研究

  中国人寿:最受益于健康险和养老险政策的公司

  人寿股价上涨是对14年“重投入重个险重价值”模式的认可。在经历13年高额期满给付压力之后,14年公司开始调整基本法,加大代理人战略投入:1、个险代理人从年初的65万人增长至72万人;2、公司首年期缴及10年期以上期缴同比增长分别为17%和27%;3、14年以来,公司持续加大新产品推动力度,并且主要围绕保障和重疾等高价值类产品,核心产品包括专项癌症险、康复险、定寿等,并重点推进组合类产品如“鑫康保、放鑫保、喜庆祥和和幸福双康”。从数据来看,14年公司个险新单、一年期新业务价值明显高增长:1、12-14年中期个险新单同比增速为-2.6%、-1.2%和11.2%,增速明显大幅提升;2、12-14年中期一年期新业务价值增速3.1%、2.2%和6.9%,增速稳中向好,受益于产品缴费结构和保障形态较好,个险渠道利润率持续提升。预期全年公司个险新单增速在10%左右,一年期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速8.8%左右,持续提升。

  目前时点公司仍受益于相关数据及政策。从14年底-15年1季度对行业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包括:健康险税收优惠政策、开门红数据和年报数据。国寿在这几个方面依然有较大潜力:1、健康险推动大病医保相关业务直接利好公司;2、代理人高增长必将转化为开门红保费高增长,同时公司在14年基数较低,15年开门红高增长确定性较强,我们预期个险渠道的新单增速会超过15%;3、受益于股债市场表现和公司积极调整保费结构,预期14年净利润和一年期新业务价值均有较好表现。

  15年国寿投资价值梳理。保险15年的投资价值我们认为是“制度设计驱动下的行业高成长高估值”,核心驱动是健康和养老险政策落定,国寿也将最受益于健康险和养老险大扩容。核心逻辑:1、公司在大病医保方面的份额优势或将开始转化为商业健康险的客户优势;2、“重投入重个险重价值”模式将会开始公司保费和价值的良性循环;3、公司投资资产结构优化空间最大,同时股权投资最受益于PPP模式和国企改革的推进;4、公司将加大资产配置,提升险资收益率。

  投资策略及观点。14年国寿“重投入重个险重价值”业务模式得到市场认可;15年将是效果兑现的一年,同时随着健康养老险大扩容,保险进入“账户+服务”阶段,而国寿具有获取账户的先发优势。持续推荐。(长江证券)

  中国平安:集中转股或至调整带来更好买入机会

  公告意图在于强制性转股。平安转债带有次级条款,前期已经以次级债形式计入附属资本以提升公司偿付能力比率。由于平安正股股价已经大幅超过转股价且平安转债呈现负溢价,我们认为本公告目的在于强制投资者加快转股。

  相比当前日均成交量,对正股的压力并不算大。根据披露,尚未转股的股份数约为5.6亿。如若假设在赎回期前留有15个交易日,则日均转股抛售的上限为3722万股,占平安正股最近半个月日均交易量(2.2亿股)的17%。考虑到部分债转股后并不会立即抛售,我们认为,在当前充裕的流动性下,转债对正股的压力并不算大。

  如若集中转股影响市场情绪而带来股价调整,建议投资者积极买入。考虑到中国平安各业务子板块强劲的业绩表现和集团良好的财务状况,以及较低的估值水平,我们建议投资者关注并积极把握由于集中转股可能出现调整而带来的更好买入机会。

  风险

  资本市场异动。(中金公司)

(责任编辑:DF078)

编辑: 来源: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改正!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顶尖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文不作为投资的依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发布本文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顶尖财经网赞同或者否定本文部分以及全部观点或内容。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