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证券紧捂财务数据拒绝配合股东审计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民族证券紧捂财务数据拒绝配合股东审计

加入日期:2014-12-3 14:52:09

  12月2日晚,方正证券(行情,问诊)抛出连串公告,直指民族证券拒绝大股东审计及民族证券财务总监杨英涉嫌在政泉控股兼职问题。

  据相关消息人士透露,12月1日,方正证券相关财务人员和外聘审计机构赴民族证券在盘古大厦的办公地,根据股东决定代表方正证券以民族证券唯一股东的身份,与民族证券沟通例行年度审计的进场工作事宜,然而民族证券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均未露面,并以各自理由推脱,拒绝配合审计机构进场。

  而今日方正证券的公告中亦显示,由于民族证券与政泉控股极有可能共用财务总监,作为大股东的方正证券透露出对民族证券财务状况深深地担心。

  股东入场审计为何遭拒?

  11月26日,作为民族证券的唯一股东,方正证券直接向民族证券出具了《股东决定书》,决定聘请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为民族证券2014年度审计机构及内控审计机构。鉴于民族证券系2014年度首次并表企业,且规模大、业务复杂,公司向其告知天健会计师事务所有必要于12月初提前进场审计。

  然而,民族证券则以公司计划召开董事会审议聘任中准会计师事务所为由,拒绝配合方正证券审计机构入场。几个回合下来,民族证券依然拒绝配合方正证券的审计入场,原因不得而知。可能民族证券在被收购后的一些做法使方正证券对其财务数据的质疑不断加大。由此推断,不排除民族证券存在不敢暴露其真实财务信息的可能。

  “民族证券个别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拒绝配合执行股东决定,可能导致公司2014年度财务报告审计工作无法按照原定计划进行。”方正证券风险提示函中最终陈述。

  政泉控股为何与民族证券共用财务总监?

  公开信息显示,民族证券的财务总监名为杨英。而此前,政泉控股的最新发布会中,也透露出了该关键人物。根据政泉控股新闻发言人透露和出具的邮件截图显示,杨英同时也在主导政泉控股受让北大医药(行情,问诊)股权一事。

  同时,方正证券最新公告表示,收到了方正集团来函要求核查杨英在政泉控股和民族证券同时任职的行为。

  一位接近政泉方面人士对记者透露,杨英实为政泉体系内财务负责人,无论是政泉控股,盘古氏投资,以及民族证券的资金方面均为其主导,方正集团方面也表示有充分证据证实杨英多次以政泉控股财务负责人身份主导政泉控股的融资事宜。

  事实上,根据《证券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监管办法》的规定:“证券公司高管人员和分支机构负责人最多可以在证券公司参股的2家公司兼任董事、监事,但不得在上述公司兼任董事、监事以外的职务,不得在其他营利性机构兼职或者从事其他经营性活动。”

  而政泉控股内部,身份成谜的却不只有杨英。此前,中泰信托的信托计划中显示,郭文贵曾以政泉控股实际控制人身份质押其拥有的方正证券股权进行融资。方正证券之前亦公告指出,政泉控股在重大资产重组报送过程中,一直宣称实际控制人为李琳与蒋月华。在政泉控股内部,对于郭文贵身份的描述还有更多的版本,例如,政泉控股副总裁吕涛也曾语焉不详地对外表示郭为股东代表,彼时,郭文贵以个人身份向中泰信托质押融资的“欺骗”行为曾遭到媒体强烈质疑。

  一位法律人士告诉记者,如果上市公司重组期间出现重大信息披露不实,那么或直接影响政泉控股的股东权利,包括提名董事等多项权利,“最严重的情况就是监管层强制要求政泉控股处理所持方正证券股权,这将引起连锁反应。”

  作为方正证券100%控股的子公司,民族证券为何拒绝审计机构进场,截止发稿,杨英本人始终未作出回复。根据政泉控股入股民族证券后的一系列不规范行为,民族证券紧捂财务数据的动作,十分耐人寻味。

  民族证券风波不断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民族证券第一次拒绝审计机构进场。早在2002年至2009年,因为挪用保证金、违规支出、自营亏损等款项,民族证券需和相关方面核对账目,但7年之间始终无法提供确数,直至财政部出手,才将相关账目核实清楚。

  类似情况在政泉控股入主民族证券之后,丝毫没有改善。类似现在杨英同时在政泉控股及民族证券内部主管资金等一系列扰乱证券市场监管秩序,侵害投资者利益的违法行为,似乎成为了常态。

  早在2011年10月,注册资本13.94亿元的民族证券就计划出资12亿元购买豪华办公楼盘古大观,这距离民族证券大股东政泉控股上位仅仅4个月。消息一出,舆论大哗。

  这笔交易是民族证券自己在2011年年报中披露出来的。由于总部办公楼将于2013年3月租期到期并不再续租,民族证券于2011年10月19日、10月21日分别召开董事会、股东会,同意公司以12亿元价格购买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27号盘古大观部分楼层作为公司新办公场所。“由于公司董事杨克森时任北京盘古氏投资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公司购买盘古大观部分楼层的行为构成关联交易”。

  但是,原总部办公楼到期的时间是2013年3月,民族方面通过决议后,在2011年就向房产出卖方北京盘古氏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盘古投资)预付了购房款人民币10亿元,签订了《购房预售合同》。

  10亿元人民币,是当时民族证券净资产的一半。

  较为讽刺的是,到2011年年底,盘古投资仍未“取得该房产的权属证明”,不得不根据《购房预售合同》,向民族证券方面支付了违约金。最终这笔巨额房产买卖没有成功,但是民族政券支付的10亿元购房款,这笔“违规”资金,大股东在占用两年后,直到2013年1月17日,才由盘古投资归还。

  买房不成,民族证券在2012年又与盘古投资签订了一个《写字楼租赁合同》,为期10年,合同金额共计7.55亿元。平均下来,民族证券今后每年要付给盘古投资的房租为7550万元,超过了民族证券2011年的净利润(7247万元)。

  此次民族证券拒绝审计机构入场,其真实原因确实值得推敲,背后是否还有其他秘密,不得而知。

编辑: 来源: