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在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多地存在活动多、项目少,洽谈多、落地少的现象。有些企业利用地方政府引进企业的迫切心理,抬高要价,在享受地价、税收优惠后,却未能实现其所承诺的发展当地产业的目标。
不少网民表示,在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乱象,是各地在错误政绩观引导下不规范引资带来的恶果,在扭曲市场环境同时,更加剧了地方资源和环境压力。各地应明确自身的产业功能分区,进行科学规划,要以企业实际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为出发点进行招商引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
扭曲市场环境
网民“杨建国”称,各地不规范的招商引资竞争导致企业的无序流动,扭曲了市场竞争环境,有些地区甚至会做出违背中央精神和国家政策的行为,如在一般承诺外再多给予优惠政策。
网民“是懂非东”称,地方政府到处在招商引资,大大小小开发区遍地开花,一哄而上,工厂林立。工业污染了田地、江河,使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污染和破坏。最后,受伤的是当地老百姓。缺乏严谨态度和科学规划的盲目招商引资对地方经济弊大于利。
网民“树顶的月亮”称,一哄而上的新区、开发区不考虑科学性,结果会和房地产泡沫一样破灭。每个地方的资源和环境不一样,根本不可能都成为招商引资、产业转移的成功者。地方政府须知,民众的幸福感不只是GDP,还有公平社会与良好环境。
网民“罗建军”发问:“为了招商引资,不吝给部分企业提供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请问这些是公平竞争吗?”
不良政绩观作祟
在不少网民看来,企业在享受地价、税收优惠后未能实现其所承诺的发展目标,除自身原因外,也是地方政府在错误的政绩观下盲目招商引资带来的不良后果。
“本是市场选择,政绩观一插手,一切乱套了。更可怕的是连污染一起转移了,造福于民还是嫁祸于民,只有历史来回答。”网民“范剑平”称。
网民“5122585688”认为,受错误政绩观影响,一些地方存在追求短期效益的行为。尤其是政府干预的手伸得过长,利用土地、税收、补贴优惠等吸引企业,结果不是双赢,而是双输。
也有分析指出,企业发展失利,一是由于企业没有真正做过实地调研,对中西部地区管理与配套环境相对落后现状没有完全看清;二是当地政府没有分析企业的所需所想,当地的资源、市场优势和企业没有形成有效对接。
科学规划严把关
“一个地区发展企业,需要根据本地区的客观条件,科学合理地规划布局,而不是企业投钱就可以来。”网民“钟欣燃”说。
在网民“盐城阿林”看来,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能转移污染和落后产能,要把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依据,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也有网民表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地方政府首先要摆正位置,应着眼于把握大政方针、管控宏观决策、做好优质服务;二是要以商招商、以企招商,以企业实际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为出发点进行招商引资,进而构筑合理的产业链;三是不要片面追求大而全,要严格筛选,因地制宜,使企业特性和本地环境、资源相契合。
网民“庐风君”认为,一些省份正在掀起新一轮的投资和产业转移的浪潮,在这种背景下一定要防止一哄而上,一定要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